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1421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习俗所体现的价值观念 张凯 亳州学院教育系 摘 要: 少数民族习俗作为民族社会长效发展的群体意识精髓贯穿于整个民族社会的始末。民族习俗不仅囊括个体的婚嫁丧娶礼仪俗规, 还蕴含着民族群体部落管理的乡约习俗及宗教自然观。作为根植于民族群众灵魂深处的文化信仰本身就孕育着民族朴素价值观, 但是民族传统习俗社会矫正更新缓慢。因此, 以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 实现民族习俗价值观的时代性整合认知, 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大发展。关键词: 民族习俗; 源头认知; 价值观; 体现; 作者简介:张凯 (1965) , 男, 安徽利辛人, 亳州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学与地方民俗文化。

2、收稿日期:2017-08-15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乡村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AHSKY2017D63) The Values Reflected in Minority CustomsZHANG Kai School of Education, Bo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As the quiescence of group consciousness in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society, minority customs run through t

3、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society. Minority customs include not only conventions in individual marriage and funerals, but also administration traditions of ethnic tribes and religious natural concepts. Culture belief, which deeply rooted in the soul of minority masses, bears the simple ethnic value

4、s. However, the social correction of minority convention is slow, which makes it sensible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ethnic socialist spiritual construction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inority conventions and concepts to accelerat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Keyword: minority customs;

5、origin cognition; value; representation; Received: 2017-08-15一、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追索(一) 少数民族习俗的典型渊源少数民族习俗是民族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表现, 基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民族习俗是民族社会发展遵循的永恒主题。作为民族地区社会基本规则典范的习俗仪式同样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历史沉淀。少数民族传统习俗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孕育, 其渊源基本上源自神秘叵测的“宗教教义”、复杂多元的“乡约寨规”、古朴典雅的“祖风遗训”以及深不可邃的“自然敬畏”等诸多方面1。就单一典型民族习俗渊源而言, 宗教教义是民族习俗不断

6、发展的阀门, 少数民族诸多习俗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 东乡回族等信奉伊斯兰教的群众, 在饮食习俗中禁止食猪肉, 在色彩色调方面崇尚绿色等, 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习俗或多或少都能够从古兰经中得到一一印证。此外, 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在宗教方面主张信奉多神, 因此, 他们在推崇图腾、服饰花纹装饰时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乡约寨规既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载体, 又是民族习俗社会化成果的集中表现, 比如, 水族等少数民族在丧葬仪式中主张载歌载舞, 超度亡魂, 期待来世, 这种以喜代丧的传统习俗至今在边远地区盛行。当然, 作为民族传统习俗的集中体现乡约寨规, 以文化的视角支撑着民族传统习俗的伦理框架并

7、逐渐以习惯法的形式确立;比如, 彝族一妻多夫、走婚等习俗也被民族地区社会所认可。此外, 少数民族以自身生存环境为切入点, 崇尚、敬畏自然, 在社会生活中一直保留着朴素的自然生态观, 比如, 独龙族群众在树木砍伐中主张砍伐与栽种并行, 鼓励树木种植等。当然, 少数民族习俗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 部分渊源也受生活实践的制约同习俗交织在一起, 无法明确界定2。(二) 传统民族习俗的特性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现, 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部分民族习俗仍然在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究其特性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域性。少数民族习俗地域

8、性表现在同一民族习俗的地域性差异, 比如, 走婚制在摩梭人村寨是将婚约同经济利益断然隔开, 彼此保持独立。然而, 彝族的走婚制度是保持纯粹的婚姻关系外财产亲属关系定义也比较模糊。同一习俗的民族性差异也比较明显, 比如, 装饰色彩习俗方面, 海东自治州蒙古族群众以黄、黑色为主的民族色调, 但是维吾尔群众却忌讳黑色。二是时代性。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时代性体现在民族传统习俗的自我更新, 民族习俗作为少数民族群体生活的基本规范, 在时代的变迁中实现自身的自我修正, 比如, 西部边远地区的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重婚、家暴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在新时期随着国家法制教育宣传力度的加强和习俗的整改, 这些地区的重婚、

9、家暴现象基本没有发生了。此外, 价值指向性。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特性之一, 这是少数民族作为民族传统被始终继承发展的关键3。少数民族习俗作为民族地区社会道德内化的基本表现, 少数民族传统习俗蕴涵着丰富的主流价值理念, 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比如, 裕固族群众在举行佛法大会时, 有鼓励表扬助人为乐的习俗, 在普通群众心中助人为乐是英雄主义的行为, 是高尚品格的表现, 这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习俗价值指向性不言而喻。当然, 少数民族习俗作为民族社会活动的基本准绳, 其特性具有无穷性。二、民族典型传统习俗的社会化体现与整合(一) 少数民族典型传统习俗的社会化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以民族群体的社会活动

10、为平台, 具体表现为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俗规、基于社会群体活动的乡约寨规、基于宗教神秘主义机制下的自然敬畏等方面, 特别是基于个体生命历程的俗规贯穿于少数民族个体的诞生的习俗到婚姻习俗乃至回归故土的整个生命历程, 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社会化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社会群体活动的乡约寨规、基于宗教神秘主义机制下的自然敬畏则是民族传统习俗的社会化形式之一, 也是民族习俗价值观体现的核心板块, 它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民族忌讳的习俗来表现, 比如, 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忌讳同姓结婚, 主张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伦理道德。(二) 基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建设的民族习俗整合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价值观映射并非显著明确,

11、 而是要基于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建设实现民族习俗整合4。一方面要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实现少数民族习俗的社会多元矫正, 比如, 取缔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一夫多妻的习俗, 实现民族传统习俗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 赋予传统民族习俗传播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使命。另一方面, 要实现少数民族习俗的价值观体现, 务必要与少数民族习俗的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对接, 使传统民族习俗价值观符合当代社会, 实现民族习俗同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三、传统民族习俗的价值观体现(一) 多姿绚丽的人文价值观念的释放是基础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的体现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彰显, 纵观整个少数民族习俗的价值观体现, 绚丽多姿的人文

12、价值观念的释放是传统民族习俗价值体现的核心5, 主要包括:第一, 传统民族习俗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以个体本位主义为主, 崇尚自我个性的张扬, 使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以民族地区喜闻乐见的实践载体为平台, 围绕生活琐碎勾勒个体人文价值观。比如, 在恋爱婚嫁方面少数民族群众个性张扬的人本价值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主张“抢亲”, 布朗族女性在婚嫁中流行婚礼三曲, 土家族哭嫁歌曲调低沉, 但是这并不能掩饰土家族女性为追求纯正爱情而张扬自我个性。此外, 少数民族群众普遍能歌善舞, 在载歌载舞的民风民俗中少数民族群众的个人本位观被揭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少数民族群众喜欢携带管制刀具或者佩

13、戴民族图腾之类的装饰物, 比如, 藏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携带刀具, 通过刀具显示自身社会地位、彰显自我。第二, 少数民族习俗在价值观中还表现在善恶荣辱观的界定, 这是少数民族人文价值观释放的关键。少数民族习俗价值观的体现以社会公认评判机制为准则, 比如, 维吾尔族群众在商业活动中强调诚实信用原则, 在商业冲突中以伊斯兰教义为准。此外, 少数民族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始终坚持乡约寨规, 比如, 贵州部分苗寨坚持“女性不外嫁、男性不外娶”的习俗, 倘若违反寨规除逐出寨子外, 还视为不孝。在群体交往方面, 少数民族视冲突为耻, 比如, 白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对于村寨个体冲突视为“欺祖乱族”6。受神秘主义色彩

14、的影响, 少数民族群众普遍有宗教信仰, 在个体信仰中以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习俗作为善恶荣辱的特俗界定, 一方面少数民族群众崇尚遵从文化, 坚持大众评判的荣辱观, 比如, 在丧葬习俗当中鄂伦春族群众善于树葬, 丧葬仪式也较为繁琐, 这是诸人的共识, 但是受绿色丧葬观念和民族融合的影响部分鄂伦春族群众出现丧葬改革, 反被认为不孝不敬。另一方面, 少数民族融入价值理念还体现在传统习俗的延续等方面, 比如, 裕固族群众对宗教习俗的继承与传播成为衡量群众道义的标准。当然, 少数民族荣辱善恶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标准也较为繁杂, 但是这些社会公认评判机制主要以宗教习俗、乡约寨规为主。(二) 简明多元的社会

15、治理观的内化是核心简明多元的社会治理观的内化是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体现的核心7。少数民族传统习俗除个体荣辱观的界定外, 最显著的体现便是民族习俗的道德法制演进。首先, 少数民族群众将地域习俗潜移默化地移植到社会管理规范当中, 社会治理观愈发公平公正, 使之成为群体信仰的源泉。比如, 少数民族群众的司法审判制度, 高山族群众在司法审判制度中逐渐形成了“双方协商亲属调解族长判定神判 (兽判) ”的多元体制, 这是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摆脱个体独裁, 崇尚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体现。在宗教祭祀等群体活动中少数民族将群体共识逐渐纳入乡约寨规, 族长元老的单一管理逐渐被取代。比如, 凉山彝族群

16、众在巫师社会治理中推崇族群歧视, 但是随着群众信仰多元化, 以图腾信仰、祖先信仰的社会治理以喜闻乐见的家族会议成为社会治理一种稳定形式, 或者说少数民族传统习俗逐渐成为了社会公权力的载体。其次, 少数民族习俗价值观社会治理的内化还体现在法制观念的形成, 即传统自然法、习惯法成为社会治理唯一法则。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将传统的宗教习俗等以法制的形式固定下来, 毋庸置疑, 以传统习俗为载体的习惯法制衡下少数民族群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念是民族习俗价值体现的精髓。比如, 明代藏族十六法将法治理念以宗教语言的形式呈现, 极大地推动了藏区法治理念的深入。一方面民族习惯法治的理念表现在诸多传统民族习俗的法制化固定, 各少数民族部落之间都制定了相关习惯法规, 比如, 蒙古族群众的“大扎撒”等, 民族法制素养在传统习俗中不断得到补给, 法治理念成为民族习俗内化的主流。另一方面, 少数民族法治理念随着传统习俗的外扩延伸而涉及了整个社会治理领域且法治理念注重领域迥然不同, 比如, 维吾尔族在法治理念中注重维护商业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