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1417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导言 本刊编辑部 中国地形地貌类型复杂, 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2/3, 是世界上山洪/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遥感、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发展和广泛应用, 山洪/泥石流灾害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将给山洪/泥石流监测、风险评价与数值模拟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创造了便利条件。以地图为载体的传统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价方式很难适应多维度灾害信息的获取、管理、计算、表达和应用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 (1) 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困境:由于小流域降水等资料不足, 降水与下垫面作用过程

2、复杂且差异较大, 对山洪/泥石流成因机理认识不清; (2) 中国山洪/泥石流时空特征与规律困境: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特征, 不完善的时空数据和分析模型, 难以准确地描述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时空特征与规律; (3) 山洪/泥石流灾害分析评价方法困境:定性和半定量的风险分析模型和方法, 难以动态、定量地评价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 (4) 监测预警的困境:传统的气象水文监测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的需要; (5) 数值模拟的困境:高精度流域地形建模方法与动力过程模型的缺乏, 难以适应流域虚拟地理环境等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发展新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风

3、险评价与数值模拟理论与技术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与山洪/泥石流交叉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也是山洪/泥石流研究所面临的重要基础性科学问题。遥感地理信息理论方法与山洪/泥石流灾害交叉研究, 包含了 4 个显著的学科发展方向: (1) 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研究方法的扩展:从物理实验为主到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 从流域三维地表模型到虚拟地理环境建模, 使模拟场景越来越逼近真实环境; (2) 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方法的扩展: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将从定性到定量, 从静态到动态, 从单一时空尺度到多时空尺度多个方面得到进一步扩展; (3) 山洪/泥石流灾害时空特征分析方法的扩展:从单一事

4、件分析到区域事件协同分析, 从单一要素分析到全要素综合分析, 从统计分析到灾害大数据时空分析等; (4) 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的扩展:从气象水文监测为主到与空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流域过程监测, 从单要素监测预警到多要素协同监测预警等。为此,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以“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为主题组织专辑, 从征集稿件中录用了 13 篇文章, 部分文章来自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汇总及图件制作” (SHZH-IWHR-57, 2016-2017 年) 的研究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程维明研究员担任专辑特约编辑。感谢各位作者、审稿人和编辑的辛勤与努力, 专辑于本期发表。本期“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值模拟”专辑的 13 篇文章内容主要涵盖了涉及山洪/泥石流灾害时空特征、山洪/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山洪/泥石流灾害监测技术与方法等层面的探索性研究。我们期望这些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山洪/泥石流灾害遥感监测与数字模拟方法体系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如果读者能有所获益, 编者将甚感欣慰。同时, 我们也期望这些文章能激发专家学者们对山洪/泥石流灾害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方面的思考及探索, 进一步推动中国山洪/泥石流灾害领域研究的发展。2017 年 11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