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10446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势互补共同培育创新人才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 杨德广 赵德乔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杨德广,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作者简介:赵德乔,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钱学森之问“现在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成了国人关注的话题。许多重点大学、有志人士都在努力破解这个难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离不开实践, 离不开校企合作, 更离不开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我们欣喜地发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在培养创新型应

2、用人才方面, 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进行教学,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一次创新人才风采的展示2017 年 5 月 9 日, 正值“嫩竹犹含粉, 初荷未聚尘”的初夏时节,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里微风习习, 树影婆娑。巍然屹立的德稻大厦内,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答辩会正在举行。答辩会的评审团队由国内外专家组成。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答辩中, 学生们用精彩纷呈的讲解、独具匠心的作品征服了在场的评审教师, 也让我们目睹了创新人才的风采。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只有一纸论文, 毕业设计的讲解完全从理论到方案, 并没有将方案转化为实物

3、, 虽然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程序和设计作品都能够跃然纸上, 但是“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而创新人才不应只会纸上谈兵。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不仅能做出设计方案, 而且能够动手实践, 即钱学森说的“发明创造人才”。教师就是按“发明创造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生完成了从只会动笔的“绘图师”, 到会动手的“模型师”的蜕变, 他们手拿自己亲手制作的实物, 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向评审展示自己的作品:以椭圆为设计语言的电钻, 通过几何形态的转化, 方便了女性用户的使用, 更能触及到传统电钻所不及的狭窄空间;以古代木屐为灵感来源的登山鞋, 通

4、过三角形的独特结构, 可以使登山者在上山、下山时如履平地, 从而节省体力, 增添登山的乐趣;以圆柱体为设计语言的手风琴, 用合成器代替了传统的音箱, 使整个琴身更加轻巧, 其美妙的身姿必让手风琴演奏者爱不释手。毕业生手中的作品, 反映出师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他们关注残障人士的运动问题, 关注婴儿车的防盗问题, 关注老式街道的消防问题。一位学生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 70%的残障人士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 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轮椅造型结构复杂、体形笨重。许多残障人士在长期使用此类轮椅进行锻炼时, 手掌极易受伤。针对这一问题, 该学生对现有的轮椅做了优化。首先是轮椅的整个结构, 流线型的设计让它显得

5、动感十足;其次是手摇杆, 更大的半径与更舒适的握持手感让残障人士的手掌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握持后也未被磨出血泡;最后是轮椅的材质, 碳纤维的材质在增加轮椅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轮椅的重量, 使残障人士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省力、顺手。毕业生作品从外在的形状、材料、颜色, 到内在的设计理念、设计语言, 都反映出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一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消防车的认知。传统的消防车有两大缺点:一是功能单一, 一辆消防车只具备一种功能, 如云梯消防车、泡沫消防车;二是体形庞大, 无法进入比较狭窄的街道。这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他在消防车上设计了 6 个模块化的储物箱, 如

6、灭火箱、医疗箱、工具箱等, 这些储物箱不是固定在车体上的, 而是可拆卸的, 消防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火情对模块箱进行快速的调整。为了应对老旧城区街道狭窄的问题, 这位学生设计的消防车在体积上比传统消防车更小, 这得益于他创新性地把传统消防车庞大的水箱移到了车厢底部, 这就大大减少了消防车的体积。经过改进后的消防车在面貌上焕然一新, 在功能上更加多元。毕业生作品还反映出他们很强的综合能力和掌握的复合型知识。一位学生靠综合能力和复合型知识完成了家用升降车的设计。在调查了用户以及现有升降车的问题之后, 学生发现现有的升降车的使用范围局限在仓库, 人们在家里换电灯泡或装饰房间只能用人字梯。这一环节需要具

7、备用户调研知识、产品调研能力。在设计时, 他绘制了家用升降机的草图, 选择了家用升降机的材料, 制作出了家用升降机的模型。这反映他具备了数理知识、机械知识、力学知识、材料知识、色彩知识和模型制作能力。在设计的后期, 他为产品拍摄了精美的照片、创立了品牌。这体现他具备的品牌知识、摄影能力。由此可见, 学生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复合型的知识。二、创办培育创新人才的实验班实验班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德稻教育集团联合创办的, 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成果, 是大学与大师的结合,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是课程与项目结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建于 2005 年, 原是复旦大学独立二级学院, 是一所混合所有制的民办高

8、校, 是在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曾担任过上海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的倡导下创建的。该校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 践行“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道路, 确立“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实施“课程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即发明创造人才。德稻教育集团创建于 2006 年, 是一个由业界大师领衔学科专业建设的教育集团, 具有独创地将“教学、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即“德稻模式”, 旨在帮助高校切实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 培育引领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优势

9、是有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源;德稻教育集团的优势是具有培育创新人才的条件, 有国际级大师和丰富的产业资源, 以及独创的教育模式。2010 年, 双方对创新教育的观念达成共识, 决定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共享、教育互相支持配合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2012 年 8 月, 德稻上海中心大厦在松江大学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落成, 各大师工作室陆续开展运营。2012 年底, 双方进一步推进国际大师资源与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 开展大师领衔的“视觉德稻实验班”创新教育探索。大学主动邀请企业在校园里建造教学楼, 有利于双方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有先例的。如美国不设

10、国家科学院, 许多重要研究机构和重大科研项目由大学承担, 在科学家指导下, 主持高层次科技项目, 培育高层次人才, 许多拔尖创新人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法国和德国共建的强磁场实验室、法国和欧共体共建的核子研究中心, 也是建立在研究型大学里。大学有了重点科研项目就有了资金, 配备一流设备就更有可能吸引大批优秀教授、科学家来这里工作, 学生就能在大师直接指导下参与重点科研项目。这就是发达国家能培养、造出一流人才的原因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果断地把德稻教育集团及其大师、项目、课程引进校园, 开设实验班, 是开创了把行业大师、项目、人才融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新模式。实验班依托

11、德稻教育集团旗下国际行业大师资源, 由大师工作室组成教学团队, 全英文授课, 以当前一流设计艺术院校的课程为标准, 让学生在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和创业大师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进行体验和学习, 实现“汇集当前大师, 培养行业精英”的目标。教师创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成效卓著, 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 一入校就投在大师门下”。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拔尖人才, 主要有三条经验:一是拥有一流的大师、学者, 二是有充足的经费, 三是拥有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而第一条是最重要的。龚学平认为,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经费筹集和先进的装备方面都不难解决。该校通过社会集资, 引入民间资本等投入数亿元, 新建

12、了 3 个实训大楼, 共占地 8 万多平方米, 购置了一批一流的先进设备。最难的是如何引进一流的大师。作为一所体制外的大学, 很难招聘到国内外高水平的教授、大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与德稻教育集团合作创办实验班, 把德稻的大师们引到学校里来, 共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这就是创办实验班的初衷。三、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师队伍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哈佛大学原校长柯南特也说过, “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所大学要站得住, 教师一定要出色。”办好实验班, 首先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大师队伍。每个专业方向要招聘一位国

13、际级大师, 作为领衔教授。自 2003 年以来, 实验班共开设 11 个专业 (方向) , 每个专业都有一位或两位领衔大师。产品设计 (战略设计与创新) 专业的领衔大师艾斯林格教授是国际顶尖设计公司“青蛙设计”的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教授, 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战略设计及管理经验。产品设计 (可持续家具设计) 专业的领衔大师万德伦教授是耐用家具和产品设计大师、国际家具和耐用品设计专家。该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中的整合创新能力, 传递可持续及文化传承理念, 使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可持续产品 (家具) 设计师。动画 (创意动画) 专业的领衔大师罗宾京是国际著名动画教育大师、加拿

14、大谢尔丹学院荣誉教授, 全球首个电脑动画专业创始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创造出出彩的人物造型, 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平、中国文化特色的生动故事。在各位大师的带领下, 这些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 成为中国未来的行业领导者。德稻教育集团十分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 每个专业除了有领衔大师外, 都有一个由 67 人组成的教师团队, 其中有外国教师, 也有中国教师, 他们都是该专业的著名学者, 共同协助领衔教授完成教学任务。目前, 实验班有 14 个领衔大师以及 75 位教师, 25 位特聘指导教师, 师生比为 1:3。所有教师都是通过笔试、面试、试讲几个关口严格挑选出来的。从

15、世界各地招聘大师, 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设计思维、创新氛围和软硬件技术带到学校, 传授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实验班的教师在任职期间, 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随时可以到工作室去找教师讨教, 跟教师切磋, 直接感受教师是如何学习、如何工作的, 不仅从教师那里学到许多知识、技能, 而且能体验到教师的治学能力、人格魅力。名师大师的功能和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国外高校很早就在探索这个问题。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导师制”的大学, 其目的是让名师、大师能直接指导学生学习。除配备导师外,

16、这些学校还有助理教师, 他们互相配合, 保证了本科生教育的质量, 这是牛津和剑桥成功培养人才的秘诀之一。德稻的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育人之中, 除了有良好的素质和责任心, 还得益于全面、严格的教师考核制度。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师之所以投入教学和育人精力不够, 是由于对教师的考核主要看论文和课题, 这就导致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做实验、搞调研、写文章。而实验班对教师的评价, 不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 而是看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每年考核时由 5 类人员打分, 包括领衔教授、团队成员、学生、教务人员和本人。由此可见, 这种考核机制, 有助于激励实验班的教师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教学和育人之中。四、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传统高校的课程体系是三段式的, 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 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化的课程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课程之间缺乏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整合度不高;二是课程内容是从“理论”到“理论”, 与实践关联不够紧密;三是许多教材已经老化,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