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41044 上传时间:2017-01-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散文选读》1-2《黄州快哉亭记》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哲思短章 凝 思 我喜欢凝视 , 我以为凝视也许能带来长久的温习 。 也许是永远的记忆 。 一朵莲花 , 纯洁得动人 ;一池水 , 温柔无语 。 荷叶平静豁达 ,饱经世事却仍然孩子般坦诚 , 全无遮蔽 。 水面上的游虫 ,很有章法地蠕动着肢体 , 我行我素地有趣 。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古老的青蛙 , 以漠然的平静思考着 。 石桥石坊 , 青白方整 , 玲珑如戏 。 回廊九曲 , 如柱脱漆 ,犹有没有你我时的字迹 。 好柔媚的字啊 , 如舞女的身体 。 不要走 , 不要改变地位 , 就这样看一眼 , 再看一眼 , 看一个小时 , 再看

2、一个小时 。 我不要别的角度 , 我不要别的景致 , 我不要重叠和淡化 , 只要这一个景 , 这一幅画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 。 我只希望 , 分手之后 , 告别之后 , 我仍然能想起你 , 想起便如见的清晰 。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已经起身了 , 还要回头 , 还要回眸 , 还要再一次地看你 ,记你 , 得到你 。 而这一切都失算了 。 回忆没有清晰 , 冥想没有清晰 ,内观照没有清晰 。 凝视是不会被忘却的 , 凝视是不会被记住的 。 既没有永久的凝视 , 也没有永久的清晰 。 已经记不起形状的莲花,别来无恙吗?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修身名句 贤者能自反

3、 , 则无往而不善 。 袁采 袁氏世范 赏读: 贤人能够进行自我反省 ,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很成功 。 这启发我们 , 如果想要获得成功 , 就必须时刻自我反省 , 从而避免错误 。 白日所为 , 夜来省己 , 是恶当惊 , 是善当喜 。 石成金 传家宝 赏读: 白天所做的一切 , 在晚上要反省一遍 , 如果所作所为是恶的就应当警觉 , 如果是善的就应当喜悦 。 这是说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进行反省 。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怨人不如自怨 , 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 淮南子 缪称训 赏读: 抱怨别人不如抱怨自己 , 求助别人还不如求助自己更有收获 。 这是告诫人们 , 在遇到难

4、题时不要总是从外部找借口 , 而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 。 见人之善恶 , 无不反求诸己 , 可也 。 吴与弼 吴康斋先生语 赏读: 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都逐一地拿来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同样存在,这样做很好啊。这说明,别人好像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我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进行自我完善。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知识卡片 苏辙 (1039 1112), 字子由 ,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 。 晚年因为隐居于颖 水之滨 , 故自号颖滨遗老 , 读书学禅 以终 , 谥号文定 。 其文平稳朴实 , 亦如其人 。 与其父苏洵 、 其兄苏轼 , 合称三

5、苏 , 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 因而遭到了贬官 。 著有 栾城集 栾城应诏集 。 代表作 黄州快哉亭记 上枢密韩太尉书 巢谷传 老子解 等 。 1 作家作品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 “ 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 。 苏辙上书营救苏轼 , 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 (今江西高安 )盐酒税 。元丰六年 , 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 , 为了览观江流 ,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 , 苏轼替它取名为 “ 快哉亭 ” ,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苏辙则为它作记以纪念

6、。 这篇文章涉及到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 , 名亭的苏轼 , 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 。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 。 所以 , 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 , 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 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 , 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苦恼和不平 。 2 写作背景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温和淡泊的文人苏辙 苏辙生性温和 , 性情沉稳 , 文风也因此与兄苏轼有很大不同 。 他在文学艺术上提出了有名的 “ 文气说 ” , 认为不得不为之文 , 不得已而言之文 , 总是天下至文 。 文是人气节的表现 , 气充于文之中 , 溢而为文 , 也总是好文章 。 人可以通过养浩

7、然之气来提高文章 , 而养气则须摆脱书本的局限 , 游历四方 , 开拓见闻 , 才能写出高瞻远瞩 、 博大精深 、 真挚自然的文章来 。 这就是苏辙以气论文的观点 , 对于孟子的养气之说有极大发展 。 3 审美视窗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和诗歌方面 , 他的散文寓意深微 , 语言平淡 , 但也具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诗歌高雅闲淡 , 有如崇山茂林 , 幽深难测 , 颇得当时著名诗人黄庭坚 、 秦观及后世大诗人陆游 、 杨慎的推崇 , 有一千七百余首留存于世 。 苏轼、苏辙自幼生活、学习在一起,兄弟情深。入仕途以后,虽各奔东西,也时常以文字寄情。

8、宋史 苏辙传 说:“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 苏辙对兄长敬重有加,在文学上以兄为师。而在生活上,苏辙却总是悉心照顾兄长。苏轼在艰难的关头,都是靠苏辙经济上帮助渡过难关的。在苏轼颠沛流离期间,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一家妻小也是由苏辙安顿,而苏辙从无怨言,如此手足情,世间罕见。苏辙幼年时体弱多病,曾得道人传道,苦练内功。他精于道家,能做到清心寡欲,所以在道学上,苏轼则以弟弟为师。苏轼、苏辙兄弟晚年双双被贬,历经坎坷之后,更觉亲情可贵,患难一生的亲兄弟定下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同葬一地的约定。苏辙的文名虽不如苏轼,但其政治见解和文学创作

9、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不失为一大家。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 古今异义 ( 1) 至于 赤壁之下。 古义: _ _ _ _ _ _ _ 今义: _ _ _ _ _ _ _ ( 2)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指数 。 古义: _ _ _ _ _ _ _ 今义: _ _ _ _ _ _ _ 预习作业 至,到;于,介词; 连词,表示提及另一事物或话题。 一一指着数出来; 某一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的数值和同一现象在 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较。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 将何往而非 病。 古义 : _ _ _ _ _ _ _ _ 今义 : _ _ _ _

10、_ _ _ _ ( 4 ) 窃 会计 之余功 。 古义 : _ _ _ _ _ _ _ _ 今义 : _ _ _ _ _ _ _ _ 忧愁,不快乐; 今义:疾病。 指征收钱粮等公事; 指从事会计的人。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一词多义 ( 1 ) 当王披襟 当之 木兰 当户织 有积石横 当其垠 ( 2 ) 胜以览观江流之 胜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 胜者 胜者为王 , 败者为寇 迎着 对着 阻挡 美好的景色 承受,忍受 胜利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3) 所以此其 所以 为 “ 快哉 ” 者也 此皆骚人思士之 所以 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 4) 以不 以物伤性

11、 今张君不 以谪为患 照之 以明月 穷耳目之胜 以自适也哉 的原因 用来 的 (景象 ) 因为 把 用 来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词类活用 ( 1) 今张君不以谪为 患: _ _ _ _ ( 2) 名之曰 “ 快哉 ” : _ _ _ _ ( 3) 西望武昌: _ _ _ ( 4) 亦足以 称快 世俗: _ _ _ _ ( 5) 蓬户 瓮牖: _ _ _ ( 6) 穷耳目之胜: _ _ _ _ ( 7) 动心 骇目: _ _ _ _ ( 8) 草木 行列 : _ _ _ 名词作动词,排列成行。 形容词作名词,悲伤之事。 名词作动词,取名。 名词作状语,往西。 使动用法,使 称快。 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使动用法,使 尽情 (享受 )。 使动用法,使 动;使 骇。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谪居齐安: _ (2)振之以清风: _ (3)此独大王之雄风耳: _ (4)将何往而非病: _ 4 文言句式 省略句,谪居 (于 )齐安。 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 判断句。 宾语前置,“何往”即“往何”,到哪里。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5 文白对照 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25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yuw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