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409942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讲义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杨东平2012-10-30,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 规划纲要确定的主题: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国家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教育供求关系日益宽松 2011年高考录取率72.3%,毛入学率超过26%,基本结论: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奠定了面向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和方向。 教育外部条件明显改善,内部环境逐渐宽松。 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的强大压 力,可以转化为改革教育的现实动力。 地方政府、学校和民间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和教育创新,为整体性的教育变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中国教育已经超越了极其短缺、极其贫困的阶段,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2、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高考反思,衡水中学,“血狼精神”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 大学生的加工厂?,国旗下的演讲: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心学,江苏启东市汇龙中学一学生,更改预先准备的演讲稿:“要有自己的理想”、“要为活出自我而去努力”、“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的机器”。事实说明,应试教育根本不是学生的选择和学生的利益。,说中学是青春的绞肉机,一点也不过分。把每个学生心中最美好的部分烧成灰烬,留下一片废墟和无穷的叹息。精神死亡的大学:大号的中学, 关于教育的“规律失灵”现象教育需要正本清源,恢复常识,需要正常化!, 需要凝聚改革动力,形成

3、理想共识理想共识:什么是好的教育?,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功能、性质的深刻转变: 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事业 关系千家万户、每一个儿童的民生事业 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历史脉络 社会现代化是人的主体性逐渐建立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的轨迹:从神权至上学科中心儿童中心,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确定“七项基本原则”: 健康、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有效的家庭成员、基本学习过程的掌握、合乎道德的品质、职业训练。, 辨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

4、“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人为本”,规划纲要:以每一个学生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以何为本? 政治至上 经济至上 教育GDP:分数、升学率 以少数学生为本?,1、培养目标: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规划纲要:“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

5、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建设者和接班人?,抵制日货还是“蠢货”?反日示威麦当劳辩论,”,为什么中国很难出现乔布斯,中国的教育的核心词就是 听话和服从,而这种教育 的根源来自于整个中国的 社会体系。中国的教育不教人根本的东西:平等的人格,独立的个性,自由的思想,不受限制的想象,所以乔布斯就很难在中国出现,所以还需要很长时间中国人才有希望拿到诺贝尔奖。,为什么美国优秀大学拒绝中国的高考状元? 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人才! 不仅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而且 要具备独特的潜质:服务社会 的公益心,组织和领导才干,

6、勇气,意志力 美国总统的学习成绩,建设一个民主的学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规章、制度、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生自治、班级公共财政、学校公共秩序、冲突事件处理、学生奖惩、学校典礼、集会, ,2、人格养成,树人育人: 恢复教育的人文性 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西安中学语文教师杨林柯发表“心灵告白”: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等几个可怜的词,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 我的教育理念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 !,新教育“宁波宣言” 为“失魂落魄的教育召回灵性、魂魄和神圣性; “过一种幸福完

7、整的教育生活” “文化为学校立魂”: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强师、文化立信; 重新活出“生生不息”、仁(不麻木,恕与爱)、恻隐之心与浩然之气的儒家精神,和“道法自然”、“天、地、人、道”和谐的道家精神。,雅斯贝尔斯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恢复教育的人文性,教育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得道,一种开悟构建丰富的内心世界,提升精神的高度,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儿童不是成人的工具。他本身就是目的!迫切需要改变教育中重理轻文、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盛行的状况,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人格养成、审美、艺术

8、、历史,社会关怀;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公益心、学会生活的能力等等。而非英语、电脑、奥数之类功利主义的教育。,补充新的教育内容:开展公民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教育等等,从而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宗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批判培养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君子之教,君子之道仁义礼智信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 正人君子,谦谦君子知书达礼,温柔敦厚 小人喻以利,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破除神童情结、分数迷信 当年的奥赛冠军、琴童、神童到哪里去了?关于第十名现象 当年的同窗伙伴:谁更有出息?坐在路边鼓掌的女孩,3、注重“个性发展

9、”规划纲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个体差异 教育的真谛:自我发现,自我实现!,钟道然:中国的家长、老师总是说提防你的“短板”,可是,教育不是灌水。美国老师说,最重要的是发现并强化孩子最粗的“神经”,努力使之发展得更好。关注的不是短板,是长板。,“差生”拿诺奖,乔布斯: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内心没有声音 新生代的特征 有理想,没方向 有个性,没主见 有学历,没学问 有知识,没文化 成年人,未成人,周国平谈幸福: 很简单。第一条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而且可以靠这个养活自己。 第二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且让

10、他们也感到快乐。,好的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与人为善、与人交往的能力,才有朋友和伴侣,才有充实的生命和灵魂。,4、办好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 促进教育公平,大众主义的教育价值 贺拉斯曼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他还说“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不应过多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少数掌握高深知识的人,而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A、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功能:非选拔性、非竞争性、非淘汰性 义务教育如何均衡发展?,B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

11、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3、空间智能 4、肢体运作智能 5、音乐智能 6、人际智能 7、内省智能 8、自然探索智能,C、促进教学和教育的多样化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是应试教育,不是统一模式。 (1)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

12、生提供职业教育。,(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考试制度: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 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增值性评价、绿色学业成就评价,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 “三生教育”生活教育的反面就是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其基本特征就是“与民众生活无关”,只对考试升学是有用的。应试教育的哲学基础是知识本位、 学科中心、学历主义的,方法是死读书, 读死书,考试至上、分数至上,基本特征是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际相脱离。走向“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改善生活而教育!,5

13、、走向生活教育,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重建学校与社会、教育和生活 的关系; 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组织 教学!深圳实验学校:“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小学:习惯养成、情绪教育为主;初中爱的教育、礼仪教育为主;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人格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序列化。, 河南信阳的农村职业教育厦门张芳的五齐职业学校吉林抚松县的教改实践,小结 :教育范式的改变从国家主义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个学生从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培养人,培养新公民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生活教育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教什么、如何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如何改变教育?探索

14、改革的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对外开发促进教育创新社会参与、社会组织网络促进教育创新企业促进教育创新,需要一场观念的革命!,我们已经进入全民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知识经济和网络的时代,然而,我们的主流价值、制度安排仍然是精英主义的!,封建主义陈旧观念的复活:望子成龙、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超越精英主义,淡化名校情结树立全民教育时代、民主主义的价值观 陶行知:不要做人上人, 要做人中人,认识教育变革的内在机制,加拿大著名教育政策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 由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组成的学习型社会,才是推动复杂变革的真正动力。因而,解决的办法并不是靠政府和专家外在的强迫和控制,不是设计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而要更多地寄希望于自下而上的改革,使教育系统成为一个善于对待变革的学习型组织,并且“使变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使命,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 发生在教育内部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最终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