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9892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的区别1、疑问句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即: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回答句紧跟在疑问句的后面) 。2、设问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做设问句。其实提问者本来完全知晓问题的答案,是明知故问且又自问自答的一种问句形式,它不需要别人来回答,它只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或者引发读者思考而故意提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在设问句的后边,紧接着的是作者本人的答语。这种修辞效果不是肯定的句式所能及的。如:( 1) “

2、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 2) “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3 )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4 )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5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3、反问句反问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反问句是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某种语气、强调某种确定的意思而有意采用的一种问句形式。是无疑而问,作者自问自答,答在问中。( 1)难道我会不知道?- 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3、(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 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 “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末尾用的感叹号。总之,疑问句是己问他答,答在问后;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已经暗示了出来;设问句末一般用问号,反问句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叹号。二、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

4、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 ,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例如: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只对偶,不对仗。(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既对偶,又对仗。(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既对偶,又对仗。三、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 “

5、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1)词 、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二)谈句子理解的方法。在试卷中往往以“说说你的理解” “赏析句子” “体会句子的作用(好处)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你看出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这样的问法出现。写景的文章

6、以谈好处说理解的居多,写人文章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居多,记事的文章“你看出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居多。(三) 概括文章主旨。文章的“中心意思”。所谓“ 中心意思” 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 ,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 中心意思强调 “意思” ,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

7、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四)概括某段大意-(1)段意归并法。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2) 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五)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倔强的小红军片断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

8、,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 “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是设问句、疑问句还是反问句?有一天,寓言作家伊索在乡间的路上走着,一个过路人向伊索打听前面的村子还有多少路,要走多久。“你往前走吧!”伊索对他说:“我当然知道要走,我是想请您告诉我,还要走多少时间呢?”“你就走吧!”伊索还是这样回答。“这个人

9、大概是疯子。”问路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他走了几分钟以后,听见伊索在后面叫他,他站住了。伊索对他说:“两个钟头以后,你就能到了。”“您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呢?”过路人不满地问。“当初我不知道你走的快慢,我怎么回答你呢?”伊索回答说。 这个故事中,两个打横线的句子什么句?判断依据:故事中第个打横线的句子就是什么句?判断依据:练习 2 ,判断下列句子是设问句、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很爱钓鱼。一天,他正在江边钓鱼,一个陌生人走来问他: “怎么,你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答道,“今天钓了半天,没见一条鱼,可是昨天在这里却钓了十五条啊!” “是吗?”陌生人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

10、这地方专门检查钓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鱼。”说着,他从衣袋里掏出发票,准备罚款。 狄更斯反问道:“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事业。” 在这个故事中,两处打横线的句子是这种修辞手法,在我们的课本中,用得也不少。例如: 1.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给自己写信的人)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并马上作了回答。这个设问,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故事。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世界) 这个设问,用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的开头,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在结构上起到了过渡、启示下文的作用。练习 3,说说下列句子

11、所用的修辞手法、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6、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7、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8、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9、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

12、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训练风向标】 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 yn 续求学的方法。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 60 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 yu 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

13、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 ”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 ,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

14、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 ”从此 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 ”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 ,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n( )续 yu( )黑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粗壮3.第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4.第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