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756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李琳 江西财经大学 摘 要: 融资融券业务杠杆性、信用性的存在, 导致其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给证券公司的风险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 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从而为证券公司和证券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融资融券; 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李琳 (1996) , 女, 江西南昌, 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margin trading in securities com

2、paniesLi Li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leverage and credit characteristic makes high risk and high 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margin trading bring great challenge to risk control of securities companies.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management sys

3、tem of Chinas securities companies margin trading busi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n proposes improvement progra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ies company and securities regulatory departments risk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 margin tra

4、d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risk control; 1 融资融券理论概述融资融券交易是证券信用交易的一种, 指的是投资者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向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或缴纳一定的保证金, 以此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或借入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即与登记公司结算时, 券商代替客户先行垫付资金, 以使客户获得一定的融资或融券额度的信用交易模式。2 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面临的风险2.1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在融资融券业务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 由于交易的杠杆性特点, 当证券市场价格波动时, 其盈亏都将放大数倍。投资者融入

5、的资金越多, 其可以撬动的资金量就越大, 所面临损失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预期错误, 投资者不仅要蒙受放大数倍的损失, 还要偿还证券公司相应的融资融券利息;对证券公司来说, 其则需要承担投资者没有能力偿还损失时所面临的连带风险。(2) 证券公司会为了获取更多的佣金收入和融资融券利息收入盲目扩展业务规模, 导致业务规模无法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从而加剧一系列信用交易的风险。目前我国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尚未健全的制度体制、尚未规范的信用交易模式都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着内部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2.2 信用风险当投资者遭受损失无力偿还或者当投资者的保证金低于维持保证金被强

6、行平仓时, 证券公司都将面临直接的利益损失, 尤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晚, 国民信用意识薄弱, 对新型信用交易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没有意识到杠杆作用“双刃剑”的特性, 一旦操作失误, 其违约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极易出现违约交易的行为。2.3 流动性风险证券公司向投资者融出资金, 就意味着在短期内这些资金已被投资者占用, 若在规定的期限内客户无法按期足额偿还资金, 证券公司的资金链就会受到影响, 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2.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通常发生于公司内部员工操作失误或技术系统产生故障时。这类风险密切关系到公司的信誉和长期稳定发展。如果是信息系统存在漏洞, 或是技术操作系统存在故障, 证券公

7、司需要派遣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果是员工操作失误, 则需要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培训力度和制度执行力度, 将相关经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而更多的则是操作人员出于贪污、欺诈或是内部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动机, 人为地超越权限或交易额度而进行违规操作。对于这类操作, 则应该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 改善公司业务管理结构, 完善相关的制度约束机制, 普及员工违法犯罪行为的知识等等。3 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及存在的问题3.1 融资融券业务主要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3.1.1 开户环节中的风险控制营业部首先对申请融资融券业务的客户进行初步审核, 审核其是否具有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资格, 通过初步审核后, 证券

8、公司需对客户普及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知识并说明可能发生的风险状况, 对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进行心理教育, 随后对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信用状况进行详细评估, 并对客户过往信用不良记录和诚信状况进行调查, 之后将客户信息与审核信息一并提交给融资融券业务管理部门再次进行审查和复核, 待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始办理签约开户等相关事宜。3.1.2 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交易过程中, 风险监管部门不仅要监管客户账户中的保证金比例、融资融券额度、合约期限等基本指标, 还要实时监测公司净资本变化、业务规模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对于客户出现的高风险性交易操作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风险提示, 对违约预警的客户进行实时监控并告知其

9、及时追加保证或减少负债了结合约, 否则公司有权对其采取强行平仓、限制交易等措施。3.2 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证券公司大多拥有一套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风险控制效果却并非尽善尽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2.1 客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 我国各大证券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客户, 往往将客户的适当性管理放到次要位置, 公司业务人员往往人为地降低对客户资料的审核标准, 放松对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要求, 且二次核查部门也经常难以做到将客户资料逐一比对核实;另一方面, 客户资料往往由客户自行向证券公司提供, 证券公司即使采取问卷调查、征信评级等方式,

10、 也不能消除这样的信息不对称。3.2.2 风险告知义务履行不充分在开户环节, 证券公司有责任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两融业务的风险性。同样, 由于想要争取到更多的客户, 证券公司对投资者的风险揭示和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为了应付监管要求, 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往往空泛执行。另外, 由于业务操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往往将投资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化大为小”, 不详细完整地阐述客户从事交易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状况。3.2.3 客户适当性管理的持续性不足目前, 大多数证券公司对客户的适当性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开户环节, 在后期交易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客户的定期检查工作, 并且当客户的资料和个人信息变化时, 相关的跟进

11、工作不及时,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个人资料、交易资格的持续性关注不够重视, 未及时更新客户信用评级, 使得一些高危客户群得以继续交易。3.2.4 盲目追求业务规模公司往往会迫于竞争压力盲目扩大业务规模, 扩大业务规模本应该相应地扩大风险监管的广度和力度, 然而大多数证券公司在扩展业务规模时却往往放松了对风险隐患的警惕, 导致投资者违法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 对证券公司业务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3.2.5 风险监控系统的时效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对数据的处理仍处于半手工、半信息化状态, 还不能对实时交易情况和全市场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对实时风险防范显得力不从心。4 对策和建议4.1

12、增强与客户的联系、加强信用建设(1) 加强客户管理的适当性管理并注重管理的持续性。只有从源头更加了解客户才能减少违约隐患。 (2)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让客户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及其后果, 才能让客户做足心理准备, 从而减少纠纷。4.2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1) 完善公司内部风险监控制度和相关指标。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并严格遵守相关制度, 防患于未然。 (2) 合理控制业务发展规模。公司应当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业务发展规模结合起来, 不要盲目扩张业务量。 (3) 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业务人员的风险教育, 才能从内部减少违法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4

13、) 强调责任意识, 加强责任追究。各个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权责独立工作, 一旦风险发生, 应当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认定责任人, 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予以处罚。4.3 改进监测体制和监测系统(1) 完善突发状况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突发状况, 证券公司应当有能力应对风险, 并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2) 改进信息技术系统并维护其稳定。这样不仅能防范非人为的操作风险发生, 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监测各项风险数据, 实时监控风险。 (3) 改进监测体制, 不能让风险隐藏于体制的漏洞。5 结语融资融券业务是我国资本市场进行创新的重要一环, 对投资者、券商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要保障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顺利进行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不仅需要各大证券公司积极努力防范各项风险隐患, 还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对各项政策法规加以完善, 并积极推进转融通机制、信用管理体系等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投资者也应当加强自身风险意识, 共同为两融业务的稳步前进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作出贡献。参考文献1郭豪文.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的风险管理以 A 股大幅波动时期为例J.时代金融, 2016 (17) :44-46. 2徐丽.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J.中国金融电脑, 2007 (7) :5-10. 3肖喜云, 曾梅.融资融券模式比较及风险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16 (10) :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