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9747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测练变异和育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测练(变异、育种)一、单选题1、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 12 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 20 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A多方向性(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普遍性2、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A显性突变(dD) B隐性突变(Dd) C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人工诱变3使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正常血红蛋白变成了异常血红蛋白 B.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C.信使 RNA 中的 GAA 变成了 GUA D.DNA 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4人的基因突变不包括 DNA 分子双链中 A碱基对 GC 变成 TA

2、 B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 GCC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 GC D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5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 3 种突变基因 DNA 分子的改变极可能是A突变基因 1 和 2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 3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 2 和 3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 1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 1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 2 和 3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 2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 1 和 3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6萝卜和甘蓝两种植物杂交, 能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 但偶然发现个别种子种下

3、去后可产生能育后代,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自由组合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加倍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8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 12 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A三倍体 B二倍体C四倍体 D六倍体9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果蝇的白

4、眼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人类的色盲玉米的高秆皱形叶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 B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 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 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突变基因 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C D10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如图所示,该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 n 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 aabbccdd 的个体A. 株 B. 株n4 n8C. 株 D0 株n1611下列情况中,没有染色体变异过程发生的是A第 5 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第

5、 21 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D用花药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12、科学研究发现,p53 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 p53 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 p53 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 。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

6、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B.产生的变异不能从亲代传到子代C.不能产生基因型为 DdEeFf 的子代表皮细胞D.能产生基因型为 DdEeFF 的子代表皮细胞14. 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B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C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15、目前科学家把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在棉花细胞中抗虫基因经过修饰后得以表达。下列叙述的哪一项不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 ( )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B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

7、成C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与棉花细胞的 DNA 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可共用相同的 mRNA 和 tRNA16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 )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二、双选题17下面的图示表明,某种原核生物通过一套酶系统将某种原料转变成它自身必需的氨基酸,请根据图示选出正确的结论 (当氨基酸 3

8、 含量增加时,它能与酶 3 结合,从而降低酶 3 的活性,反应是可逆的)A每一种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指导合成的B若基因 3 突变,则基因 2 和 1 也就不能表达C如果能够直接为该原核生物提供酶 2,那么即使基因 2 发生突变,它仍然能够正常生活D如果基因 2 不存在,则氨基酸 1 也可直接形成氨基酸 218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B、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三、非选择题19(1)某二倍体植物的体

9、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4 条,基因型为 AaBbCCDd,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根据图完成问题。产生花粉的基因型有_种。C 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重组类型占_。若要尽快获得纯种优良(aaBBCCdd)的品种,则应采用上图中_(用字母表达) 过程进行育种。(2)我国科学家成功地把螺旋藻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植入水稻叶绿体的基因组中,该转基因水稻的生长周期显著缩短,光合作用速率增长 70%,淀粉含量大幅增加,达到了周期短、见效快、粮食增产的目的。为探究“螺旋藻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转移到叶绿体内还是转移到染色体上” ,请你设计实

10、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实验预期及结论。方法步骤:第一步:_;_。第二步:将 F1 分别种植在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第三步:观察比较二者的性状表现。实验预期及结论:_。高三生物(变异、育种)参考答案1-5 AADDA 6-10 DACCD 1116 BBCADC17 AC 18、AB8、答案C解析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单倍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两两配对,说明细胞中含有两组染色体,据此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的体细胞含有四组染色体,故为四倍体。11、答案B解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

11、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第 5 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第 21 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花药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12、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13、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的后期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中也会出现基因型为DdEeFf 的子代表皮细胞。19、解析(1)ABC 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因用秋水仙素处理,所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仍为24 条,AEF 为自交产生后代,子代重组类型为表现型不同于亲代的类型,可将四对相对性状分开,AaAa后代重组类型 aa 占 1/4,非重组类型为 3/4,所以后代中非重组类型为A B CCD 共有 3/43/413/427/64,重组类型为 127/6437/64。单倍体育种可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2)判断性状为细胞质遗传或细胞核遗传的有效方法是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为母系遗传,而细胞核遗传的特点是正交、反交结果相同。答案(1)8241/8 37/64ABC(2)P 母本:转基因水稻父本:普通水稻;P 母本:普通小稻父本:转基因水稻若、的后代植物分别表现与母本相同的性状,则转移基因在叶绿体内若、的后代植物都表现周期短、见效快、粮食增产等性状(或表现的性状相同) ,则转移基因在染色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