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745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汤振勇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摘 要: 绿色环保是我国现今最重视的, 是贯彻落实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紧接着就是各个行业的指标发生了变化, 从过去只注重经济效益到现在对品质和绿色环保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所有行业均应从实际中践行此要求, 符合行业的评价标准, 满足住户对于建筑物的各方面的要求。结合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 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并提出建议。关键词: 绿色建筑; 给水排水; 节能环保;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汤振勇 (1972) , 男, 天津人, 副高级工程师, 主

2、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给排水。收稿日期:2017-07-15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in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Tang Zhen-yong Abstract: Green has always been our country is now the most important, we are implementing the important goal of developmen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y, the m

3、ost direct impact is that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ollowed by the indicators of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changed from the past only focus o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now to the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great importance.This requires all industries to practice fr

4、om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in line with industry standards to meet the tenants for all aspects of the building requirements.The article is a combination of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drainage design to a certain degree of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of their own r

5、ecommendations.Keyword: green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eived: 2017-07-1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住房和办公的建筑物上均追寻绿色环保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包括室外的环境状况、能源的利用情况、水资源的使用状况以及相关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因为给水排水是能源消耗占比例很高的一项, 所以建筑的给水排水的设计也就成为了绿色建筑形成的关键部分。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

6、和进步, 我国设计、生产了很多与之有关的新型设备, 为建筑的给水排水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相关的设计人员还应在动工前的策划阶段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准备, 在设计水平方面要做到全面提高, 在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损耗方面要做到最低, 同时提高给水排水的利用率。1 当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存在的缺陷1.1 设计负责人员的意识不到位相关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进入工程, 而是按既定的图纸在即将开始施工时, 才了解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并开始对方案设计进行专业的评估。这样易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下: (1) 为降低项目本身的成本, 专业人员发现问题后也只是对其中的细枝末节进行修改, 并不能在根本上修改此方

7、案设计, 也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当专业人员发现了问题严重到必须更改时, 就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改动, 但是这就可能浪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无形中大幅增加了项目成本。1.2 相关的人员的职责分配存在问题绿色建筑包含的方面很广, 所以涉及到的专业也是方方面面的。就像提高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一样, 就需要具有相关知识的人员来进行设计和操作, 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不仅要有雨水回收系统的设计, 还要加上雨水采集系统的设计, 所以需要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一起进行设计。但当其介入此项目时已经到了项目进行的最后阶段, 这时候并不能发挥这些相关人员的作用, 影响了给水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建筑的绿色

8、环保特性。1.3 存在现实阻碍所有项目都是一样的, 重要的部分都是前期的策划和设计。对于给水排水的设计, 这个策划和设计显得极其重要。但是依照设计进行施工时,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依旧是不容忽视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给水排水中管道的设计,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 管道的材质是比较特殊也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可能由于技术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并不能选择出符合设计条件的材质管道, 这样就会对给水排水的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或有的例子是给水排水设计中的水箱和水泵中的配套管网的使用, 因为存在的地域差异和不同地域用水量的不同, 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分析进行不同的选择。但是很多时候项目会对此缺少应有的关注, 从

9、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缺陷和损失。2 给水排水设计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议和对策2.1 给水排水设计要满足节能方面的要求在此方面有相关条文的约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各种资源的条件,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 达到节省能源的要求,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因为太阳能源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而且其特性是很明显的。其可以满足集热的需求, 因为其集热效果很强, 而且其操作难度系数很低, 甚至可以说是自动运行的, 而且没有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再有就是余热和废热的利用, 如空调的余热、热泵的余热、供应热水设备的余热, 工业的废热等。这些本身对于现实生活是一种污染, 如果可

10、以使用得当, 不仅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还能为解决生活中的污染做出一定的贡献。之后就可以采用在不同的地区分别供水的方式, 来节约政府直接供水所产生的能源;在高层建筑中可以采用变频的方式为住户供水, 既可解决节约能源的问题, 还能保证水资源不受污染。要注重分析当地的生活条件, 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 将能源的浪费降到最低。2.2 给水排水设计要满足节水方面的要求(1) 利用节水的设备, 如在卫生间安装具有节水性能的配水设置和卫生设备, 因为他们的节水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的节水性能, 直接影响给水排水设计的优良性。因为若配备的设备存在问题, 则会造成“跑水、冒水、滴水、漏水”的现象, 会造成一些

11、没有必要的浪费, 而且这个浪费的程度极其严重, 影响也非常恶劣。(2) 选择用小容积的冲洗水箱, 若水箱的体积变大, 每次冲洗的过程中会浪费更多的水资源。(3) 提高水龙头的设置水平, 将水龙头的闭水时间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因为如果水龙头是自动控制的话, 人们使用完毕也无法关掉水龙头, 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流失, 如果将这个时间设置在一定的限制内, 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现象的发生。(4) 使用非传统性水资源, 如雨水和废水等。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加入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这样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2.3 给水排水设计要满足的其他方面要求(1) 加强设备的先进性, 提高设备的性能。可根据

12、材料选择的要求, 设计出相应材质的管道, 这样不仅可满足所需的要求, 还能带动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2) 加强运营方面的管理。不仅要达到美观的要求, 还要注重性能的标准, 将相关设计人员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加入进来, 减少项目的成本和损失, 保障项目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3 结束语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两方面进行叙述。建议项目负责人员应从节能、节水及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 3方面入手进行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 满足建筑的要求, 为社会创造福利。参考文献1曹红月.关于绿色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 2016 (14) :156157. 2张士秀.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J.江西建材, 2016 (22) :24, 30. 3刘新.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素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5 (21) :328329. 4叶大华, 胡倩.基于低碳生态详细规划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J.城市规划, 2013 (1) :3139. 5刘凯英, 田慧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J.施工技术, 2014 (4) :6062, 74. 6赵夏.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浅析J.福建建筑, 2016 (12) :2224. 7徐晓萌.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筑技术, 2015, 46 (1) :8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