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9684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计算题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 常考计算题汇总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 ,数据率为 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 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解:线路交换时延:kd+x/b+s,;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 K 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 s(

2、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 xp,则相反2.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 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2) 数据长度为 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 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 ts =103/109=1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

3、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3.一个 TCP 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个字节?为什么?如果用户要传送的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 TCP 报文字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编出的最大序号,问还能否用 TCP 来传送?解:65495 字节,此数据部分加上 TCP 首部的 20 字节,再加上 IP 首部的 20 字节,正好是 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 65535.(当然,若 IP 首部包含了选择,则 IP 首部长度超过 20 字节,这时 TCP 报文段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将小于 65495 字节。 )数据的字节长度超过 TCP 报文段中的序号字段可能

4、编出的最大序号,通过循环使用序号,仍能用 TCP 来传送。4.主机 A 向主机 B 连续发送了两个 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 70 和 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2) 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3) 如果主机 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180,试问 A 发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4) 如果 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解:(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 70 到 99,共 30 字节的数据。(

5、2)确认号应为 100.(3)80 字节。(4)70。5.一 UDP 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试求源端口、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 UDP 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解:源端口 1586,目的端口 69,UDP 用户数据报总长度 28 字节,数据部分长度 20 字节。此 UDP 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的端口号1023,是熟知端口) 、服务器程序是 TFFTP。6.某网络上连接的所有主机,都得到“Request time out”的显示输出,检查本地主机配置和

6、 IP 地址:202.117.34.35,子网掩码为 255.255.0.0,默认网关为 202.117.34.1,请问问题可能出在哪里?解:子网掩码应为 255.255.255.0 。按原配置,本地主机会被网关认为不在同一子网中,这样网关将不会转发任何发送给本地主机的信息。7.简述一下 10Mbps 以太网的争用期定为是 51.2us 的理由。解:为了确保桢的第一位没有冲突而正确到达终点,必须保证可能的冲突信号返回时尚未发送结束,因为如果在 2t 内发送完毕,则无法检测冲突。 在极限条件下,一个局域网中两个收发器间(允许接 4 个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 2500m,往返 5000m,同轴电缆的

7、时延特性为5us/km,即如遇冲突,端到端往返时延为 25us。然而这是理想的时延,考虑到中继器的额外时延,最坏情况下取估计时延为 45us,再加上强化冲突需发送 48bit,接受方要接受到48bit 后才确认冲突,即在增加 4.8us,共 49.8us,所以通常以太网取 51.2us 为争用期的时间长度(传输 512bit,即 64 字节时间),即桢的长度至少为 64 字节。8.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 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2) 数据长度为 103

8、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 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 ts =103/109=1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9.两个站采用停-等协议,通过 1Mbps 的卫星链路通信,卫星的作用仅仅是转发数据,交换时间忽略不计,在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到地面之间有 270ms 的传播延时,假定使用长度为1024bit 的 HDL

9、C 帧,那么最大的数据吞吐率是多少(不计开销)? 发送一帧所需时间为:T=2*(2*270*10(-3)+1024(1*106)=1.081024(s)所以最大吞吐率为 1T=0.925( 帧 ) 10.找出不能分配给主机的 IP 地址,并说明原因。A131.107.256.80 B231.222.0.11 C126.1.0.0 D198.121.254.255 E202.117.34.32A 第三个数 256 是非法值,每个数字都不能大于 255 B 第一个数 231 是保留给组播的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 C 以全 0 结尾的 IP 地址是网络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 D 以全 1 结尾的 IP 地址是广播地址,不能用于主机地址11.长度为 10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 20 字节的 IP 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 18 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 1000 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1)100/(100+20+20+18)=63.3%(2)1000/(1000+20+20+18)=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