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642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在对外经济开放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王春凤 孟庆军 河海大学商学院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 越来越多外资商业银行来到中国, 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在金融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 需要破除旧模式的制约。用 SWOT 分析法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只有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鼓励金融创新, 加快跨国经营步伐, 才能发挥优势与弥补劣势, 并抓住发展的机遇与降低威胁, 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商业银行; 对外经济开放; 竞争;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王春凤 (1996-) , 女, 浙江平湖人, 从事经济学研究;作者简介:孟庆军 (1963-

2、) , 男, 江苏南京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从事金融学与工商管理研究。收稿日期:2017-04-01Received: 2017-04-0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外资银行越来越多, 其凭借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 将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产生不断加剧的竞争。目前, 全球及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 商业银行在国内业务发展上也遇到困难, 一些银行的利润在缩水或者增长缓慢, 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突出。在内忧外困的局面下, 商业银行急需改变发展战略, 加快自身的国际化建设, 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 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然而, 目前我

3、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海外发展现状惨淡, 如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小、境外资产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无法融入当地市场, 不具备竞争优势等。因此, 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分析其发展机遇和威胁, 有助于商业银行制定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一、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安德鲁斯 1971 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 SWOT 分析法是一种分析企业竞争态势的决策方法。其将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主要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 (Strength) 与劣势 (Weakness) , 外部环境主要指企业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与威胁 (Threat) 。(一) 商

4、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以后,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居行业之首的管理地位, 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辅, 其他中小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 以及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为有效补充, 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结构。这一格局呈现了明显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高, 有国家政策和国家信誉的保证, 国民对商业银行的认知度、信任度高。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多、规模大, 拥有完备的客户网络系统。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 网点分布密集, 从大城市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 逐渐深入农村等地区, 形成了密集

5、、完善、大型的全国覆盖型银行网点, 形成了强大的规模优势。这些银行长期本土化经营,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内银行业务开展熟悉, 具有强大的本土化优势, 占据了我国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积累了稳定、长期的客户资源。(二)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劣势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总行至分行的垂直管理模式, 命令层层向下传递, 易出现信息失真或传递不及时的问题, 容易导致银行支行缺乏创新的现象。如国有银行由于产权属于政府, 业务开展受政府制约较大, 灵活性较小。我国一些银行人员风险控制意识和观念薄弱, 相比国际上著名的银行, 我国银行内部运作的风险较大, 不利于在开放经济下走向国际化。商业银行目前的赢利依赖于存

6、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 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在个人金融理财业务、银行投资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国际贸易金融业务等方面也如此。业务开展较为保守, 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业务需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拓展主要是采取设置分支机构或投资参股的形式, 极少进行跨国并购, 海外拓展缺乏动力。在国际化经营上, 主要以国内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 缺乏吸引外国客户的高附加值服务;客户群以国内的跨国企业和当地的华人华侨为主, 拓展新顾客群进展缓慢。受外资银行高福利、高薪资水平的吸引, 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容易被其吸引。商业银行仍缺乏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一些商业银行未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制度, 人才队伍建

7、设滞后。(三)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外资银行进入本土, 带来一些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如在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上。这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 学习并提高自己的管理机制, 提高内部运作效率, 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部分外资银行依旧站稳脚跟, 得益于其顾客导向的发展战略, 注重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其赢利大于我国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存贷款利息收益。2015 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带来了机遇, 可在推动银行贸易金融创新和国际贸易融资、境外并购、跨境结算等业务的开展上起到了较大作用, 有利

8、于国际化发展。国家关于多个自贸区战略实施, 有利于银行业开拓国际市场。因为, 新一批自贸区的建立将带来产业转型、信贷融资需求等新的市场机会,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 承接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贸易发展, 加快金融业务创新。随着人民币加入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 SDR 的一篮子货币中,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际影响力提高, 为人民币支付清算提供了便利, 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货币互换业务规模, 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相关业务的开展。(四)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外资银行大力抢占我国商业银行的本土市场份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量外资银行涌入, 其凭借科学效率的管理模式、高附加值的服务以

9、及创新度高的金融理财投资产品, 逐渐抢占本属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 瓜分金融市场的赢利。这让本以拥有稳定、巨大的客户资源的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失去优势的威胁。虽然这无法撼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 但外资银行的强势发展不容忽视。商业银行“走出去”面临较大的风险。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我国大力“走出去”的支持下不断向海外拓展, 但因国际化发展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 制约着我国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当下, 我国不断推动汇率市场化发展, 汇率波动风险更大。随着近期美元的强势发展, 人民币持续贬值, 我国商业银行因此遭受较大的汇率波动冲击。不同的国家, 其政治背景和法律体系也不一致, 要

10、求商业银行因地制宜开展业务, 才能控制人力、财力的成本。银行的国际化业务涉及众多国家的众多客户, 信息极为不对称, 道德风险大, 其存在潜在的风险, 未来收益不确定。这要求银行具备较强的风险控制和国际投资管理能力, 所以在开展国际化业务时将面临风险。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 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合作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方式。在国际化进程中, 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向优势银行学习取经。与外资银行进行战略合作, 输送战略人才, 有利于我国银行吸收、学习外资银行丰富、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 弥补我国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科学的劣势。在人力资源建设上, 我们应

11、该通过合作, 引进其绩效激励模型, 如平衡计分卡, 提高银行人员的活力, 加强人员间的竞争, 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外资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也值得为我们所用。通过战略合作, 加强技术交流, 优势互补, 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水平, 必将促进业务模式的突破性发展。(二)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位于的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特别是在贷款信用评估、开具信用证等方面面临的风险更大, 若风控处理不当, 造成银行信用危机和坏账危机, 就会制约银行的对外开放。当下, 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实施严格的职责分立, 严惩越级行为, 加强信息公开程度, 加强内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最大程度发

12、挥内审的作用;加强风险控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制度, 提高对资产评估、客户信用评估等的重视度和准确度, 加强贷后跟踪调查, 及时更新客户资信状态;在管理体制上, 也可以从原有的垂直指令式管理逐渐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转变、从原来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三) 鼓励金融创新, 加快信息化建设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大量引入创新型人才, 加强内部员工培训, 鼓励金融技术创新,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改变原有的存贷款为主的单一业务模式, 加快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开发, 跟上国际化银行的发展步伐。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把握互联网+的时代机遇, 大力推进银行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13、 结合互联网思维提高智能服务水平, 向“智慧银行”转型,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四) 有序加快跨国经营步伐在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条件下, 不仅企业需要“走出去”, 商业银行更应该迈开跨国经营的脚步。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国别化发展战略, 首先借助“一带一路”战略, 先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经营部署, 再逐渐向外围国家辐射;拓展区域可先在华人聚集区再逐渐向外国人口集聚地扩散。在跨国经营时, 要注意国别间的差别化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 减少违规违法事件的发生, 最大程度降低政治、法律和文化风险。在业务拓展方面也要因地制宜, 有序实现本土化发展, 开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业务, 吸引本土客户

14、群。结语综上所述, 在对外经济开放大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与挑战, 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弥补发展中的缺陷。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任重道远, 商业银行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准确市场定位,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 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可喜的是, 在“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第三批自贸区的建立等良好机遇下, 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已有的发展优势,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国际化战略部署, 最终必能在国际银行业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胡琴君.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14, (28) :31. 2凌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运营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2016. 3路妍.我国商业银行对外开放与国际化的对策抉择J.管理世界, 2004, (6) :136-137. 4宋芳芳.“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J.新经济, 2016, (23)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