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09642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 李文华 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也正式步入新常态, 处于不断改革与调整之中。新常态自然也为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不良贷款的产生。不良贷款的出现不仅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倘若不加以及时的管理控制, 甚至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与对策, 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金融风险; 措施; 当前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

2、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带来了经营压力。尤其是受信贷准入不审慎以及贷后管理没到位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出了较快的下降趋势, 贷款逾期时间不断上升, 不良贷款前清后溢, 呈现出了“多头化、分散化”等特征, 贷款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和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 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也有可能劣变为不良贷款。因此深入研究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出可行的应对策略来处理日趋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 不可谓是刻不容缓。一、不良贷款的定义及分类不良贷款也被称之为有问题贷款或非正常贷款, 具体是指借款人没有按照既定的贷款协议及时将贷款

3、本息偿还给商业银行, 或者根据已有迹象充分表明借款人已经无法按照既定的贷款协议将贷款本息偿还给商业银行而形成的贷款。1998 年以前, 我国银行业一贯执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财政部 1988年颁布) 的要求, 将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1998 年,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试行) , 开始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根据借款人实际偿还贷款的能力将贷款划分为了五个层级, 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其中后三类被统称为不良贷款。目前我国较多商业银行将五类贷款细分为了 12 个级别, 分别为正常一、二、三、四级, 关注一、二、三级, 次级一、二级, 可疑一

4、、二级, 损失级。二、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的重要意义银行资产质量不良不仅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制约作用, 而且当这种不良累积到一定程度后, 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不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 还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伴随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 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也逐渐趋向完善, 并逐渐向透明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披露、不良贷款自此成为了热呢美女关注的焦点。不良贷款的存在威胁着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 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

5、形势背景下, 商业银行彼此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 能够为商业银行采取可行对策或措施来有效防范或化解不良贷款提供理论指导, 进而帮助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 确保自己能够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的同时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 不仅会大大降低其资信水平, 而且增大了金融风险的出现概率, 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旦银行业出现了不稳定情况, 那么实体经济势必会受到波及, 一旦政府应对不当, 会加剧国家财政压力, 进而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降低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由此可见, 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

6、动趋势, 对于进入金融市场的稳定、国民经济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近些年来, 我国实体经济结构逐步发生转型, 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和“新的政策探索期”等多期叠加的大背景下, 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在资产端均面临着资产质量下降, 坏账率上升, 应收账款账龄不断延长等问题, 导致不良贷款呈现很大程度的上升趋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从 2012 年末的 0.87%上升至2016 年第三季度末的 1.75%, 到 2016 年末达到 1.81%。(一) 不良绝对额快速增长从图 3-1 可以看到, 我国

7、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自 2014 年开始爆发, 速度惊人, 截至目前, 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而不良贷款率从 2012 年开始就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 年-2016 年, 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 993 亿元、2506 亿元、4318 亿元、2379 亿元, 增幅分别达到20.15%、42.32%、51.25%、18.67%, 四年内不良贷款余额由 0.49 万亿元增长到1.51 亿元, 累计增长 1.02 万亿元, 增幅 206.82%。(二)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增加, 拨备覆盖率下滑从图 3-2 可以看到, 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自 2013 年第四季度开始呈逐年下降

8、趋势, 而贷款拨备率自 2014 年第二季度开始, 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 年-2016 年, 贷款损失准备分别较年初增加 2188 亿元、2812 亿元、3489 亿元、3587 亿元, 四年内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由 1.46 万亿元增加到 2.67 亿元, 累计增加 1.21 万亿元, 增幅 82.88%, 而拨备覆盖率由 295.5%下降为 176.4%, 累计下降 119.1 个百分点, 逼近 150%的监管红线。据银监会网站消息, 截止 2016 年末, 全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达 86.61 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 10.44 万亿元, 增幅 13.7%;不良贷款 1.51 万亿元

9、, 较年初增加2379 亿元, 增幅 18.67%;不良贷款率 1.81%;贷款拨备覆盖率 176.4%, 较年初下降 4.78%;贷款损失准备 2.67 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 3587 亿元。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对策及措施(一)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预防和处理不良贷款的过程中, 各个商业银行应当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 让他们对金融风险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进而获取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采取可行的措施或方式, 为商业银行管控不良贷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 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保存以及整理, 从而预防

10、有着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也能够贷到款。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够为商业银行以及我国民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同时也能够为金融监管相关工作以及货币政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因此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此加以重视, 并积极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使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得到不断的健全。其次, 完善信用评估机制。根据信用评级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结合科学严密的剖析以及对公平实际的准则的遵从下, 通过可靠的调查与审核, 综合评价目标的信用等级, 信用评估机制的存在能够为商业银行贷款发放提供有效的参考。最后, 加大违约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明明有偿还贷款能力却拒绝还款的企业或个人,

11、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措施对这方面加大处罚力度, 比如对于企业而言, 可以取消其原本享有的税收减免资格, 又或者拔高工商审批条件来震慑和打击那些失去信誉的企业, 还要将这些失信企业或个人纳入黑名单, 让各个商业银行都不与其开展任何业务, 使其承担由于失去信誉而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后果。总而言之, 只有在社会因最高一个诚实守信的环境, 让人人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信用意识, 这才是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根本途径。(二)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情况中, 资产管理公司是解决不良贷款的最佳选择之一。将地方财政、社会投资、城市商业银行组合起来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 将不良贷款剥离出来交由资产管理公司专职负责, 这样以来,

12、 既可以减轻不良贷款问题对商业银行运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又能够将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贷款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商业银行首先应当对抵押品予以分类, 然后由资产管理公司根据抵押品的情况, 从而与商业银行通过协商讨论, 最终选择出合适的剥离形式或接收方式。在处理不良贷款问题之前, 资产管理公司应先组建一个资产评估小组, 只有对抵押品进行合理的评估之后, 才能够按照估值进行后续的不良贷款剥离工作。(三) 探索贷款债权转股权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和相关贷款企业就不良贷款问题进行协商, 当贷款企业有还款意愿但确实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本金的利息的时候, 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相关贷款企业将自身债权转变为企业股权。当然实施这

13、一措施的前提条件是相关贷款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从风险层面看, 实施债转股, 可以阻断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继续演变成为不良贷款的路径, 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而且这种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的决定权握在商业银行手中, 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各项决策提供多种可能性, 也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 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 对于短期内降低不良贷款有一定作用。(四) 杜绝盲目抽贷断贷盲目抽贷、断贷现象在许多商业银行身上均发生过。当企业经营处于萧条期间的时候, 部分商业银行为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就会选择抽贷、断贷, 但这恰恰是抽取了企业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企业之所以经营失败或者宣布破产, 与部分商业银行的盲目抽贷断贷

14、育着直接的关系, 这样就会给提供企业贷款的其他商业银行带来不良贷款风险。因此针对企业处于萧条期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 所有授信银行应当联合起来, 共同商讨合理解决困难企业不良贷款问题的处理方案, 从而避免一损俱损情况的出现。应当以审慎经营为前提, 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为目的, 针对经营正常并且有着良好还款意愿的企业, 商业银行应当尽可能采取续贷重组的方式, 稳定企业经营, 减少企业成本, 维护企业关系, 使得新增违约贷款得到有效的控制。(五) 健全完善信贷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 一方面, 专业的审贷人员素质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商业银行应该以专业化的标准设置相

15、应的任职条件, 以提升审贷人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 加强建立专业化的审贷模式。对重复的流程进行合并或删减, 采用一级审批制代替原来的层层审批制度, 采用授信项下提款审批核准制, 把现行的单笔信贷业务审批和提款核准流程整合到一起, 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五、结语毋庸置疑,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 是经济体中的桥梁, 其发展好与坏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是在全球金融领域内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不良贷款作为影响商业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探讨相应的化解对策及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动趋势基础上, 从数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化解不良贷款对策及措施, 希望能

16、借此给予各个商业银行就如何做好不良贷款的防控和管理工作一定参考借鉴。参考文献1施晓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 2016, (29) :94-95. 2易丽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5, (33) :389. 3陈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 2015, (23) :195-196. 4陆岷峰, 刘强.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征与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14, (08) :51-55. 5黄备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1) :19-20. 6刘志勇, 黄密.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04) :41-42. 7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