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9607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概论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科学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是人们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及其规律所获得的一种知识体系。第二,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还是产生知识体系的一个活动,一个过程。第三,科学还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不仅只由科学家个人进行,而且它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等。技术的任务是发展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技术包括以下三

2、方面的内容:第一,技术则是人们为了变革自然和社会所采取的一切物质手段、工具和方法的总和。第二,技术不仅是某种物质手段、工具或方法,它还是由技术思想或技术方案设计向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转化的一个过程。第三,是某一社会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则是变革世界。科学是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是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科学是技术的基础,但有时候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科学的进步。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告诉发展使得原先那些需要大量计算的科学,如复杂科学-如流体力学、气象学等得到了很大进步。2. 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

3、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良试验,1976 年,爱迪生开始量产他发明的复印机,一下子,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团体都采用这种蜡纸油印机。由于爱迪生复印机大受欢迎,风行全球,使得爱迪生深切体验到,应该发明人们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东西。发明微波炉的人微波炉的发明者是美国自学成才的工程师珀西勒巴朗斯宾塞(Percy LeBaron Spencer),二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公司从事雷达技术开发。这项技术在当时听起来很像具有科幻色彩,其实只是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磁电管,

4、可以发射高强度辐射光束。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一块巧克力棒粘在了短裤上。斯宾塞注意到,当他运行磁控管时,裤子上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他身上的体温降巧克力融化,斯宾塞没有按照这种逻辑思维去判断这件事,相反,思维敏捷的他给出了一个更为科学的解释:肉眼看不见的辐射光线“将其煮熟了”。斯宾塞继续实验磁电管,最后,他用箱子将其包装起来,作为一种烹饪美食的新工具推向市场。最早上市的微波炉大约有 6 英尺(约合 1.8 米)高,在之后的岁月里,技术人员不断缩小微波炉的尺寸,今天,微波炉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3. 骨髓移植手术可说是干细胞应用的一种,骨髓接受者先经化学及放射线治疗后,

5、再移植捐赠的骨髓,其中所含的干细胞,将会分裂分化,再重新组成骨髓内的各种血液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干细胞除了直接使用之外,将来还可能配合基因修饰,提供原有干细胞不具备的功能,或是运用培养技术,使其成为人造器官组织的来源。目前器官 移植来源有限,因此干细胞的潜力备受期待。另外,利用人类干细胞或其衍生的组织、器官测试各种药物的药效、毒理特性,也会比用其他动物更能反映人体状况, 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药物筛选模式。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最大的挑战在于稳定的细胞来源、足够的移植细胞量,以及能维持细胞活性的保存技术。目前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与收集技 术,可说是取得治疗材料的关键,而生物体外细胞工程与选殖、细

6、胞株的增生培养,以及治疗产品的制造,也都是此一治疗所需的重要相关技术。英国胚胎干细胞库 的建立将为提供干细胞来源作出贡献。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确认,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应用价值。将来也许能避开胚胎干细胞研究引起的伦理争论,并应用于细胞疗法、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带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4. 虹吸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可以不用泵而吸抽液体。处于较高位置的液体充满一根倒 U 形的管状结构(称为虹吸管)之后,开口于更低的位置。这种结构下,管子两端的液体势能差能够推动液体越过最高点,向另一端排放。主要是由液体内部压力差让虹吸管作用。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形成真空,在 U 型管内部产

7、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虹吸现象上个世纪 60 年代,瑞典的几位科学家把虹吸的原理应用到 现代建筑上去,最初解决了建筑屋面的雨水排水系统,当时在研究的初期,采用的是一种满管压力流的系统,从而在管道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现代日常使用橡胶软管利用虹吸原理吸走鱼缸内粪便,杂物等。虹吸原理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大到水利工程,小到家居排水,人们利用其物理特性,如不借助虹吸原理来移动流体物质 移到另一处将费时费力。许多水利建设者运用虹吸原理将河、湖等内的水排出,节约了机械设备的使用量与电能的消耗,十分有效的解决了很多问题。许多企业运用虹吸原理,制造出大量的实用新型产品,比

8、如楼顶、屋面排水系统,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排水系统,基本上均是按照虹吸原理设计施工。5.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创新作为一个必要的词语已被更多的国家重视,企业更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降低成本提高边际效益。那么技术的进步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技术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企业家在抓住新技术的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并首次引入生产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来源,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变革、组织变革和制度变革.1、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内部选择的优化2、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3、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技术创新对可

9、持续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发展民生,造福民众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没有科学技术最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后盾支持我们不仅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相反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科技实力落后被社会所淘汰。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是强化国防建设的根本力量,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最理想的贡献。6. 一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二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和核能。具体措施:(1 )节能降耗,从我做起:随手关灯、关电脑等,注意节约用水等等;(2 )注意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气、废物排放的污染因素;(3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开发绿色新能源,加强能源利用中

10、的防护措施,提高能源使用的安全性。虽然能造是守恒的,但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的。随着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化石能源将会枯竭,必须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才能解决能源危机。7. 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 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 20 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基础研究是为了认识现象,获取关于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知识,而不考虑其直接的应用,应用研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应用目的。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或

11、目标主要表现在,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或者虽然确知其应用前景但并不知道达到应用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途径。应用研究的特定应用目的不外乎二类:或是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确定其可能用途,或是为达到具体的、预定的目标确定应采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径。应用研究虽然也是为了获得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种新知识是在开辟新的应用途径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对现有知识的扩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对应用具有直接影响。基础研究获取的知识必须经过应用研究才能发展为实际运用的形式。8. 带着对科学的兴趣及好奇,选了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最开始,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根本不理解那句经典“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

12、真正含义。然后在老师栩栩如生的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等来描述高科技,让我们对科学更有兴趣。高 科 技 内 容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差融和的产物,其核心是以 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新能源技术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 17.8 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 亿度。我们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我想如果能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才会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信息高速发展期上世纪下叶,世界进入一个综合创新的高技术时代。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普及,世界的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科技发展时期,将世界发展带入了高速的轨道。未来,我们的科技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