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8913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1B 半抗原 :某些小分子物质只可与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只具备免疫反应性,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B 表位 :即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 TCR、BCR 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 515 个氨基酸残基或57 个多糖残基组成。抗原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位。B 白细胞分化抗原(LDA ):是指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受不同刺激而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此类抗原除在白细胞表达外,也可在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系表达;亦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

2、胞等非造血细胞。B 补体系统 (complement):并非单一成分,是由 30 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构成的多分子系统补体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物反应系统。补体系统式机体发挥固有免疫防御的重要部分,也是集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并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C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病理损伤为主的异常特异性免疫应答。C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C 超抗原:某些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体内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

3、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效应,这类抗原性物质称为超抗原。D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原。J 基因工程抗体: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抗体,由 B 细胞获得编码抗体的基因,经体外 DNA重组后,转化受体细胞,使其表达特定抗体。包括人一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抗体等。K 抗原递呈细胞(APC) :即抗原递呈细胞,是体内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一类细胞,包括有单核-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和 B 细胞等。K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即ADCC, IgG 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其 Fc 段与 NK 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 Ig

4、GFc 受体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细胞毒颗粒,杀伤靶细胞,称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M 免疫 :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M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M 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R 人工被动免疫 :给人体注射特异性抗体等制剂,使之被动获得适应性免疫应答,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疾病的措施。R 人工自动免疫 :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主动产生适应性免疫,从而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措施。

5、R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即人类 MHC 分子,其编码基因称为 HLA 复合体,即人类MHC。T 调理作用:IgG 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 Fc 段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 Fc 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Z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些基因彼此紧密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具有控制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功能。2015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2J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和溶细胞作用;中和溶解病毒作用;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及趋化作用。J

6、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Ig 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 N 端的 l4 或 15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 ,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 N 端的 l2 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 12 区域为恒定区(CL)。VH 与 VL 内还有超变区。 Ig 的生物学功能:(1)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 激活补体:IgG、IgM 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 IgA 可经旁路途

7、径激活补体。(3)与 Fc 受体结合: Ig 经 Fc 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ADCC作用、参与免疫调节及超敏反应的发生。(4) 穿过胎盘和粘膜:母体 IgG 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SIgA 可穿过粘膜上皮细胞在粘膜表面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吞噬作用。(5)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如引起 I、型超敏反应。J 简述青霉素引起全身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噻唑醛酸蛋白或青霉烯酸蛋白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IgE 抗体,IgE 的 Fc 段与肥大细胞

8、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再次接触与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共价结合的蛋白时,即可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 分子致使膜表面的 FcR交联,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和介质的释放。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的组织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床容积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引起休克。J 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是指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机体,抗体的产生表现为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是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的抗体应答,其特点为潜伏期长(接触抗原12 周后产生抗体

9、) ;抗体效价低;维持时间短;以 IgM 为主;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免疫应答是机体再次接触同样抗原时的应答,其特点为潜伏期短;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以 IgG 为主;抗体亲和力高。S.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 答: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激活物质 AgAb(IgG1、2、3,IgM)复合物 肽聚糖、脂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 IgA、 IgG4 起始分子 C1q C3 参与的补体成分 C1、C4、C2 、C3 、C5C9 C3、C5C9 、B 、D、 (P) C3 转化酶 C4b2b C3bBb C5 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生物学作用 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感

10、染后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相同点:在于 C5 转化酶形成以后,从分解 C5 产生C5a、C5b 至攻膜复合体(MAC )的形成,这后段的过程都是相同的。T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在细胞免疫中蛋白类抗原由抗原提呈细胞(APC)处理成多肽,它与 MHC 结合并移至 APC 表面,产生活化 TCR 信号;而抗原与 T 淋巴细胞表面的有关受体结合就产生第二膜信号,协同刺激信号.在双信号刺激下,T 淋巴细胞才能被激活就是Bretcher-Cohn 双信号模式 .T 淋巴细胞被激活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迅速增殖、分化,其中一部分在中途停下不再分化,成为记忆

11、细胞;另一些细胞则成为致敏的淋巴细胞,其中 Tc 有杀伤力,使外源细胞破裂而死亡.TH 细胞分泌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使 Tc、 M 以及各种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集中于外来细胞周围,将外来细胞彻底消灭.在这一反应即将结束时,Ts 开始发挥作用,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作用,终止免疫反应.记忆细胞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留待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2015 温医护本免疫学名词解释及简答3它将更迅速、更强烈地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有少数记忆细胞再次分裂为记忆细胞,持久地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X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杀伤机理有何不同 CTL 细胞是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它

12、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需要通过 TCR 识别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 I 类分子复合物,活化的 CTL再通过穿孔素-颗粒酶系统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杀伤靶细胞,其杀伤作用是抗原特异性的。 ADCC 是指表达 Fc 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IgG 的 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具有 ADCC 效应的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 NK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这是一类由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细胞协同作用的细胞外非吞噬性的杀伤机制,即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而表达 FcR 的细胞其杀伤作用是非特特异性的。Y 以 TD 抗原为例,试述 B 细胞介导的初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免疫应

13、答需要 T 细胞的辅助。其具体过程如下: (l)TD 抗原的提呈 TD 抗原被 APC(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成为小分子抗原肽,并与 MHC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 APC 的表面,供 CD4+Th 的 TCR 识别。 (2)Th2 细胞活化及其对 B 细胞的辅助 Th2 细胞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类分子,此即 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APC 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 B7-1/B7-2 等与 T 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28 等结合,产生T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即 T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同时 APC(如巨噬细胞

14、)释放 IL-l等细胞因子,作用于 Th2 细胞。导致 Th 细胞充分活化、增殖,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如 IL-2、IL-4、IL-5、IL-6 等)作用于 B 细胞。另外活化的 Th2 细胞高表达 CD40L,可与 B 细胞表面的 CD40 结合,产生 B 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协同刺激 B 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B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 B 细胞的 BCR 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 APC 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于是 B 细胞在二个活化信号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此时 B 细胞产生的抗体以 lgM 为主。 (3)抗体发挥的免

15、疫效应包括中和毒素与中和病毒的作用、免疫调理作用、激活补体作用和 ADCC 作用。(4)B 细胞对 TD 抗原的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TD 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下降很快,产生的抗体以 IgM 为主。Y 以 IgG 为例,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四条多肽链组成:二条相同的轻链和二条相同的重链。轻链 (light chain ,L 链):约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为 24kD, 两相环肽。L 链有两型: (Kappa)与 (lambda)。同一免疫球蛋白分子上 L 链的型总是相同的。正常人血清中。 : 2:1。根据链个别氨基酸差

16、异(不同)可分:1 2 3 4 等亚型等亚型。 重链(heavy chain,H 链): 约为 L 链 2 倍, 含 450-550 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约 55 或 75kD, 有 4-5 环肽。根据重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 5 类。2.两个端氨基端-N 端 ; 羟基端-C 端。3.分为两相区即可变区( variable region ,V 区)和恒定区( nstant region,C 区)4.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 :在可变区中(VL 和 VH)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 具有更高的变化程度, 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度区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又称为决定簇互补区 (complen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5.铰链区 (hinge region) : 位于 CH1-CH2 之间, 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