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8750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问题在我国农村,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户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一种金融组织来满足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农村信用社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它不仅解决了农村资金融通的问题,而且还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但因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偏离了“以农为本”的宗旨,甚至产生“支农赔本”的思想,且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经营条件等不顾,片面追求大客户、大企业。因此,农村信用社为了扭转当前这种局面,必然存在重新定位、寻求立足、发展壮大的问题。一、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市场定位的依据1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优势。我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 70%,农村约占全国城镇村居民点面

2、积的 86. 1%,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占据农村市场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加入 WTO 后,农村信用社采取“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把市场定位在“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上,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开始转移,市场定位进行重大调整。从 1998 年开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开始着手撤并各自在农村中的分支机构,四大银行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之巨大已超出了一般的想象。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撤消了 8700 个,中国银行撒消了 2722 个,中国建设银行撤消了 3601 个,中国农业银行由近 6 万个

3、网点下降到了 4. 4 万个。这样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重新确定,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二是农村信用社有着堪称全国第一、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村镇的营业网点。据统计,截止 1999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 39552 个,服务网点合计 20 万个,从业人员 92 万人,平均每1000 个农村人口就有 1 名农村信用社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农村地区有最敏锐的市场触角,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为千千万万个农户家庭、村乡办企业、种类繁多的合作经济提供直接的服务。三是农村信用社属地化的员工对“三农”以及其他服务对象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凭着这一优势,把农村信用社

4、办成自己的银行,固定大批社员客户,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群,以此为依托发展非社员客户,扩大非社员客户群,比较容易形成在农村金融中心的基础地位。四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是服务“三农” ,在资金运用上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也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低的矛盾,农村信用社在储户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迅速提高,更有利于扩展业务,扩展筹资空间,增强其资金实力。据统计,截止 2002 年 12 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 19875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 13937 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 5579 亿元。从 2002 年 4 月开始,农业贷款余额历史性地超过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

5、中总量最大的贷款,所占比例已达 40%。2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劣势。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信用杜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一是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较多。1997-2000 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占 2000 年末不良贷款总额的 69. 2%。2000 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亏损面高达 50%以上,总体上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二是规模效应难以发挥,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全国农村信用社数量不少,存贷规模也位居中上,但由于缺乏纵向单独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法人体制造成的资金分散分割和“四自”经营原则,使农村信用社的横向联系不紧,人才、资金等资源难以互享共用,贫富共济,强弱相扶必

6、须依靠行政力量。三是人才资源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的要求,缺乏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应具备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创新观念。以洛阳辖区为例,在目前的 3241 名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0 余名,占比不足 10%。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人才“断层”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人才年龄性断层、知识性断层、结构性断层、综合性断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四是业务经营缺乏创新,服务手段落后。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经营业务目前还局限在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创新力度不够,经营形式单一,信用工具落后,限制了收入结构的改善和提高,利润空间小,制约了农

7、村信用社市场扩展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五是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点多面广,布局分散,业务边际成本高,服务对象千家万户,支持产业类别多样,单位资产收益低;六是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不足。2001 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共计 4417 亿元,只占各项贷款总额的 37%,而其存款则全部都来自农村,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部门。七是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日益严峻。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通过直接的收入转移和价格的间接收入转移,相当部分的农民收入从农村流出,转入公共部门和城市部门。依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从

8、1978-2000 年通过农村信用社资金外流总额从 121 亿元上升到4639. 9 亿元, 90 年代农村资金的外流规模和速度要远远大于 80 年代。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应遵循的原则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原则。国家提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效益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和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更要优先扶持。2按照市场价值取向引导市场定位的原则。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企业能在目标市场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农信社的市场定位

9、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搞简单的行政强迫命令,要按照市场价值取向,科学地引导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投向,充分用好用足资金。3盈利性原则。农信社必须充分考虑其盈利性,向社会提供的各类信贷服务,必须是有偿的。同时农信社要牢牢植根于农村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充分保证支农资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央行货币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培植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努力规避金融风险,实现“以农为主”的多赢目标。4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农村的原则。为了正确地引导资金的投向,不影响农村信贷投入,在确定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时,要防止农村资金

10、的“非农化” ,特别是当农村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时。利用市场法则,将城市信用社的富余资金调剂到农村信用社,也要鼓励城市信用社的资金直接以贷款方式投向城郊和广大农村。5遵循分散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农信社应坚持以支持一家一户的农户发展生产为主,重点支持农民发展基础农业、大农业和科技农业,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但贷款过于分散,容易加大工作量,边际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农信社在支持分散经营的同时,要适当集中资金,支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为“三农”服务的企业,建立农信社效益基地,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农村信用社实现市场定位的具体措施1制定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我国农信社

11、的发展和壮大,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由于我国规范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基本缺位,所以发展农信用社事业首先就要解决重新架构农信社的组织体系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有一部合作金融法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农信社的组织形态和运营规则,确立其农信社的性质,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2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为农村信用社健康经营创造宽松环境。首先,要实施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优惠政策:一是减轻农村信用社的税赋;二是在保值储蓄贴补利息上,国家财政应将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同等对待,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等额补贴,使其免遭经济损失;三是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提高准备金存款和上存

12、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四是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市场化,以自行调节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供求,规避风险,增加利润;五是扩大贷款规模,进一步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同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延长再贷款期限,并允许跨年度使用。其次,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二是理顺好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三是理顺好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3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该成为现代经营理念的根本点。农信社可通过推行客户经理制来开发人才资源,缓解目前人才短缺的局面。通过改革内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以及规

13、范操作程序来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4调整经营管理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向市场要效益。一要转变经营观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农村,农信社才会茁壮成长:只有服务“三农” ,把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面宽额小的农户,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规避经营风险,发挥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要调整经营策略。农信社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以支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大力支持农村市场流通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三要合理布局网点。对现有的网点进行保本测算,按经济承载能力设置营业网点,对效益好的要扩充职能,增强辐射能力,对经济条件差,长期亏损,风险较大,安全无保

14、障的网点坚决采取“撤、迁、并、转”等办法进行重组,建设一批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营业网点,形成规模优势,以达到降低成本、节支增效的目的。四要转变信贷方式。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及支农信用卡贷款,对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特别是对信誉好,无拖欠贷款记录的农户,可采取信用贷款的方式;对农产大额贷款,在确保信贷资产“三性”的前提下,采取质押、抵押、联保等不同的方式。五要创建信用村(镇),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大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对信用村中的 65 农产,农村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等便利优惠措施,形成了农民争当信用户的良好局面。5根

15、据“三农”需要,以效益为导向,实施有效的业务创新。一方面,要积极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加信贷服务项目和品种,积极改变农村信用社资产单一化状况。农信社可向乡镇企业和其他生产领域乃至跨地区投入。同时,农信社根据自身力量,逐步拓展服务领域,从原有的存、贷、结算等传统金融服务转向更宽领域发展;从服务农业经营转向服务于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从服务小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农信社可结合本地特色,在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拓展消费信贷领域,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广泛开办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化的发展潜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迎头赶上,通过推进电子化建设,大力发展如汇兑结算、租赁、咨询等中间业务,多余资金参与货币市场买卖有价证券,以增加资金收益。农信社应加大对现代结算服务手段的投入,畅通全国汇路,开通省辖联行,增加结算种类,树立结算品牌,增加中间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