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8331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住宅项目--设计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言篇1.1 项目背景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既处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中部过渡地带,又处于河南省北部发达地区与南部农业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平顶山市新城区北依香山,南濒平西湖,孟宝铁路、漯平高速公路、湛河自北部环绕,平西湖西干渠纵贯南北。规划地块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通过北环路、程平路、建设路、高阳路、新南环路相连,新老城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漯平高速公路出入口紧临新区东侧。1.2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新城区湖滨路北侧、博文路佳田西湖岸小区东侧、平顶山学院南

2、侧,共分为两个地块:地块一为东太平预留地,面积约23617.42平方米;地块二位于地块一的东侧,面积约15255.10平方米。1.3 规划依据与原则1.3.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6)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7)平顶山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其它相关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管理文件。1.3.2 规划原则(1)环境优先作为平顶山新城区滨水资源较

3、为优越的地区,完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和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本地区赖以发展的根本。因此,必须认识到任何的开发行为必须以保护本地区完好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原则,从建立城市良性循环生态体系的角度,立足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和优化, 协调自然、城市、生活、产业和游憩等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2)场地协调规划地块与平顶山新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基础设施、城市风貌等方面协调一致。考虑到基地东侧和西侧分别是平顶山学院和佳田西湖岸小区,建筑为现代风格,因此将基地东侧和西侧的公寓和酒店作为现代风格处理,能够更好地与周边地块建筑协调一致;中间联排别墅和花园洋房部分为英式

4、风格,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建筑风格的融合和传承,又能体现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碰撞和对比,丰富了平西湖沿湖景观层次,为平顶山新城区的发展增光添彩。(3)历史传承从传承城市建筑历史和文脉的角度,重视现代城市文化品质的营造,提升人文环境质量,在规划时协调好有传承和发展的关系。(4)社会公平规划地块空间和设施应为不同人群服务,在功能安排上尽可能把不同人群的需求考虑进去,让不同人群共同使用优美的滨湖资源,将该区域经过高标准的开发后又还给公众,实现“取地于民,用地于民”的目标;空间安排上体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体现社会公平,严格控制公共活动空间关乎公共利益的环境。1.4 工作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力求实

5、现如下目标:(1)为城市发展:拓展了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着眼整个新城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延展了城市游憩娱乐的空间;城市面貌与景观的多方营造;提升了城市品位,引进了新型的业态;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增加了土地利用价值;创新了城市形象。(2)为市民:延续了具有城市原有肌理的街道和居住空间;布局了处于最良好生态环境的地段的居住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配套了完善的生活设施;营造了宜居的生态环境。(3)为投资方:保障了规划地块的开发便利;确定了吸引人气的公共开发项目,预留了地产开发的增值空间。1.5 技术方法1.5.1 本次规划的重点本次规划编制以规划设计方为纽带,协调政府、公众

6、和开发主体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整合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强调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空间格局的保障,形成各方所接受, 易于实施的规划方案。在控制手段方面,本次规划也进行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控制的探索,例如单元开发、弹性控制等。1.5.2 研究的总体思路本次规划采用科学分析框架,在评价规划地块内外部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基础上,通过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竞争, 分析规划地块合适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结合政府意愿、发展机遇,构建其未来发展的支撑体系, 并通过规划手段在空间上予以安排。第二章 现状分析篇1.1 区位条件从宏观区位看,规划地块位于东经 11315, 北纬 3340,地处平顶山新城区,濒临平西湖水库,生态环境良好,自

7、然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从微观区位看,规划地块内两地块地处平西湖东缘,位于平顶山新区的核心区,现有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为中原城市少有的自然生态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1.2 自然地理特征1.2.1 气候特征规划地块濒临平西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 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这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总日照时数为18002200 小时。年平均气温在 14.815.2 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无霜期 2

8、14231 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年降水量为 1000 毫米左右,春季和秋季是比较适合到这里旅游的季节。 1.2.2 地形地貌特征更大尺度空间上看,规划地块所处区域地形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平顶山西部以山地为主,最高山峰位于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海拔 2153.1 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北往南看,大体有三列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的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的落凫山等低山,南部则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北部夹北汝河冲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积平原。其海拔高度大多在 300-700 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1.3 资源要

9、素评价1.3.1 内部资源(1)自然资源要素规划地块资源尤为丰富,资源要素包括山、城、田、水、植被。山规划地块周边山地、丘陵众多,部分丘陵与规划地块联系紧密,各山的绝对高度并不高, 但山水之间构筑优美的自然湖滨景观,山上放眼四望, 平湖日出, 云海波涛,恰如神仙逍遥。规划地块周围背山面水,看湖天一色 ,心旷神怡。城规划地块东侧为平顶山城区,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商周时代,这里属应国。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阳县。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

10、道。田规划地块南侧和北侧为传统的农业区,分布着许多传统村落,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同时也为未来地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水质湖水水质较好,清澈见底,风浪不大,是平顶山市饮用水源地。 植被 植被基本为人工种植林覆盖,用于防风防沙,保持水土(2)人文旅游资源平西湖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中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平西湖,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鹰城尧山,八百里伏牛山东大门,高山花岗岩峰林、峡谷峭壁、龙潭飞瀑、原始次生林等等,它都有最精彩的体现。鹰城温泉,堪称河南之最。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矿物质。鲁山上汤、中汤、下汤

11、温泉绵延百里,汝州温泉颇多美誉。平顶山有香山寺、风穴寺、佛泉寺等名寺,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汉传观音文化源头;风穴寺始建于北魏,曾是“中州四大名刹”之一,佛泉寺后起之秀却成翘楚,以“世界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钟”享誉华夏。古迹遗址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文物遗存形态很好。这里还是墨子故里、汝瓷故乡,刘姓、叶姓发源地,苏东坡的归葬地,全国唯一的明代县衙所在地。1.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人口规划地块周边常住人口主要分布在相对集中的城区和居民村落。(2)产业规划地块内和周边主要产业为自发形成的餐饮旅游业。餐饮旅游项目季节性特征明显,旺季集中在每年的 6-10 月份, 其余时间较为冷清。客源主要来自

12、于周边地区,以自驾游形式为从旅游接待水平看,规划地块旅游接待设施不多, 难以满足游客住宿需求。从旅游接待设施档次看,主要为经济型酒店和简易型旅店。在商业服务设施方面,规划地块内部商业服务设施较为低端,有少数几家零售店铺和沿湖滨路摆放的露天餐饮店。此外,该地区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旅游车辆和人流交织,现有简易餐饮设施对湖滨环境造成一定污染。1.3.3 开发建设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地块周边现状开发量较大,现状建成区主要为商业住宅建设用地和教育用地(2)对外交通规划地块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托湖滨路连接平顶山城区道路,继而与周边县市联系。(3)建筑现状规划地块周边,建筑现状质量与风格不

13、一,有一至两层的混合结构村民住宅,也有已开发的现代住宅区,规划地块东端为平顶山学院,整体为现代风格。1.3.4 开发难度分析从规划地块内开发难度优劣势方面分析,有以下特点:(1)优势:1.生态环境良好,潜在区位优势突出。 2.大型开发企业的入驻将会有助于实现高品质的开发,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后续开发投资。 3.界内用地为未开发用地, 只有零星几座民居, 因此原住民拆迁安置问题较易得到解决, 使 开发难度降低。 4.由于现状建设量不大,为合理制定土地开发强度提供了良好条件。 (2)劣势:目前对外交通不顺畅,基础设施落后; 第三章 定位及发展策略篇规划地块内有坡度较缓的坡地,周边有近70 平方公里的水

14、库面积,自然资源丰富,为新城区的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新城区的规划引入生态城市、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等先进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意愿。同时规划一改过去“摊大饼” 式的城市扩张模式,采取组团开发的概念,把城市结构分为行政办公区、教育科研区、居住商贸区、高新产业区等若干组团,从而为平顶山市远景建设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1 上层次规划解读新城区北依香山,湛河、漯宝铁路、漯平洛高速公路在北面穿过,平西湖西干渠纵贯南北。SWOT 分析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临近平顶山城区。2.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前有滨湖景观,背靠山峦,背山面水,风水绝佳之宝地。3

15、.生态环境优越,与市区异质性突出。4.后发优势明显,可借鉴经验丰富。劣势:1.交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2.现有商业,居住氛围较弱。机遇:1.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该区域开发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2.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3.开发商的进入,在资金,品质和品牌提升上具有优势。挑战:1.随着开发的日益进行,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优先保护?2.粗放的旅游开发对旅游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1.2 发展定位功能定位:综合性滨湖商业居住区。项目定位:居住、度假、酒店、娱乐、疗养、购物、会议培训、文化观光、体育拓展和游艇会所等。形象定位:滨湖居住、背山面水、闲庭信步、山湖风情。市场定位:以平顶山地

16、区市场为主,周边其它地区市场为辅,提供中高端景观住宅产品和风情商业街。1.3 发展策略在发展策略上,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优先, 强调“景观、商业、居住”融合,高品质、综合型、多层次开发,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游资源, 构建面向不同阶层全方位商业居住区。策略一:构建多元复合,高品质的主体功能区。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的经济特征促使新行业、新阶级的产生,进一步催生了新的生活/工作方式(soho 居家办公,移动办公, 休闲商务, 短时度假等)。将人们日常工作、第二居所嫁接于美妙的(滨湖)环境氛围成为现代滨湖居住区的另一大主要趋势:通过景观与商业、居住的融合,提升区域居住活力。策略二:结合自然本底,塑造生态化的公共活动空间保护特色自然生态要素,以此为依托构建公共资源体系,才能保障地区发展品质, 是保护与发展主题(即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发展高品质居住区)的集中体现。保护好特色自然资源以及构建良好的公共体系将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保证至关重要。策略三:整体把握商业居住区品质,塑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