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408095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科技]第8章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8 章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统筹辽宁城乡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然是区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行政主导型区域经济,促进其迅速发展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一件带有全局性意义的大事。显而易见的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变,日趋扩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得不到有效遏制,即使辽宁的经济总量做得再大,也谈不上根本意义的全面振兴。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县,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但提出 “县域经济”这一概念,并日益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 门的重视,只是近几年的事

2、。尽管“ 县域经济”一词已经写入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但时至今日,对县域经济内涵的理解和评述仍是众说纷纭。综合各家所言,根据 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认为,对县域经济的内涵, 应从两个 层面加以把握。其一,就县市的个体而言,县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当地资源为主要依托,以县城为中心,农村为腹地,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要素流动相对缓慢,市场功能尚未健全的半封闭式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其二, 县域经济是各个县市经济活动的总和,尽管县域经济中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城市经济和城郊经济,但其总体功能是与城市经济和城郊经济相对的半封闭式的区域经济。2首先,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不

3、 仅包括经济总 和,而且包括 资源、人文、政治等环境和社会的总和。从经济角度看,既是一种产业的总和,包含着一、二、三次产业,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同时又是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 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型的 经济。其次,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同时,以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是县级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第三,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四,县域经济是半封闭的区域经济。尽管其 经济 活动与外界存在许多联系,

4、但要素流动缓慢,稀缺资源的流入及富余资源的流动相对受到多方制约。这也是同为县级政权进行调控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和城郊经济具有明显差别之所在。第五,县域经济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政府主导型经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中央、省、市等指令制约,县域经济能否发展均决定于上级政府的指令,而在市场经济逐步得到完善之后,政府决定资源配置的能力已相当有限,经济活动将由于市场调节而形成依靠产业关联等形成的新型区域经济所替代,县域经济从而将会逐步弱化以至消失。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发展内涵在县域经济中的内在体现。具体地说,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包括三个

5、方面:一是县域经济数量的增长,即一个县的产品和劳务通过增加投入或提高效率获得更高的产品,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3是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一个县的投入、分配 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各种结构的协调和优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环节;三是县域经济质量的提高,即一个县的经济效益水平、社会和个人福利水平、居民实际生活质量、 经济稳定程度、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程度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二、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价(一)国内比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已经完成了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辽宁省进入百强县行列的县市如下表:图表 81全国县

6、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辽宁省的情况届次 进入百强的县市数进入百强的县市及在百强中的位次第一届 3海城市(23)瓦房店市(58)普兰店市(60)第二届 5海城市(22)普兰店市(78)瓦房店市(85)庄河市(87)大石桥市(100)第三届 5海城市(20)瓦房店市(68)庄河市(74)普兰店市(75)大石桥市(88)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浙江、江 苏、山 东三省都有 20个以上的县市进入百强,另外,广东、福建两省的百强县也高于辽宁,浙江(27 个)、江苏(21 个)、山东(21 个)、广 东(9 个)和福建(7 个)五省进入百强县市的总数占全国的 85%。在第三届中国各省市区

7、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序中,辽宁居第 7 位,列4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之后。2002 年,辽宁县域内人口总数 2391.7 万人,平均 规模为 54.4 万人,比全国平均规模(45.4 万人)多 9 万人;县域经济 GDP 平均水平 为 42 亿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8.2 亿元)高 13.8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 1.3 亿元,比全国平均(1 亿元)高0.3 亿元。县域 GDP 增速为 12.9%,比全国平均水平(11.3%)高 1.6 个百分点,比全国东部地区(10.5%)、中部地区(10.9%)和西部地区(12.0%)分别高 2.4、2.0 和0.9 个百分点。图表

8、8-22002 年辽宁省县域平均规模与全国比较辽宁省平均 全国平均县域人口平均规模(万人) 54.4 45.4县域生产总值(亿元) 42.0 28.2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3 1.0县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 12.9 11.3(二)省内比较1、经济总量辽宁省现有 44 个县市,其中有 17 个县级市、 8 个民族自治县,占全省 县(市、区)总数的 44%。土地面 积 13.2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 89.5%。2002 年,全省 县域总人口 2391.7 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 57.6%;县域生产总值 1847.4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3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76.6

9、亿元,占全省的 80.7%,第二产业增加值 785.8 亿元,占全省的 30.1%,第三 产业增加 值 585 亿元,占全省的25.9%;县域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58.7 亿元,占全省的 14.7%;县域固定资产投资173.5 亿元,占全省的 10.8%;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57 亿元,占全省的24.7%。2、发展变化2002 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由 1990 年的 299.1 亿元增加到 1847.4 亿元,增5长 5.18 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28.2%提高到 33.8%,提高 5.6 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5.2%。县域生产总值分时期来看, “八

10、五”期间的增速 为 26.81%,高于全省增速 5.46 个百分点, “九五”期间的增速为9.50%,低于全省增速 1.32 个百分点, “十五”前两年的增速为 9.41%,高于全省增速 1.28 个百分点。图表 83各时期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与全省增速的比较表项目时期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十五”前两年 1990-2002全省 21.34 10.82 8.12 14.62生产总值县域 26.81 9.50 9.41 16.39全省 27.48 7.45 12.52 16.27固定资产投资县域 29.63 13.34 -1.62 17.07全省 21.66 10.49 10.56

11、15.03社会商品零售额县域 14.46 9.79 8.52 11.50全省 7.36 9.90 16.28 9.86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县域 17.56 6.30 12.14 11.84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分时期的增长速度变化来看,除财政收入外,县域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从“ 八五”时期到“十五” 开局前两年呈现出明显的递减态势。其中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由“ 八五”时期的年均递增 29.63%降低为“ 九五” 时 期的 13.34%,到 “十五”开局前两年出现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也由“八五” 的 14.46%下降到“十五”以来的 8.52%。说明县域经济发展

12、速度正在逐步减缓,并可能将这种态势保持到今后一定时期。(三)差异分析根据 2002 年各县市生产总值绝对额多少,按降序排列,将全省 44 个县市分成 A、B、C、D 四个组。图表 84辽宁省各县市经济规模分组明细表A 组 B 组 C 组 D 组县(市) 生产总值 县(市) 生产总值 县(市) 生产总值 县(市) 生产总值海城市 205.0 辽阳 48.0 兴城市 31.7 阜新 16.86瓦房店 108.0 凤城市 47.2 本溪 29.5 北票市 14.5庄河市 100.3 灯塔市 47.1 抚顺 28.1 建平 14.2普兰店 99.9 北宁市 44.6 法库 26.3 康平 13.9新民

13、市 96.6 绥中 43.3 开原市 26.2 建昌 13.8盖州市 94.2 凌海市 39.6 新宾 25.5 长海 13.6东港市 86.1 义县 39.4 桓仁 23.8 朝阳 12.7辽中 56.5 盘山 33.9 清原 23.4 西丰 11.4大石桥 50.1 宽甸 33.1 黑山 22.3 喀左 8.6岫岩 50.0 大洼 32.1 凌源市 21.9 铁法市 7.8台安 48.8 昌图 31.9 铁岭 18.1 彰武 7.82002 年,A 组平均县域生 产总值 90.5 亿元,相当于 D 组的 7.4 倍;财政收入 2.5亿元,相当于 D 组的 4 倍;固定 资产投资额 7.2

14、亿元,相当于 D 组的 2.7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4.3 亿元,相当于 D 组的 4.2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3337.1 元,相当于 D 组的 1.5 倍。图表 852002 年辽宁省县域主要经济指标所占比重分组比较34.3353.89 46.27 45.41 47.9525.9423.82 25.39 22.86 24.1018.8214.98 16.8514.72 16.6520.91 7.31 11.49 17.02 11.300%20%40%60%80%100%人 口 生 产 总 值 财 政 收 入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消 费 品 零 售 额A组 B组 C组 D组从经济增长

15、速度看,1990 年2002 年, A、B、C、D 四个组县域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分别为 19.12%、15.79%、14.22%和 9.54%。县域生产总值的差距迅速拉大,1992 年,平均每个县市生产总值 A 组与 D 组的比例为 3.01:1,2002 年, 这一比例已扩大至 7.37:1。2002 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比 1992 年增加 1442.4 亿元,其中A 组 11 个县市增加 823 亿元,占增量的 57.06%,相当于 B、C、D 三个组 33 个县市总和的 1.33 倍。7图表 8-61992 年和 2002 年县域生产总值发展变化的分组比较15.7 9.26.7 5.29

16、0.540.025.212.30102030405060708090100A组 B组 C组 D组 组 别生产总值(亿元)1992年 2002年2002 年,全省平均每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 1992 年的 3.5 亿元增加到 7.3 亿元,年均递增 11.98%,其中 A 组平均由 4.9 亿元增加到 17.3 亿元,年均递增13.36%;B 组由 4.1 亿元增加到 13.7 亿元,年均递增 12.81%;C 组由 2.6 亿元增加到 6.6 亿元,年均递增 9.94%;D 组由 2.4 亿元增加到 5.7 亿元,年均递增 9.20%。十年期间,A 组平均每县市第一 产业增加值增长 2.5 倍,D 组增长 1.4 倍, A 组增加的绝对额相当于 D 组的 3.7 倍。图表 8-71992 年和 2002 年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分组比较4.9 4.12.6 2.417.313.76.6 5.702468101214161820A组 B组 C组 D组 组 别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