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7681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平昌县石垭小学 杨红梅所谓“问题学生 ”意指习惯 不良或心理缺陷或品行障碍的学生。当前在我 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危及一个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概括起来,问题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心理成因:一、自卑心理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 四面楚歌 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 们在班里,在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

2、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 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 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寻找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就设法在另一方面表现自己。我 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不能进入状态,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在与同学的交往上,经常表现在对发型、服饰等方面的追求上,以此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二、戒备心理问题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以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

3、的人。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 2 -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对老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打心眼里不想听、也听不进去老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或者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三、逆反心理教育者对问题学生靠权威压服,或靠体罚、变相体罚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不正常心态的形成,诱发导致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逆反心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

4、情疏远,甚至 产生对抗和敌意。老师要求做的事,他们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们反而积极去做。以上这些心理障碍,严重阻碍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矫正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对策。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对策:一、号脉寻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例如本班李强同学,原是四年级学生,因思想、行为不轨而辍学,现在又插入本班。说实 在, 对于 这样一位打架、逃学、偷窃、撒谎等“ 五毒俱全”的双差生要使他痛改前非,教师千万不要采取“硬措施”,而要用爱心去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及他的过去,主动和他交朋友,并同时找他谈话,帮

5、他剖析自暴自弃的原因和后果。记得刚开学时,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作业,但该生为了逃避这次作业,却声称没有带笔。我并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跑到学校的商店为他买了一支笔送到他手上说:“老师相信你会把作业做好的” 。结果他不但按时交了作业,而且比以前有了 较大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 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 3 -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 习认真努力,成 绩明显提高,学 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看着这位学生的转化,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 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

6、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 对问题 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二、用“爱” 感之,促使转化。由于问题学生身上具有长期的消极因素,他们的进步容易出现反复。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地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心理,“ 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于发火,要有耐心,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学生的过

7、错,努力分析原因,改 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于自省,自我 纠正的机会。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一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比较不好办。所以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急是没用的,相反一急就会把事情弄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很累人,很琐碎,但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使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这工作将是最有意义的工作!三、挖掘“问题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励转化。教师一味的批评、训斥,往往会实得其反, 问题是越堵越大。表扬的话是人人都爱听,愿意接受。因此,如果用严厉的批 评,暴力的措施说服不了学生的话,不妨改用称赞和欣赏的策略。这样学生将会很快放弃对抗,转而接受教师的意

8、见。- 4 -称赞和欣赏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学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求“闪亮点” ,当“问题”学生做了一点好事或在学习上有点滴进步时,作为教师都要恰如其分的表扬他。这样我们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在一次布置学生园地中画了一幅图画,自认为也不是很满意。但下课后,学生报告说,有人说老师你画得不好, 顿时火冒三丈,自尊心受不了,老师画的图画,你们也敢说不好,马上找来那位学生一顿批评。从此,那位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认真,你批评他,他只是瞪大眼睛看着你,成绩一落千丈,平时越看他越不顺眼。直到有一次上课时,一个较难的题目难倒了大家,他站起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我

9、当时就表扬他说:“其实你很聪明,只要 认真学习,你会很优秀的。”一句简简单单 的表扬 ,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改变了自己:上课认真, 发言积极,成绩测验中每次优秀,现在看他,越看越可爱。我为自己以前的轻率和冲动而懊悔不已,还好为时不晚,只要接受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和学生成为朋友的。上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甚至有维持不下去的局面,学生真的变成“问题 学生” 了。我曾经看过一个“ 黑点” 与“白点”的故事。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地说:“难道你们就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 我们看学生也往往只看到黑点,而且

10、越来越大,甚至没有了白纸,这对学生不平等。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在那张白纸上画上绚丽的图画,健康快乐地成长。四、人格熏陶,主动转化。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说: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 ,意在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身正”,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 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 5 -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 迟到,我就会在上课铃响时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

11、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老师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对待“ 问题学生” 要有一 颗宽容的心。“问题学生” 活泼好动,思想活跃,难免会走出老师思想里的那个“圈 ”。经验表明小时候唯唯诺诺,“ 特别听话” 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会有出息的,反而从小就表现出很多问题的“ 问题学生” ,只要本质不坏,长大后很多人都会做出一定成绩,多给学生一些自己的空间,作为老师宽容一些,不必太苛责,只要他们不范原则性的错误,不防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五、做好家访是转化“ 问题学生”的重要措施转化“问题学生 ”需要调动 一切

12、积极因素, 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了解“ 问题学生 ”的全貌,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育。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重视对 “问题学生”的家访,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了解“ 问题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这样可以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帮助“问题 学生” 排除心理障碍,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 实行“对症下药”的教育。例如,李华同学特别聪明,但不爱学习, 违反纪律是他的特长,怎么办呢?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李华原来也是一个好学生,但读二年级时,他曾经向班主任“上书”想做一个班干部,但他的请求不能如愿,从此以后,他一反常态,经常和教师、同学唱“ 对台戏”,成绩也一落千丈,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做班干部,那是教师看不起他,同学歧视他,所以他经常扰乱同学的学习,捣 乱教师的课堂纪律,对班集体的危害胜如“ 十二级大风”的破坏性。于- 6 -是我就满足他的愿望,让他管理班级纪律、卫生,并且当数学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等,他每一样都干得非常出色。他有事可做,又经常得到教师的表扬,他找到了自信,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再也不是调皮捣蛋的“ 混小子”了。总之,转化“ 问题学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想只要教师具有爱心、细心、耐心、恒心,正如古语所说:“ 不信春风唤不回。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