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7412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潮流设计的意义设计的潮流 对于设计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如何认识,一是如何把握。 认识设计的潮流有助于把握设计的潮流,也只有认识了设计的潮流我们才会主动去把握它。而把握住了了设计的潮流我们对它的的认识才可以说是有作用、有意义的。 一、关于潮流的理解(认识): 1、 它是一种事物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流行。 2、 它是一种共同的认为,是时新的东西,包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新的东西。 3、 潮:意味着重复、循环、往复(一浪一浪出现的东西) 。它在时间上有限度,有较长期的潮流也有较短期的潮流,它是不断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 流:意味着形成了一股势力,一股具备相当影响力的势力。它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习惯

2、,影响着社会的风俗、风气。 从文化和审美上看:创造潮流者必然具有先天的美好的基础,如贤如夫子或美如西子,但二者又必须处在一种很好的事物形势上,如地理在上海,为经济文化中心,事物传播的信息较快,容易形成新的潮流. 4、一种潮流得以形成,它必须要兼顾到这两方面: 、让设计和创造潮流的者得到利益; 、让受潮流影响者得到利益; 把握和平衡的因素:设计能力 推陈出新:意味着它包含着一些旧的潮流的因素。这些内在的因素就是“基因” 。 出新的过程,就是一种表达的过程,一种形成势力的过程。 我们当推陈出新,把握潮流,引领潮流。否则,我们的产品将得不到认可,将没有影响力,潮流既然是一种共同的认为,它的基础是什么

3、? 、它已经具备很强的力量(影响力) 。 、它深得人心,能满足人们的身心需求。它很有价值。 二、对潮流的把握: 通常情况下,人们就是不知不觉地生活在潮流中,受着潮流的影响。因此在生活中,潮流总是已经表露出来,我们应当很敏锐地抓住它。 有些的确是属于爱美之心朴素天性的流露,是无意识的出现。但还是一个点,敏捷的造型设计师往往就能抓住,转化而引导出一股潮流。影响着家装的设计潮流张丰毅设计的宁波四季瑞丽酒店上海半岛酒店的走入式衣橱上海璞丽酒店的“书房”北京 HOTEL G,大堂颇有巴洛克风格北京瑜舍的大堂北京瑜舍的房间张丰毅非常赞成到最新的酒店找灵感的方式:“家装设计也是有潮流的,而酒店正好是这种潮流

4、的引领者,具有前瞻性。”特别是最近几年流行的“精品酒店”或“设计酒店”,更是采用了最新的材料、色彩、照明光源,这些变化如果被运用于家装,足以使一个家变得新颖独特。事实上,不论酒店采取何种风格,让它有家的感觉始终是一条重要的标准。因此,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酒店,总是将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给客人平凡却优质的生活体验。以上海半岛酒店为例,几乎每一个入住的女性,都会赞一下独立的衣帽间,以及房间里的一个特殊通风口这是指甲烘干处,喜欢自己做美甲的人在这方面都有经验,快速烘干是多么重要。多注重软装让家装更潮重视软装饰已经流行了好几年,它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让家里的装修风格能够相对便利地获得变化。于是家具、

5、地面、墙壁等“基本元素”变得越来越素净,同时采用多彩的布艺或者其他小型物件,作为对比,让这些软装饰随着季节与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一间酒店来说,客房似乎就是“基本元素”,越来越简洁的装饰,几乎不带任何可能对个人造成影响的风格,却将奢华堆砌集中于大堂。一些设计酒店还定期改变大堂的陈列,给人常住常新的感觉。北京三里屯酒吧区的瑜舍,就是这种风格的典范:它的房间有如一个火柴盒,极简到有点不方便(因为很多必需品都隐藏在柜子里),却拥有一个极具前卫艺术气质的大堂。苏州博物馆设计潮流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中而新,苏而新”的特点。 “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

6、贝聿铭大师用他的智慧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使“新”充满了 “苏味”,变成了创新的“苏”和创新的“中”。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1形体处理几个八角形的大厅,主体几何形的屋顶切割,既解决了屋顶采光问题,也使体量得以减小,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设计以三角形(菱形)作为内外造型的母体元素反复运用,无论是体块切割,还是立面开窗以及屋面钢结构屋架、天窗,都用得恰如其分。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

7、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而又统一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2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与对话建筑材料的运用上,以“中国黑”花岗石片石取代砖瓦,切割成菱形体块,干挂在不锈钢板做成的坡屋面上,黑中带灰的“中国黑”,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变成深灰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并与墙身连成一体。在传统与现代创新结合上独具匠心、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建筑色彩采用苏州传统的黑、白、灰色,显得素雅、高贵。值得一提的是该建筑的室内设计包括每一个陈列橱柜及陈列布置设计,均由建筑师精心设计,和建筑室内外空间形成统一的整体。其室内部分的顶部木

8、材板料,地面的铺装,以及墙身处理,简洁大方并和建筑整体设计和谐统一,朴实无华。在大厅、走道顶部,屋面钢架、玻璃屋顶上及展厅高窗部位,其木纹金属遮光条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充满温暖柔和的阳光。4庭院与建筑环境效果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按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中设计了若干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庭院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是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

9、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石片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构成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苏而新”山水画。重庆新天地景观设计潮流1景观概念 下面介绍景观设计的意图:1.

10、通过设计生动的边界来增强空间的独特征,这些边界是由高差的变化, 室内外空间,不同空间的过渡决定的。这一策略运用于主入口,在这里,参观者面对着四米高的瀑布在自己的脚下,在悬空花园附近,参观者站在建筑露台可以看到在一楼曾高度下生长的树木的树冠。诸如此类,通过面对高度不同的空间,对每一个空间的感受都被提升。2 .以夸张的等高线为背景,平台是一种艺术形式,建筑业常常成为巨大的防护墙的附属品。这个地区地质也很有特点,石灰石山体,岩洞,红色砂石,页岩带给植物群一种独特的形态,特定的生长在石灰石上的植物有染料树种,四川花椒,和蔷薇。石材是当地景观中主要的材料,粗糙的表面非常容易生长一些植物(藓类,蕨类和藤蔓

11、类)。石头和茂密的植被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尤其弥漫在雾中-这是一个神秘自然的地方,夸张地可以称之为原始。我们必须在项目的各个部分都关注这些特点,源于这些思想,在中心部分设计了一个自然的野生的空间-悬空花园。3.通过视觉分析,结合美学原理,和用于支撑重庆新天地成为地标性公共聚集娱乐的场所的现代功能,整合后提供出一个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赋予了空间明确的特征在聚集空间(广场),流线空间(商业长廊),和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观景露台,平台)。4.公共聚集的景观。广场和院落是慢节奏的空间,提供大量的座椅,遮挡炎夏的树荫,让视觉放松的水景,整洁的设计,合理的种植,和建筑具有强烈的功能联系。5.

12、运动空间的景观商业小巷和购物长廊是为了让人徘徊,流动设计的。景观在这里是临时的,提供了发现的动力和变化的机理。地面铺装的分级下意识的成为了一种限定流线的引导标志,情切感受的砖用于室外咖啡的座椅区,在商店入口铺上了石材6.观景的景观悬空花园,隐秘花园,露营小树林,瀑布被设计成为一种和观光平台,露台以及重要的聚集场所有紧密联系的景观。这些景观的首要问题是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象。他们中最重要的悬空花园,被设计分布在消防车道范围,可以从高出的会议厅,建筑的平台,商业广场,吊脚楼建筑群落重要的购物平台上欣赏美景。人行天桥跨越悬空花园,提供了更加有趣有层次的空间感受。站在贸易广场,通过大石材构筑的拱门,可以看到前面由其框定形成的美妙景象。灰色调为现在最为流行的一种风格,大量的采用青砖,构造出灰色调,具有典雅淳朴、坚固耐寒、色泽自然、永不褪色等特点。青砖是目前日趋流行的新颖装饰材料,真正的绿色环保建材,原料采用天然陶土,凭借陶土的自然色差,经高温烧成后的收缩差异,营造出古典、纯朴、柔和、幽雅的装饰效果。该产品既具有抗冻性强、不剥落、无光污染等特点,且经济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