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407091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学]玉米生产实习教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生产实习教案何艳杰(10 周专业生产实习):玉米实习进度安排表实习周次 时 间 实习项目 实习主要内容第一周 深耕整地 深耕要求深耕应达 2327 厘米,具体深度还要视原来耕层深度他基肥用量灵活掌握,做到无漏耕,无坷拉第二周 合理施肥 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每生产 100千克玉米需要氮肥 3.43 千克,磷肥 1.23 千克,钾肥3.26 千克第三周 优良品种选用 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抗病,做发芽试验,选用发芽率高的品种第四周 种子处理 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并可减轻病虫害,已达到苗早,苗齐和苗壮的目的第五周 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可做到

2、抢墒播种,充分利用早春土壤水分,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发,分为人工和机械播种。第六周 苗期管理 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为主要任务,减少缺苗主要进行查苗补苗,深松,间苗定苗和中耕除草第七周 穗期管理 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和穗分化正常生长,加强水肥管理,主要进行中耕培土,灌溉以及叶面喷施第八周 花粒期管理 主要是保持较大的绿色光合作用面积,防止脱肥早衰,主要进行隔行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第九周 病害防治 进行综合防治,以及药剂防治的方法第十周 适时收获 玉米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完全变硬第十一周 安全储藏 安全储藏首先搞好玉米的干燥第一周教学:深耕整地玉米播种前,土壤耕作的任务是精细整地,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

3、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一般要求播种区内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这样可以使播种深浅一致,并将种子播在稳实而不再下沉的土层中,种子上面盖上一层松碎的覆盖层,促进毛管水不断流向种子处,可保证出苗整齐均匀。一、春玉米的标准化整地技术春玉米前作收获后应立即灭茬,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冬前深耕。这样经过冬春冻融,有利于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冻死虫蛹,减轻虫害;有利于积蓄雨雪,减少地表径流,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有利于土肥相融,提高土壤肥力。春玉米耕深一般以 25-35 厘米为宜,具体耕作要因地制宜,凡上沙下黏或上黏下沙、耕层以下紧接着有黏土层的,可适当深耕,以便沙黏结合,改造土

4、层;如果土较薄,下层为砂砾或流沙,则不宜深耕;上碱下不碱的,可适当深耕;下碱上不碱的,要适当浅耕,不要把碱土翻上来;土层深厚、地力较高、施基肥较多的地块可耕深一些,反之,应浅耕。我国北方旱作农田翻耕后有 2-3 年后效,因此,土壤不必年年翻耕,否则矿质化过快,土壤养分耗损大,且不经济。干旱地区冬前深耕后,应及时耙耢,防止跑墒。但一般地区冬前耕地也必须在早春土壤刚解冻时,及时耙耢减少蒸发。农时紧来不及秋耕必须春耕时,也可以结合施用基肥春季耕地。春季耕地要及早进行,宜浅不宜深,耕后立即耙耢,避免失墒。特别是春旱多风地区,应多次耙耢,使土壤上虚下实。播种前再镇压提墒,确保出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可采

5、用深耕不翻土的整地方法,这种方法对地表覆盖破坏小,利于保墒和防止风蚀。二、土壤耕作质量检查1、耕深及有无重耕或漏耕。玉米标准化耕作措施包含对土壤作用深度的指标,如翻耕深度、播前耙地、开沟深度等。这些指标与玉米出苗、根系发育等有密切关系,是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检查深度可在作业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作业完成后,沿农田对角线逐点检查。有无重耕和漏耕可以由作业机工作幅宽与实际作业幅宽求得。重耕会造成地面不平,降低工效,增加能耗;漏耕则会使玉米出苗不齐、生长不匀,增加田间管理的难度。生产中如果出现大面积耕作深度不够和漏耕,则需返工。2、地面平整度。地面平整度是指地块内不能有高包、洼坑脊沟存在,否则会引起农

6、田内水分再分配,导致一块田地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状况出现显著差异。尤其对灌溉农区和盐碱土壤,平整度更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土地平整度检查,必须从犁地作业开始把关,如正确开犁、耕深一致、没有重耕和漏耕等。辅助作业的平地效果只有在基本作业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3、碎土程度。要求土壤碎散到一定程度,即绵而不细。理想的土壤团块大小应该是既没有比 0.5-1 毫米小得多的土块,也没有比 5-6毫米大得多的土块。因为微细的土粒将堵塞孔隙,而大土块会影响种子与土粒紧密接触吸收水分,还会阻碍幼苗出土。土壤碎散程度,间接反映水分状况。在过湿或过干的情况下耕作是造成大土块的原因,出现这一情况,说明土壤水分已被大量损

7、失,所以检查碎土状况的同时要检查耕层墒情。检查耕作后的碎土程度,通常是以每平方米地面上出现某一直径的土块数为指标。同时也要检查在耕层内纵向分布的土块,这些土块的存在是造成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在过干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只有等待降雨和灌溉后去消除它们,过湿时耕作所造成的土块,如耕后水分合适,应及时用表土耕作措施将土块破碎。经伏耕晒垡和秋耕冻土作用的土块,有利于耕层的熟化。因此,土块的多少和大小不作为检查的内容,这些土块经干湿和冻融作用,十分容易破碎。4、疏松度。过于紧实和过于疏松的土层均对玉米生长发育不利。检查疏松度一要抓住耕层有无中层板结,二要注意播前耕层是否过于松软。由于土壤过湿或多次作业,

8、耕层中容易形成中层板结,而地表观察时,不易发现。所以疏松度的检查不能观察土表状态,而要用土壤坚实度测定仪,检查全耕层中有无板结层存在。破除中层板结的较好办法是播前全面深松耕以及玉米现行后及时中耕松土。播种前耕层不能太松,太松不仅使种子与土粒接触不紧,而且使播种深度不匀,幼苗不齐,甚至引起幼苗期根系接触不到土壤而受旱。播前或播后镇压可调节过松现象,一般是播前松土深度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5、地头地边的耕作情况。机械化生产的单位,因农具起落、机车打弯,地边地头的耕作质量常被忽视,这些地方玉米生长较差,单产较低。犁地、播种按起落线作业,并有精确的行走路线,才能改善和提高地头地边的耕作质量和玉米生长状况

9、。第二周教学:玉米合理施肥一、玉米如何合理施肥 每生产 100 公斤玉米籽粒,需纯氮 24 公斤;磷0.71.5 公斤;钾 1.54.0 公斤。玉米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 2%,穗期占 85%,粒期占 13%。玉米需肥的高峰期是拔节至大嗽叭口期,一般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开始,亩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5 公斤,在抽雄前 710 天追第二遍肥,每亩追尿素 12 公斤或硝酸铵 17 公斤,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底肥、种肥足,玉米长势好,追一次肥也可,追肥方法结合二遍铲趟进行,也可用追肥器,或用稿刨坑穴(埯)追,但追肥深度一定在 10厘米以上,这样才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二

10、、玉米高产如何科学追肥玉米追肥是对玉米生长期养分需要的补充,是实现玉米优质丰产的必要保证。(一) 、玉米需肥规律1.玉米对氮吸收是比较平稳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都吸收氮肥。2.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收磷下降,但仍占 1/3 左右。3.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反而由于钾素外渗植株体外,钾素有减少趋势。(二) 、玉米追肥时间、数量、方法掌握好追肥的时间、方法、数量以及根据缺素情况追施不同种类肥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因此,为提高玉米单位产量,实现高产的目的,

11、掌握最佳追肥时间及肥料数量、种类是非常重要的。1.追肥时间追肥应在玉米 10 片叶左右时进行,这样能促进小穗分化。追肥以 2 次为宜,如果忙不过来也可在 7 月上旬 1 次追肥。2.追肥数量要根据玉米吸肥规律、产量水平、地力基础、基肥和种肥施用等情况决定。高产田、地力基础好、基肥数量多的宜采用轻追苗肥、重追穗肥和补追粒肥的追肥法。苗肥用量约占总追氮量的 30%,穗肥约占 50%,粒肥约占 20%。中产田、地力基础较好、基肥数量较多的宜采用施足苗肥和重追穗肥的二次追肥法,苗肥约占 4%,穗肥约占 30%。低产田、地力基础差、基肥数量少的采用重追苗肥、轻追穗肥的追肥法,苗肥约占 60%,穗肥约占4

12、0%。3.追肥方法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叶龄指数 30%左右)追施。即将过去的提苗肥和拔节肥合为一次施用,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苗肥除施用速效氮肥外,还可同时施入磷肥和钾肥,也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拔节肥:拔节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增加光合面积,延长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追施拔节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用1015 公斤尿素沟施或穴施,避免大雨前追施,以防被雨水淋溶。对于土壤中磷、钾肥不足的田块,追肥时也可掺入三元素复合肥,每亩 7.510 公斤。穗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既能满足穗分化的养分需要,又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

13、使运入果穗的养分多,粒多而饱满,穗肥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 1520 公斤为宜。粒肥:是指玉米抽雄以后追施的肥料,一般在灌浆期追施为宜。玉米抽雄以后至成熟期,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总量的 40%左右的养分。同时籽粒产量的 80%左右是靠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量。因此,后期一般应施入一定数量的速效化肥,保证无机营养的充分供给,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得优质高产第三周教学:玉米优良品种选用选用玉米优良品种时应注意的问题品种是玉米增产的内因,有优越外部条件而没有优良的品种也是达不到高产的目的。品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杂交种对不同的生态条件

14、和栽培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该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因时因地制宜选用玉米品种。为了使农民能够选用合适的品种,下面介绍几个方面的选种的方法:选择品种的依据1、生育期:生育期是指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从出苗到成熟所需要的天数。在一般情况下,品种的生育期愈长,产量愈高。由于我市的自然条件的因素,春季常出现低温干旱,热量资源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光热资源,显得更为重要,如果选择的品种生育期较短,不能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就会造成光热资源的浪费;如果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当地光热满足不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往往造成贪青晚熟,易遭受霜冻而减产。就像群众反映的那样“两层皮夹个脐”的水玉米,质量次,出

15、售时价格极低。所以应该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既能很好的利用当地积温,又能够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选用品种时要选比当地积温少 100的品种,以防止低温冷害。在我地选用的品种应具有抗旱性强,具有耐寒性、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的标准参照积温表。2、产量水平:产量是人们所需要的经济成果。选择产量时应选择在试验示范中,几年产量平均值最高的品种。不要选择那些高产年份最高的品种;产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最好的自然条件下能高产,而自然条件不好的年份也能达到高产的品种。在选择品种时也要和自己的栽培水平相配套,投入高,肥水条件好,应选择耐肥水的高产品种;投入低的要选择抗逆性高的品种。总之因人因地制宜,不应以唯一高

16、产作为选择标准。3、抗逆性:因我地玉米生育期间气候变化较大,各种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选用良种应充分考虑到该品种的抗病能力,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抗旱性、抗涝性、抗倒伏能力等指标,来综合考虑。抗逆性好的品种产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在受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也能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水平。4、适应性:一个好的品种在培育地表现出较好的性状和产量平,而到另一个栽培地区仍然表现出原来的特点和特性,这样的品种则表现为适应性强。如果在培育地表现出好,而到另一个同区域栽培环境下则表现出不好的性状,这就是适应性不好的品种。例如有的品种在高肥足水的情况下产量较高,而在干旱的条件下,则表现减产很重,那么这样品种在适应性上就较差。所以我们要选择适应性好品种。5、栽培目的: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玉米由过去的单纯做食用、饲料品种,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医药、制糖、酿造与榨油等工业的原料以及畜牧业的饲料,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来选用玉米品种及杂交种。例如制罐头用则选种甜玉米,如加工玉米花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