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联动功能介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863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联动功能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消防联动功能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消防联动功能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联动功能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联动功能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如何及早发现火灾以及有效地消除火灾事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对于电气设计人员而言,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设计已成为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现就消防联动设计中常遇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大家探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 器及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自动喷水系统分为闭式系统(包括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系统等)和开式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等)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设计时,应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设备选型,设计相应的报警、

2、联动线路和设备。1、闭式系统的联动设计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HICB?DAC) (以下简称规范 )条规定:消防控制设备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的功能。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应在报警总线上通过信号模块接收水流指示器、安全信号阀上接点发出的信号,传送至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上显示其工作状态。与水流指示器、安全信号阀连接的信号模块均应有独立的报警地址编码,并且因水流指示器、安全信号阀的不同作用,其信号模块传输出的信号不应共用。同时应注意水流指示器和安全信号阀是需要接直流!EJ 工作电源的还是不需要接电源的,设计所选择的信号模块接收信号的接点方式

3、是有源接点还是无源接点,一般均采用无源接点输入方式;当设备输出的是有源接点信号时,应通过信号转换(如用中间继电器转换)为无源接点输出给信号模块。 规范C=#=!条以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KICBBED !BB)=B= 条规定,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接点和消防控制室手动按钮应能直接延时起泵。在设计无消防控制室的工程中,把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接点线路直接引至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喷淋泵的控制箱内,实现直接时起泵和显示信号的功能;在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工程中,消防控制室内应设手动联动控制台(LMN) ,将压力开关的接点线路引至 LMN 盘,经转换后实现自动和手动直接控制喷淋泵,并显示信号。=! 2、开式

4、系统的联动设计 雨淋灭火系统是当发生火灾时,由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控制开启雨淋报警阀,由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将自动控制信号传输至联动控制台,在联动控制台实现自动和手动启动供水泵等。开启雨淋报警阀的控制方式从可靠性考虑建议采取以下方式:由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防火分区内任意火灾探测器报警,并确认火灾后,由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至输入输出模块,开启雨淋报警阀,并返回消防控制室动作信号。3、探测器和设备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配合 探测器与喷头的安装距离不应小于 0.5 米2。当火灾报警系统的设备 (如信号模块、控制模块等)需要安装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备附近时,应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建议把这些设备相

5、对集中放于设备安装盒内,统一做防水、防潮处理。 根据规范C=#=!规定;在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上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联动控制台应经多线制线路传输至消防水泵控制箱,在联动控制台实现自动和手动直接启、停泵控制,并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故障信号是电源失电信号。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OHPQ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设备的联动本刊/0(123.145 经验交流 %气体灭火系统的联动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包括:EF!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惰性气体灭火系 统等。根据结构形式又为有管网型与无管网型。 规范G.H.#条对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有如下控制要求: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

6、应有相应的声、光警报信号,并能手动切除音响信号;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防火阀;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射及防火门、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 报警、喷射阶段由火灾探测器通过信号模块接入报警总线,在火灾报警控制器上发出声、光警报信号;相关防火门、窗等设备的关闭可通过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动作。在火灾报警后经过设备确认及人工确认方可启动气体灭火系统。联动控制盘上只要求显示气体灭火系统的手动和自动工作、故障状态,不要求在消防控制室控制灭火系统。 规范没有要求无管网的气体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笔者建议从灭火柜的报警控制器引出信号线至消防控制室联动

7、控制台显示灭火装置的状态信号,另在保护区设火灾探测器,通过报警总线接至消防控制室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实现声、光报警。 H防排烟系统的联动 设在风管上的防火阀,是指在各个防火区之间通过的风管内装设的 防火阀,为了防止火焰经风管串通而设置,一般在风管处温度达到时关闭,并返回动作信号,通过控制模块联动关闭风机。 排烟阀是指设在排烟管道的防火阀,当火灾时,要求同一排烟分区的数个排烟阀应同时打开进行排烟。通常使用电动防火阀,根据规范条,在电动防火阀处设置控制模块,火灾报警后开启相应防火分区内的加压送风机或排烟口的电动防火阀,并返回动作信号。联动控制台上除设自动控制外还应设手动直接控制装置。联动控制与防排

8、烟风机控制箱之间应设多线制联动控制线,以便在联动控制台能自动和手动控制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显示风机状态信号和消防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排烟阀的控制建议采用接力控制方式开启,顾名思义,这种接线的排烟阀在火灾时是一个接一个的接力动作,并由最后一个阀向消防控制室反馈动作信号,是一种简便的控制方法,其优点是动作电流小,对联动系统电源线要求低。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如果在接力控制的排烟阀发生拒动作,特别是当接力控制中的第一个阀就拒动作,将造成该排烟区一个阀都不能关闭 C 并且无法反馈动作信号。有的厂家生产的消防联动输出模块 C 可直接从模块上输出脉冲电流来驱动排烟阀 C 其采用脉

9、冲电流可防止因电动阀拒动作而导致整个报警及联动系统电源出现故障 C 使用这种模块 C 应每一个阀对应一个模块。电梯的联动 规范G.H.Q.L 条规定: 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确认火灾后控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客梯就近平层。原因是因为电梯井道具有烟囱效应,客梯不能作为人员疏散使用。下层发生火灾时,客梯恰好在失火层的上面层,如果要使客梯下降至底层,就必须穿过失火层,对于客梯轿厢 内的人员是不安全的。因此在确认火灾后,断开客梯电源,使其就近平层,并打开轿厢门,使人员迅速撤离电梯,从最近的疏散楼梯与安全出口疏散至安全地带。不过笔者认为,在

10、许多工程中,消防电梯是兼作客梯的,当确认火灾后控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时,同样具有上述的危险性,而且当客梯的自动平层装置将轿厢正好停在失火层时,是显然不合理的。 消防电梯应在首层设置紧急迫降按钮,消防电梯停于首层的联动线,可并联接在消防电梯紧急迫降按钮的迫降控制和返回信号接点上,通过该接点信号控制消防电梯停于首层。 防火卷帘的联动 规范G.H.条规定: 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两侧烟、感温探测器组,在任一侧感烟探测器动作后,通过报警总线上的控制模块控制防火卷帘降至距地面 Q.&,感温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一次下降到底,且两侧均设置手动控制按钮。作为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当任一侧防火分区的火灾

11、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一次下降到底。从中可看出,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是需要设置探测器组及手动控制按钮的,而作为防火分隔的防火帘是没有明确要求的,笔者认为作为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防止无关人员的误操作,其两侧不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当防火卷帘旁没有水幕喷水系统保护时,应同时启动水幕电磁阀和雨淋泵。火灾探测器的动作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均应送到消防控制室显示。 G 非消防电源的联动断电 规范#.!.G 条规定:在火灾确认后,应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 源。切断方式可以人工切断,也可以自动切断。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R.Q 条规定: 火灾确认后,应能在消防控制室或配电所手

12、动切除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而不主张自动断电。 在工程中,对非消防电源的切除,通常是利用空气开关的附件:分励脱扣器。但分励脱扣器随着空开型号和框架电流的不同,其分励线圈在分励脱扣时所需的电流不同。一般情况下,可在配电所的低压出线或每层的主配电箱上切除非消防电源,而这些地方所选用的空开的电流比较大,其配套的分励脱扣器所需电流也比较大,如直接采用消防联动回路的直流!#O电源线,来驱动空气开关的分励脱扣器是不太安全的,尤其是当同一配电箱内有数个需同时分励的空开时,因为分励动作电流太大,必将使消防控制室的直流电源屏的容量提高,同时还要增电源线的截面,因此,还是应将分励线圈接在!JO 或 HJO 的电路里为妥,该电源可直接取自本配电箱。 消防联动的内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以上所述,设计一个好的消防联动系统,需要设计人员与其他相关专业紧密配合,认真研究,分析选用产品的技术特性,还应在实际工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每一个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发挥其最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