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797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扬声器(喇叭)生产中的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 扬声器音低,灵敏度低: 原因 1:音圈局部短路,但仍有磁力产生作用。可能是局部烧焦短路和绝缘漆脱落部分短路。 预防措施: a:生产前要检查好音圈有无短路。 b:让在它额定的功率内工作,以免大功率烧坏音圈。 c:检查音圈直流阻抗是否偏差过大。 原因 2:音圈定位太高,太低。 预防措施: a:音圈定位时音圈的卷面高度中心要与华司高度中心在同一平面。 b:扬声器上的顺性材料没有了弹性,音圈下沉,音圈只有小许的卷面在磁隙里,需更换新的顺性材料。 原因 3:磁铁磁性能差,如磁等级小,磁没有充饱和等。预防措施: a:选用磁性能较好的磁铁。 b:注意充磁电压要达到

2、扬声器喇叭充磁所需电压。 c:充磁时要注意充磁间隔时间,等充磁电压恢复后再进行充磁。 d:充磁要让磁铁充饱和。 原因 4:振动材料。预防措施: a:检查振膜的质量、厚度、材质一致,以免影响扬声器高频上限、低频下限、频率特性、灵敏度等。 b:注意顺性元件的软硬度,让扬声器的频宽一致。 二、扬声器有异音: 原因 1:中心胶部位脱胶,由于工作温度高,功率过大、生产工艺等。预防措施: a:根据扬声器的额定功率采用合适它的中心胶。 b:对扬声器进行各种实验或听音时让它工作于额定功率、特定的频宽内。 c:双组份的中心胶要按规定的比例让它进行充分混合,要在胶水可操作时间内放入振膜。 d:在拨音规前检查中心胶

3、是否完全干透,以免忙目拨规使音圈偏移和破坏中心胶固化结构。 e:检查中心胶有无断胶、胶水是否足够。 原因 2:音圈变形,温度过高膨胀变形。 预防措施: a:生产前要检验好音圈骨架有无变形。 b:注意音圈表面的贴纸有无起泡、粘得是否牢固、表面有无卷起,以免贴纸受热膨胀而和华司产生磨擦产生异音。 c:选用耐高温的音圈骨架。 d:套音规时要先检查音规上有无胶水。原因 3:音圈散线。 预防措施: a:生产前检查好音圈有无散线,绕线是否紧凑、跳线。 b:让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工作。 c:音圈线的自贴力不够,不能耐高温,好的音圈自贴音圈线应在额定的高温下粘得更紧。 原因 4:音圈尾部卷起,大振动时音圈撞到 T

4、 铁。 预防措施: a:套音规时先检查音圈尾部是否变形。 b:如是音圈定位过低,将音圈卷面中心与华司高的中心调到同一平面。 c:如是顺性材料老化或失去弹性引起,更换新的配件。d:音规外径过小,在生产时音圈松动下滑,扬声器在振动时打到 T 铁底部。 原因 5:磁隙有杂物,如铁屑、胶水或胶水卡住音圈等。 预防措施: a:做磁路时将磁铁内壁的磁屑擦干净,检查 T 铁和华司有无电镀层脱落的现象。 b:在放音圈前将磁路中的灰尘吸干净。 c:整个扬声器生产环节做好防尘措施。 d:在打华司胶弹波胶时注意不能让胶水溢到或流到华司中孔。 e:检查好弹波中孔是否过大、中孔有无破损以免让中心胶流至华司中孔卡住音圈。

5、 f:音规、磁规上有胶水的先要把胶水清洁干净。 g:生产时检查音圈卷面上有无胶水。 h:在生产磁铁内径和华司内径相差较小的扬声器时,注意磁路胶要打在磁铁内径向外一点,以免磁路胶溢到华司中孔里而引起擦圈。 原因 6:振膜变形产生移位。 预防措施: a:生产时注意不能用手大力的去按纸盆,使纸盆变形而引起擦圈,特别是金属振膜刚性虽强,但韧性很差,变性后不易恢复。 b:来料需要检查纸盆是否变形。 c:如是纸质材料要注意防潮,以免受潮而变形。 原因 7:纸盆破裂,可能振膜受潮或使用时间过长老化。 预防措施: a:纸盆扬声器要特别注防潮,如晚上裸露在室外,被雨淋等。 b:扬声器不能过长时间老化或超大功率老

6、化以免纸盆锥部碳化而破裂。 c:扬声器长时间和超大功率工作同时也会因振幅过大使振膜受损而引起破裂。 原因 8:折环老化失去弹性或脱胶。 预防措施: a: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对折环有腐蚀性的物质。 b:在施边胶时,胶量一定要足够,要让有限的粘接面积承受大的振动。 c:边胶要让折环和盆架完全粘好,以免产生缝隙而让折环和盆架相对振动而产生异音,特别是泡边。 d:要检查盆架与折环的胶合面是否平整,防止不平引起折环脱胶,粘接不好。 e:如是折环老化,发霉、发白、无弹性需更换折环。 f:折环要在施完边胶后要及时放入,不要因为怕翘边等边胶起膜再放入。原因 9:弹波老化失去了弹性或弹波变形、断裂。弹波部位

7、胶水没有到位。 预防措施: a:打弹波胶时,在粘好弹波与盆架的接触面同时让它外围一定要有均匀的一圈溢胶,并且要让弹波胶渗入,弹波放入要及时。b:不能采用弹性差基至没有弹性的弹波。 c:有损坏的弹波不要使用。 d:不要让弹波受潮和其它稀释物质而让它失去弹性。 原因 10:盆架变形。 预防措施: a:盆架来料不良有变形不要生产。 b:生产过程中不要去摔扬声器,至使盆架变形而损坏。 .原因 11:T 铁中柱生锈,偏离中心。预防措施: a:铁因电镀层脱落或没电镀不要采用。 b:长时间隔放而使铁中柱生锈的不要采用。 c:检查铁中柱有无松动、毛刺等。 d:有缺口的磁规不要用来定位。 原因 12:华司与盆架

8、之间露风产生杂音。 预防措施: a:补风胶打得过少或完全没有打胶b:盆架底部有变形,生产前注意挑选。 c:华司表面有不平,而产生露风。 原因 13:锦丝线打到纸盆产生杂音。预防措施: a:锦丝线要按规定的长度进行生产,不能过长。 b:锦丝线从纸盆出来后一定要向上或向下按纸盆的弧度出线。 c:如果锦丝线出线较低,可将它从纸盆锥部用胶粘着向上引出,再按一定的弧度牵至端子。 三、扬声器断断续续有声音: 原因 1:音圈引出线折断但有接触。 预防措施: a:在绕引线时用力过大、没有给音圈引出线余量。 b:八字胶没有完全覆盖音圈引出线或没有打八字胶。 c:音圈引出线生产前不能故意去折。 原因 2:焊接部位

9、假焊。 预防措施: a:焊锡要到位,焊点要求光亮、无虚焊。 b:检查音圈引线有无脱漆、上锡、氧化。 原因 3:锦线丝折断,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 a:如果是纸盆附近的锦丝线折断,一般为锦丝线过短、八字胶过少、在锦丝线上覆盖的胶水过长;生产时八字胶要控制好胶量,以覆盖锦丝线与振膜五毫米为准。 b:如果是在锦丝线的弧度处,一般为锦丝线成直角形而使受力点单一折断,生产时应让锦丝线形成较大的弧度引向纸盆。c:如果为端子板附近绵丝线断,一般为焊接时间过长,使锡点焊得过长、锦丝线氧化使得锦丝线过硬而不耐折。四、球顶高音主要故障: A :无音 原因 1:引出线断,引出线余量不够长振断,线材质量差或压线不到位

10、。 预防措施: a:生产一定要将音圈至支架间的引线用捏子压成一个 “S”形,但注意不能用力过猛。 b:音圈线采用质量好的线材。 c:需要让音圈引出线贴在音膜上并用胶水固定让它紧贴音膜引至支架。 原因 2:引出线与锦丝线部位断开或假焊,一般为音圈来料不良。 预防措施: a:音圈引出线与锦丝线没有焊接好。 b:引出线与锦丝线焊接点粘合胶要耐高温耐磨擦,同时焊接点要用胶水牢固的粘在音圈骨架上。 c:引出线是否上锡、氧化、脱漆。 d:引出锦丝线比较细或接确不良。 原因 3:音圈烧坏,一般为功率过大。 预防措施: a:听音要加合适电容、并让它工作在额定的频率范围。 b:让在额定功率内工作。 c:如要打磁

11、液的扬声器没打或少打。 d:音膜胶不能耐高温而胶落。 五、音小,灵敏度低 原因 1:音圈部分烧短路或局部短路。 预防措施: a:听音要加合适电容并让扬声器在额定功率内工作。 b:来料时检查音圈线有无脱漆、断线造成短路。 c:音圈直流阻抗与清单是否一致,偏差要在额定范围内。 原因 2:音膜扼环失去了恢复力,下垂,音圈不在磁隙中心。预防措施: a:音膜扼环失去恢复力经常在丝、绢、布做的球顶扬声器发生,是由于长期工作、受外力压所制、在老化了的软材料扼环音膜上比较长见。 b:可选用恢复力较好的材质做球顶音膜。 c:音膜扼环生产时不能拉或人为去压。 d:生产时在返修中恢复力较差的扼环不要采用。 e:音膜

12、透气性差的要打通气孔,让前后腔气压相等,防止音膜下陷。 f:音圈在磁隙中被卡死,而中高频减少。 原因 3:磁体质量差。 预防措施: a:选用磁性能较好的磁铁。 b:注意充磁电压要达到扬声器充磁所需电压。 c:充磁时要注意充磁间隔时间,等充磁电压恢复后再进行充磁。 原因 4:振动部分。预防措施: a:来料检查音膜质量、厚度、高度是否一致。 b:生产时胶水用量要一致性要好,以免影响高频伸延。 c:要求使用磁液的扬声器要控制其使用量,使 fo 附近频率特性一致。 d:注意音膜的后腔外理一致,让高音起始频率一样。 其它原因: 高音扬声器打磁液的注意磁液的量,如若磁液的量不一样,声音大小会因中高频衰减程度不一样而产生音高音低的现象。磁液的量过大,会因中高频 SPL 低而声音小;磁液的量小则反之并且容易烧坏。 制作:汪 勇 2012 年 11 月 0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