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6748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问题及对策摘 要: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各地的义务教育基础和起点很不相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凸现,集中表现为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即拟对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关键词:教育 均衡发展 问题 对策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和稳定器的功能。教育均衡发展的确切内涵应是“教育资源的均衡

2、配置” ,其含义是:实现均衡的资源配置以搭建竞争平台,通过公平竞争以引发发展中的不平衡,然后通过微调再达到相对平衡。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新的形势下又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突出地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 本 文 即 旨 在 对 义 务 教 育 发 展 中 存 在 的 不 均 衡 问 题 及 对策 进 行 探 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在教育发展方面呈现出的不均衡、不协调性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山区学校与第 1 页 共 7 页 城区学校之间、与发达地区学校

3、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发达地区学校即更为优越。城区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运动场馆,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舒适的学生公寓。而乡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连最起码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这些学校教室紧缺,无实验室、图书室,更就谈不上有体育场、馆和学生公寓,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仅凭简陋的教室,简陋的宿舍,简陋的食堂来办学。就办学条件而言,特别是就校舍、场地质量来看,可谓是天壤之别。2、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城镇学校,特别是发达地区学校的经费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学校的投入(北京、上海城区学校

4、年生均教育经费达上万元) 。城镇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元的,加之办学条件好而走上了规模办学轨道,这样获得国家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总量就大。城镇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像商业运作的公园、景点,城镇学校建设一块高标准体育场(跑道)所用的经费相当于 3 所贫困山区初级中学的固定资产总值。而贫困山区中学因办学规模小,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也就少,并且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有限的经费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3、师资方面的差距。总体而言,城镇学校有充足且优秀的教师数量;而乡村学校则教师编制少,教师数量缺额,并且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二、义务

5、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问题第 2 页 共 7 页 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之所以被提了出来,是因为教育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产生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关:1、历史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西部与中部和东部的差距就已经明显地存在了。在一些地方只有 23 所小学,没有初中。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山区,解放前根本就没有学校。从我国解放后特别是文革后的教育史上看,我国曾有着办重点中小学的举措,各种省、市、区实验中小学、县市一中,便是这一举措的直接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而对这一

6、办学思想有所修正,但“实验”二字并未取消,人民群众对“重点”学校的印象并未挥去。近年来,虽然教育部官员对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指示,但是,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负担过重,一些问题积重难返,因此,未能使西部的义务教育与中东部缩小差距,在经济差距拉开的同时,教育上的差距自然就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历史的印痕有意无意的深烙于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百姓的心中。这是教育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原因。有了重点,便有了准重点和非重点,人为的因素,使学校被分为上、中、下,学校于是便有了等级之分。政府的人力财力是有限的,不能平均使用,于是便有了在学校配置上的“旱、涝、多、寡”之别。 “实验” 、 “重点”学校

7、相对获得了师资和设备的优先配置权,非重点学校愈发吃不饱、吃不好。长此以往,重点学校优势越加明显,薄弱学校再也没有“翻身”之力。这是“历史原因”所带来的附产品。第 3 页 共 7 页 2、经济问题。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用于发展教育的经费也非常紧缺,尽管在有的地区,政府的财政支出的近 90%用于教育都满足不了义务教育的需求,在缺少外力支持的情况下,很难为教育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持。经过 10 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广大山区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部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初中生的在校巩固率达不到 95%,女生更低。从教育成本投入角度出发来分析,主要是经济问题

8、导致两个“弱势群体”的存在。一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对教育缺乏教育资金的投入,使这些地区的学校长期得不到办学条件的改善而沦为“弱势学校” 。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导致这类学校“越差越办,越办越差” 。从而使这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不高,这类学校的学生长时间在条件精陋的环境里求学会产生厌学情绪,越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感到前途渺茫,最后以至于中途辍学。二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户创收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连温饱都还要靠政府救济,痼疾难除的绝对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力不从心,从而滑入“弱势家庭”的行列。在我国的民族贫困地区,落后的社会生

9、产方式总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为代价,贫困地区的孩子去上学,无疑从家中抽走了一个劳动力,在温饱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读书便成为一种奢侈消费,最终遭到排挤。经济困难的这部分学校和家庭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新的“弱势群体” 。 “经济弱势群体”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3、师资问题。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中的教师问第 4 页 共 7 页 题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关键问题,由于历史、经济和现实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全国的教师队伍呈现不稳定的现象,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趋势。西部地区的优秀教师往东、中部流,乡村学校的教师往城镇学校跑,贫困山区的教师想方设法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调。综观西

10、部学校(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差,所教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生活环境时代气息差,难怪教师都想往各方面条件好的学校跑或调。高水平的、优秀的、业务成熟的教师大量外流,给本以相当薄弱的山区教育(西部教育)致命的釜底抽薪式的打击,更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弹出极不和谐的音符。三、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产生义务教育发展中不均衡现象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性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二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各级政府还缺乏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机制。三是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

11、基本条件、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指导体系不完善,还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对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监控和指导。四是一些地方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注不够,没有树立面向所有学校、面向所有学生的观念,在制定教育政策措施、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时,往往注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 。个别地方甚至把建设所谓“窗口学校”作为政绩工程。这些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反思。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第 5 页 共 7 页 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采取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行。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

12、的学生80%以上在县城及以下农村地区,所以教育政策必须重心向下,以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应继续实行并落实好目前国家实施的“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从整体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同时要根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国家应尽早制定出台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保障线” 。并规定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要尽快达到要求,要求县级及以上政府要制定校舍限期改造

13、计划,要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特别是应重点解决好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山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要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资金,要促进并做到教育经费支出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应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足额及时拨付到学校。2、认真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依法认定教师资格,依规招聘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切实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人事部门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倾斜,新招聘的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第 6 页 共 7 页 要建立县级骨

14、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任教紧缺学科制度;要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待遇,认真落实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的政策,并且应出台在民族贫困地区任教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补贴的政策;要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和各职级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应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为农村教师提供到外地、外省参观学习的机会,并给予资金保障。3、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应优先保障办学条件一般,但教育教学质量又有明

15、显提高的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每一所学校创造条件,保证每所学校都能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制定上述两个体系的出发点应侧重于农村学校;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送到农村中小学,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4、落实好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完义务教育。要认真做好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同一区域内应使用相同质量版本且学科品种、数量相同的教材,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价格的监控,目前教材和教辅资料价格偏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订书时不知道所订教材及教辅的价格,书来了才知道每本书的价格;要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要逐步增加享受生活补助学生的数量和补助标准,尽快给民族贫困地区全部在校生都享受生第 7 页 共 7 页 活补助;应制定出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和留守儿童、少年教育的帮扶政策,使他们在思想上、学识上都能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