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947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9.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网络考纲解读考核内容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能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实际现象。熟练掌握常见的热力环流。通过受力分析掌握大气水平运动原理,熟练掌握风向的确定方法。考察大气热力作用过程本身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意义;考察大气热力作用过程与人类活动关系,侧重于人类活动对热力作用过程的影响;结合天气系统考察等压线图的判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熟练掌握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结合

2、实例分析大气环流及其影响。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高频考点。通过变式图考察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通过各种气候统计图表和区域图考察气候成因分析、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特征描述、气候分布规律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季风环流已有几年未在广东高考中出现,值得注意。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熟练掌握简易天气图的判读。通过天气形势图与区域图结合的形式或其他材料考察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全球气候变化的趋

3、势,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能提出合理化的适应对策。多用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素材,考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清单项目 内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又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2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二、 热力环流4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

4、气运动实现的。5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6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7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它存在于水平面上,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8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9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10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平行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

5、间成一夹角。考点梳理考点 1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段 作用特点 实例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吸收 水汽、CO 2(对流层) 红外线吸收强,有选择性,对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南极臭氧层空洞,吸收紫外线少反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向四面八方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散射 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小水滴各种波长同样被散射 无选择性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2)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间及大气透明度(受地形、

6、天气状况等影响)。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一种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层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向下把热量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例 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 2 浓度高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而白天温度高,太阳辐射强,植物光合作用强。晚上则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7、答案】A考点 2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动”。 3(如下图)3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下图 a);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形成陆风 (如下图 b)。(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 a)。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 b)。(3)城市风:

8、由于城市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例 2】读下图,回答(1)(3) 题。(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abcd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 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解析】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升、降)可反推近地

9、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和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 a 流向城区 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4【答案】(1)C (2)B考点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到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边,低压在左边。南半球反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前方。南半球反之2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

10、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例 3】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 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 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 O 点风向为A.或 B

11、.或 C.或 D.或(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 O 点风向为A.或 B.或 C.或 D.或(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5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解析】第(1)题,由于 PMP N,可推知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因是北半球,所以风向相对于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若是近地面,则偏转为风向。若为高空,则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第(2)题,已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则可推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若在北半球则为风向,若在南半球则为风向;第(3)题,近地

12、面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当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成 180角)时,则三力合力为零(或三力达到平衡状态),此时风向不再偏转,而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1)A (2)C (3)D重难点突破一、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知识归纳】现象 原因晴朗天空呈蔚蓝色(天蓝蓝,海蓝蓝);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晴天,散射有选择性,波长短的蓝紫色光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阴天,散射无选择性,可见光被微小尘埃散射日落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白天时,房间里、树荫下仍然明亮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之达到地平线上或者太阳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13、及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强,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被散射,透射下来的光线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较多,因此旭日和夕阳呈橘红色,投射到云朵及江面上也使其染成红色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的科学依据红色光线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作为停止信号更为醒目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得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 人造烟雾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可增强大地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冬,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

14、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对流层中,“高处不胜寒”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平流层中,“高处不胜暖”太阳辐射是平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高臭氧浓度越大,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多盛夏季节,树荫下更凉爽树荫下,太阳辐射不能直接到达【例 4】我国某边防站(海拔 4900 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2)题。(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

15、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解析】边防站海拔 4900 米,很容易分析出来地势高热量不足,故(1)题选 A。盖起简易阳光房,提升了局部的气温,但地温仍然较低,所以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在距地面一定的高度进行蔬菜种植。 6【答案】(1)A (2)C二、等压线(面)图的判读【知识归纳】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 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等压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反映出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某一高度的水平面切割等压面而得到的交线即为等压线。如下图中甲、乙两图的上部分别是1008 百帕、1007 百帕、1006 百帕、1005 百帕的几个等压面分布,甲图中的等压面上凸,乙图中的等压面下凹。气压的分布是用等高面上的等压线的分布来表示的,等压线是某一海拔高度相等的等高面与空中若干不同等压面相割,在等高面上形成的许多交线,如甲、乙两图的下部等压线。可以看出,等压面上凸区对应等压线的高值区,即为高气压区;等压面下凹处,对应等压线的低值区,即为低气压区。2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场。可联系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低压中心(气旋),反之为高压中心(反气旋)。等压线弯曲,并向气压数值减小方向弯曲,弯曲处的狭长区域称为高压脊,高压脊的等压线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