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5872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零一二年一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积极果断的应对和处置矿井各类突发性事故, 实施正确有效的 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降低企业安全风险程度,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 员伤亡及财物损失, 维护受伤遇难人员的利益,防止事故扩大。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 产许可证条例以及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矿井客 观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特制定本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预案。一、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工作的指 导思想和行动准则1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居安思危,先预先备,以备应变,防患未然。2行动准则1、沉着冷静,判断准确,快速通知,互救自救,安全撤离,妥善避难,等候救援。2、闻警即动,按序操作,临危不乱, 处变不

2、惊, 处置果断,铲除后患,防止扩大。二、矿井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 识及危险程度评析(一)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根据煤矿生产系统的特征,矿 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物 质的危险危害因素、工程系统的危险危害因素和安全管理 人为失误的危 险危害因素。1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1.1 矿井瓦斯根据我矿瓦斯等级鉴定资料显示,生 产矿井均为低瓦斯矿 井。一旦采面回 风巷垮塌堵塞或采面上下出口被堵塞,以及通风设施管理不善或遭到破坏和 风门关闭不及时,将 导致采面瓦斯浓度超限;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风筒吊挂不平直、接 头 不严密、风筒破口、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等都会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

3、一旦 发生瓦斯燃 烧或爆炸事故, 轻则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正常生产,损坏井下的设施、设备,致使人员伤亡,重则导致矿毁人亡。另外,报废巷道不及时密闭,临时停风地点不 设栅栏等均会产生瓦斯 积聚,人 员误入盲巷,高浓度的瓦斯将使人窒息死亡。因此,瓦斯是本预案中群死群伤事故的主要危险源。此外,矿井中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其来源伴随井下放炮、火灾、瓦斯爆炸、有机物腐烂、老空 积水等各个环节和过程,其危害性极大。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都 较低,在正常通 风情况下,浓度都不会达到伤害人体的程度。但如果通风不良,则可能使其超过安全浓度,对人体造成伤害,

4、应引起高度重视。1.2 矿井火灾根据多年开采实际,我矿所采煤 层虽然无自燃发火倾向。但煤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普遍存在的可燃物质,井下的部分支 护材料、部分 设备、各类油料、炸药都是可燃物,遇外因火源就可能燃烧。井下的放炮作业、机械摩擦、电流短路、 烧焊及其他明火等都可能是引起火灾的热源。一旦井下可燃物遇火源燃烧,将 导致井下风流紊乱,影响正常通风。同时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死亡,其它有害气体熏人死亡。外因火灾事故可发生在矿井的任何地点,但多发生在井筒、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因此火灾也是本预案中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2开采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2.1 冒顶片帮

5、危害采、掘、运、维、机等各工种人 员均处于井下作业。在生 产过程中,采掘作业均会使原岩应力重新分布。由于地质构造影响,使岩体断裂破碎;采掘作 业 人员在工作中对危岩发现、处理不及时,支护不当;采掘面管理不善,不按规程规范施工作业;巷道 维修不及时,巷道失修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造成井下作 业人员的伤亡。实践证明,采掘生产过程中挑 顶、卧底 过断层时易于发生冒 顶伤害事故。加之煤层顶板属松软易冒落岩层,若出现空顶、作业人员敲帮问顶不仔细或不得法、支护不及时或背帮接顶不严实,也容易造成冒顶伤害事故。另外,煤层底板松软遇水膨胀,有底鼓现象,会造成巷道低矮、轨道变形,影响通风、行人和运输

6、, 导致瓦斯或运输事故。如支柱柱窝未及硬底,易造成顶板下沉, 导致压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矿井走向长壁采煤法,手工或松 动炮落煤,人工攉煤,刮板运输机运输,支柱支护,自然 垮落法管理顶板,人工回柱等采煤工 艺。在开采 过程中,如煤帮伞檐未及时清理、支护不及时、回柱未清理退路或无人观察顶板、空 顶充填作业或冒险进入采空取矸,易于发生冒顶片帮伤害事故。掘进巷道采用炮掘,支护形式 为翻拱或顶板锚杆支护或“ 一梁二柱”支护。在作业过程中,若未先支后掘,采取临时支护,敲帮问顶不及时或不得法,碹体基础未及实底或深度不足,碹体上部未接顶背实,锚杆角度不按 规定, 锚杆长度不足,托板未紧贴岩帮均可能导致冒顶片帮

7、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随着采面推进,煤层顶板矿压显现,底板有底鼓现象,致巷修工程量大。如巷维人员违章作业,不敲帮问顶,不按顺序作业或冒险回收碹块等,也容易发生冒顶片帮或碹体掉落伤人事故。在矿井轻重伤事故中,顶板事故占 35%以上,发生频率最高。因此,冒顶片帮伤害是本预案中零敲碎打事故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只要控制好 顶板片帮事故,就可以减少 35%的轻重伤事故。2.2 矿井水害井水文地质简单,井田内主要充水因素有:岩 层裂隙水、老塘积水及钻孔水等,涌水危害较小。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涌水量也可能增加,如排水设备未检修或长时间停电或出现设备故障,也可能造成局部淹井事故。洪水季节的水患也不容忽视,

8、应按防汛预案处理,并应注意日常的矿井水文观察,坚持“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掘进施工原 则,定期清掏水 仓,保证有足够的容量,同时加强排水设备管理、维护和地面拦山堰的清堵疏排等工作,本预案中仍将矿井水害作为矿井突发性事故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2.3 爆破危害井下生产过程中将大量使用炸药和雷管等爆炸材料,其管理、运输、贮存、使用的全过程都处于危险过程中,特别是采掘工作面极易造成爆破危害:A不正确、处理瞎炮不当、放炮不设警戒等违章操作导致爆破事故。B炮崩倒支柱、设备导致冒顶事故和机电事故。C炮引 发瓦斯、煤 尘爆炸等重大恶性事故。D通风时间或风量不足,爆破 时炮烟使井下人员中毒事故。E炸材料贮存、运

9、输过程中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违反爆炸材料管理、运输、贮存和使用的规定或违章爆破作业均可能导致爆破伤害事故发生。3矿井运输、提升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井下平巷采用柴油机车运输,斜巷 为提升绞车、斜井串 车及斜井人 车承担矿井各类人员、设备、材料、煤矸等的运送,整个矿井运输提升系统点多、面广、战线长,涉及井上井下各个环节,因而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多,危险也较为突出,其运 输提升事故占 矿井轻重伤事故的 30%以上,运输安全管理尤显重要和突出。3.1 斜坡提升事故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都会造成钢丝绳磨损、锈蚀, 连接装置疲劳磨损,绞车保护装置失灵或不完善,轨道、道岔合格率低,矿车完好状况差

10、,员工安全意识弱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出现钢丝绳断裂跑车;钢丝绳松驰蹬绳跑车;连接件断裂、矿车底盘槽钢断裂跑车;连接销顶出脱落或连接销不到位脱钩跑车;没挂钩未关阻车器造成跑车;制动不良引起跑车;绞车过卷引起跑车;斜井提升中,下部车场拨错 道岔上提碰车等事故。其常见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为跑车、掉道、碰车、过卷、设备故障等。这些故障轻则造成运输设施、设备损坏,重 则引起伤亡事故或重大伤亡事故,造成矿井停产。跑车伤人事故在运输事故中发生概率很高,尤其是斜井人车跑车事故,是矿井提升系统中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危险源。3.2 机车运输事故在矿井生产中,运输事故占有很大比例,机车撞、压人是运输伤害的常见事故。运

11、输事故类型有机车(矿车)掉道事故、机 车追尾、碰 头事故,机车挤撞压行人事故以及行人违章爬(蹬、跳)矿车造成的伤人事故等。 运行事故:机车相撞、机车 掉道、 电机车压人、摘挂钩时伤人等事故。 机械事故:车架变形、接口脱 焊、制 动失灵、轮轴松动、齿轮传动装置损坏、弹簧拖架断裂或松动等造成的机械伤人事故。3.3 地面运输事故地面运 输中,有矿车运输、汽 车运输,环节多,人员来往频繁。如设施不完善,管理不 严,易发生车辆撞人事故。4矿井电气系统存在的主要危 险危害因素在地面供电系统中,如供电系 统未设置避雷装置或避雷装置 设置不当易发生雷击,造成 矿井停电、停风事故。如供电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失误

12、,会发生电路短路引起火灾事故。停送电误操作会发生触电伤亡事故。井下采掘工作面 恶劣的生产环 境和矿井的高瓦斯状态对电气设备的选用、操作、运行、维护、保养等要求极 为严格,其危 险危害因素也较突出,其主要事故有:人身触电事故、电气火灾事故、电路故障、雷电灾害事故、静电事故、电气设备引爆瓦斯或煤尘事故等。因此,矿井电气是影响 矿井安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5生产服务系统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5.1 生产服务系统中,地面供热锅 炉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如锅炉本身有质量问题,保护装置不齐,炉壁锈蚀变薄,年久失修,安全阀失灵等,会 发生汽水泄漏烫伤和爆炸事故。5.2 机修、运转系统中会发生

13、误 操作伤人事故, 经常会因电 气、机械外露运转部分无罩或有罩不用,发生绞人事故。5.3 地面煤炭转载、分级、装运过程中易发生坠落、物击等事故,加之煤尘飞扬堆积严重,遇火源容易发生爆炸等。6安全管理人为失误方面的危 险危害因素矿井本身固有的瓦斯、矿井水、煤尘、顶板危害及地质条件变化以及火灾爆炸等各种危险因素随时对作业人员的判断、决策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井生产中的各个工程系统、生产工序、技术装备等,在设计、施工、安装、操作、维修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人为失误现象。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人员违 章和失误、安全 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执行不力、事故应急处置不当、矿山救护不及时、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14、出现故障等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生 产过程中各类人员行为失误、判断失误、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等都是造成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二)各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危险程度评析综上所述,矿井各类危险危害因素是客 观存在的,其突 发性、危害性、灾难性以及随机性伴随整个生产过程,不得不引起我 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根据煤矿安全等级评价结果, 矿井各种灾害、事故的危 险程度依次 为:A、矿井瓦斯、煤尘、火灾、顶板、运 输、地面供 电的危险等 级为 4 级,属“高度危险”。B、运输 提升、爆破材料及井下爆破、井下电气、胶 带运输、地面供热锅炉危险等级为 3 级,属“显著危险”。C、矿井水害危害等级为 2 级,属“

15、比较危险”。D、机修、运转危险等级为 1 级,属“ 稍微危险”。在生产过程 中, 应高度重视,在管理和防治上要依主次及轻重缓急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1对危险等级为 1、2 级的潜在事故,暂时尚不能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2对危险等级为 3 级的潜在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 坏的,在技术设计、施工和生产时都要认真对待,采取相应 的防治措施。3对危险等级为 4 级的潜在事故,一旦发生,破坏性极大,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必 须从技术设计、工程施工、生产工艺 和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三)矿井事故分类及预警预报分级办法。考虑事

16、故发生概率、危害程度、波及范围以及事故应急处置及救援难度等因素,本预案在依照上述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两 矿井生产、 业务特点,将矿井事故分为五级,从大到小分为:“灾变”事故及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特别重大的非人身伤亡事故及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较大事故及重大非人身伤亡事故、 较大事故及重伤事故、一般事故 5 个级别,并涵盖延伸至矿井生产运行系统故障。当矿井面临 以上突发性事故的威胁时,由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成为各级事故威胁严重程度的预警预报标志(详见附表),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及救援措施。6矿井突发性事件预警分级办法事件等级 预警预报等级矿井突发性事件(事故)分类 危害程度 预警预报等级情况描述 处置故障已经发生,需要进行处置事故已经发生,并已结束现场处置一般事故(一级)绿色等级(V 级)各类生产运行故障及井上井下各生产环节中出现的一般人身伤害事故个别生产环节受损,或造成轻微人身伤害事故已经发生,危害性不大启动 1 级事故应急处置救援预案,并向矿井调度中心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