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3405832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艺花-社会心理学第1-4节(新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2课时),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整饰 第三单元 归因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 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第五节 态度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2、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 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一单元 爱情 第二单元 婚姻 第三单元 离婚 第四单元 家庭,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 概 述,引 言,社会心理学诞生时间:1908年诞生的2个标志: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一、社会心理学的2个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F奥尔波特,1924) 研究内容:个体行

3、为如何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影响的形式: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隐含的影响 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方法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从社会互动的角度界定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 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以群体心理为基础。,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一节 概述,E.P.霍兰德(3个阶段):一哲学思辩阶段(启蒙期)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一遵循的3个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但对反社会的和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应积极干预和引导。(二)系统性原则把研究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并用系统的方法。(三)伦理原则研究讲究道

4、德,注意保护被试者,对被试者的资料加以保密等。,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3个方法,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四个理论流派,4个理论,代表人物,主 要 内 容,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沃尔斯特,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社会交换论,霍曼斯,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五个命题:成功、刺激、价值、剥夺-满足、侵犯-赞同,符号互动论,詹姆斯,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情境中研究群体生活。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核心概念是“符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

5、,意识与潜意识、力必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自我、本我与超我,荣 格,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人格,而非治疗症状。提出“集体潜意识”理论。,布鲁默,米德,沙利文、霍妮 弗罗姆、埃里克森,霍妮的“文化因素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一.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一) 简史,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论,巴浦洛夫(俄国)华生(美国)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代表,班杜拉、米勒、多拉德 、沃尔特斯,社会学习论代表,(二)学习机制 1.联想 经典条件反射。狗形成铃声-食物的联想。2.

6、强化 行为后的奖赏与惩罚作为强化物,使某种行为固定下来并反复出现。奖赏正强化;惩罚负强化。 3.模仿熟能生巧鹦鹉学舌、东施效颦,(三)观察学习 (班杜拉,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1、注意过程(决定个人在所接触的示范性因素中选择什么,汲取什么。) 2、保持过程(模仿发生的前提,主要依赖表象和言语编码两种表征系统。) 3、动作再现过程 (将已编码的符号表象转译为相应的行为。) 4、动机过程(观察向行为转化的动因。),(一)简史 创始人:霍曼斯(G.Homans, 1950 )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埃莫森,二.社会交换论 主张从经济学的

7、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为越是经常的得到相应的报酬,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eg:乖女孩儿)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4、剥夺-满足命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他的价值就越小。5、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或者受到了没有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并有攻击的行为;当个人的行为得到预期的报酬,甚至超过预期值时,或者没有

8、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会感到高兴,并产生赞同的行为。,三、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核心概念“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一)简史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 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 。 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米德,詹姆斯,(二)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

9、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散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三者形成与发展都以使用符号为前提。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个体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它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景的定义制约。6、身份及其意义存在于互动过程中,是个重要问题7、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三)符号互动论主要观点,四、精神分析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

10、识2.“力必多”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2、“力必多”理论(性本能理论)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性心理发展阶段,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 社会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快乐,反而会痛苦。,4、生本能与死本能(精神活动的能量)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

11、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5、人格结构理论,(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霍尼的“文化因素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论,第一单元 社会化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两方面:社会与个体,第一单元 社会化,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终身社会化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再社会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如劳教与劳改,二、社会化的基

12、本内容 1.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 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条件 1.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2.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四、社会化的载体 1. 家庭 2. 学校 3. 大众传播媒体 4. 参照群体,五、社会化的分类,政治社会化 爱国意识,个体学会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掌握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 社会化,言语社会化,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类 型,主 要 内 容,男

13、女间差异:性(生理)、性别(心理)、性别角色(社会),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目的:将个体培养成合格公民,效力于本社会制度,爱国意识的阶段:国家形象、抽象国家观念、国家组织系统,个体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全部社会化的前提。,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 应的心理状态。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1.获得方式先赋:儿子后赋:大学生2.规范化程度规定型:公务员开放型:球迷、 观众,二社会角色

14、分类,3. 按角色的功能:功利型:企业家表现型:律师4. 心理状态:自觉:不自觉:,三、角色扮演过程:(一)角色期待 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二)角色领悟 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三)角色实践 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四、角色失调 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一)角色冲突 角色间冲突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权威角色?朋友角色? 角色内冲突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例如教师,国家要求提到学生素质,家长要求提高升学率。(二)角色不清 个体或公众对角色认识不清楚。个体占着位置,但做着似乎与角色不符的事情。(三)角色中断 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退休、辍学。 (四)角色失败 角色扮演不得不推出舞台,官员渎职,一自我 (一)自我的概念(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知。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是主观经验; 客我是认识的对象,是经验的内容。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我”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