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787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结核病原学、鉴别诊断B1 肺结核病原学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复合群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非洲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尤以肺结核最为多见。目前报道的分枝杆菌种类已有 100余种。在微生物分类中,分枝杆菌划归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在结核病细菌学检验和医学研究中,通常将分枝杆菌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TB complex)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rnycobacteria,NTM)。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牛分枝杆菌(Mbo

2、vis)、非洲分枝杆菌(Mafricanum)和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多数为杆状,稍弯曲;菌体宽度 0.3um0.6um;菌体长度在 0.5um8um 之间,多数在1.5um3.5um;少数菌体较长者可呈螺旋状;染色良好的结核分枝杆菌菌体内,能发现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对患者标本直接进行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时,往往能够发现分枝杆菌形态变化较多。抗酸染色性是分枝杆菌属内各菌种的共同着色特性,常用的抗酸染色法是萋一尼氏染色法。含结核分枝杆菌较多的新鲜标本经涂片萋一尼氏染色,100油镜观察,既能发现单个存在的细菌、也能看到聚集成簇或分枝状排

3、列的细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较结核分枝杆菌短且粗,呈棒状、短棒状甚至颗粒状。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检查法,是当前结核病确诊最可靠的方法,也是获得纯培养物进行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B2 肺结核鉴别诊断B21 浸润性肺结核应与细菌性肺炎、肺真菌病和肺寄生虫病相鉴别。细菌性肺炎常有受凉史,多伴血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病灶吸收较快;肺真菌病有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免疫疾病史,痰真菌培养阳性,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抗真菌治疗有效;肺寄生虫病患者常有在流行地区居住史,食污染食物及饮生水史,痰内或胸水查到虫卵,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有助于诊断。B22 肺结核球与周围性肺

4、癌、炎性假瘤、肺错构瘤和肺隔离症相鉴别。周围性肺癌患者常以咳嗽、胸痛就诊或体检发现病灶,病灶多有分叶、毛刺,多无卫星病灶,患者痰中可找到瘤细胞,肺穿刺活检常能确诊;炎性假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炎性肉芽肿病变,患者以前曾有慢性肺部感染史,抗炎治疗病灶逐渐缩小;肺错构瘤常为孤立病灶,呈爆米花样阴影;肺隔离症以 20岁年轻人较多,不伴肺内感染时可长期无症状,病变好发于肺下叶后基底段,以左下肺多见,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很少钙化,血管造影及肺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单独血供,可确诊;B23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与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弥漫性肺间质病相鉴别。肺泡细胞癌患者多无结核中毒症状,胸闷症状明显,病

5、灶多发生于双肺中下肺野,分布不均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者有反复咳嗽、咯血及缺铁性贫血症状,有过敏、二尖瓣狭窄、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等病史,阴影中下肺野分布较多,患者痰巨噬细胞内发现含铁血黄素颗粒可助诊断;弥漫性肺间质病患者病史较长,进行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粉尘接触史,阴影以中下肺野、内中带较多,患者未并发感染时,多无发热,低氧血症明显。B24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与中央型肺癌、淋巴瘤和结节病相鉴别。肺癌患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患者早期可有刺激性干咳、血痰,多无结核中毒症状;淋巴瘤为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可表现单侧或双侧肺 门淋巴结肿大,患者多伴血色素降低、浅表部位淋巴结肿大;结节病是原因不明的全

6、身性肉芽肿疾病,影像学表现双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阴性,Kweim 试验阳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B25 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肺囊肿和囊性支气管扩张相鉴别。肺癌性空洞洞壁多不规则,空洞内可见结节状突起,空洞周围无卫星灶,空洞增大速度较快;肺囊肿为肺组织先天性异常,多发生在肺上野,并发感染时,空腔内可见液平,周围无卫星灶,未并发感染时可多年无症状,病灶多年无变化;囊性支气管扩张多发生在双肺中下肺野,患者常有咳大量脓痰、咯血病史,薄层 CT扫描或碘油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B26 结核性胸膜炎与各种漏出性胸腔积液、癌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相鉴别。心源性胸腔积液、肝性胸腔积液和肾性胸腔积液,临床上积液多为双侧,有原发病病史,无结核中毒症状,胸水密度1.016,蛋白含量30gL,原发病好转后胸水很快吸收;肿瘤胸膜转移及胸膜问皮瘤,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胸水多为血性,胸水瘤细胞及胸膜活检病理检查可助诊断;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常有感染史,抗感染治疗后胸水很快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