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56718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维修保养管理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冲压模具使用维护与管理规程2冲压模具是汽车车身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工装,模具的合理使用、维护、保养与管理对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冲压件成本、提高制件质量、改善模具的技术状态至关重要,是保证冲压正常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1、模具的使用见冲压工艺操作规程 。2、模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管理:模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内容包括:模具技术状态定期鉴定。模具修理。模具的保养。模具技术文件管理。模具的入库与发放。模具的保管。模具的报废处理。模具易损件的制备与管理。2.1、模具技术状态鉴定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模具零件的自然磨损,模具制造工艺不合理,模具在机床上安装或使用不当以及设备发生故障等原因,都会使模

2、具的主要零部件失去原有的使用性能和精度。致使模具技术状态日趋恶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效率以及制品的质量。所以,在模具管理上,必须要主动地掌握模具的这些技术状态变化,并认真地予以处理,使模具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工作。通过模具技术状态鉴定结果,连同制品的生产数量、质量的缺陷内容,模具的磨损程度、模具损坏的原因等可制定出模具修理方案及维护方法,这对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模具质量及技术制造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技术状态鉴定包括模具的工作性能检查、制件质量的检查;要求每冲压一次,检查一次,状态鉴定由模具维修人员实施,检验员和工艺员(包括车间工艺员)负责确认。鉴定后填写模具日常检查、

3、保养记录卡 。并负责将存在问题项及时反馈给工艺科。32.1.1 模具的工作性能检查在模具使用前、过程中和在使用后,要对模具的性能及工作状态,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如下:模具工作成形零件的检查在模具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结合制件的质量情况,对其凸、凹模进行检查,即凸、凹模是否有裂纹、损坏及严重磨损,凸凹模间隙是否均匀及其大小是否合适,刃口是否锋利(冲裁模)等。导向装置的检查检查导向装置的导柱、导套、导板是否有严重磨损、其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安装在模板上是否松动。卸料装置的检查检查模具的推件及卸料装置动作是否灵敏可靠,顶件杆有没有弯曲、折断,卸料用的橡胶及弹簧弹力大小,工作起来是否平稳

4、,有无严重磨损及变形。定位装置的检查检查定位装置是否可靠,定位销及定位板有无松动情况及严重磨损。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检查安全防护装置使用的可靠性,是否动作灵敏、安全。检查气动元件状态的工作状态2.1.2 制件质量的检查制件质量检查的内容:制件形状及表面质量有无明显缺陷和不足;制件各部位精度和样件相比有无明显降低,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检查项目见作业指导书 。鉴定方法:A、制件的首件检查。制件的首件检查应在模具完成安装在压力机上及调整后试冲时进行。即将首次冲压出的几个制件,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其形状、尺寸精度,并与前一次末件和样件作比较,以确定模具的安装及使用是否正确。B、模具使用中的检查。模具在使

5、用过程中,应随时对制件进行质量检查(具体检查频次见作业指导书 ) ,及时掌握了解模具在使用中的工作状态。其主要检查方法是:测量尺寸、孔位、形状精度;观察毛刺状况。通过检查,随时掌握模具的磨损和使用性能状况。4C、末件检查。在模具使用完毕后,应将最后几个制件做详细检查,确定质量状况。检查时,应根据工序性质,如冲裁件主要检查外形尺寸,孔位变化及毛刺变化情况;拉深件主要检查拉深形状,表面质量及尺寸变化状况;弯曲件主要检查弯曲圆角、形状位置变化状况。通过末件质量检查状况以及所冲件的数量、来判断模具的磨损状况或模具有无修理的必要。以防止在下一次使用时而引起事故或中断生产。2.2、模具修理模具修理包括压件

6、过程中的随机维护性修理和计划主动维修。2.2.1 随机维护性修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故障或发生一些影响生产继续进行的质量问题。有些问题可不必将模具从压力机上卸下,直接在压力机上进行维护性修理,以使其能正常恢复工作,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随机维护性修理由模具维修人员实施,工艺员(包括车间工艺员)指导确认,修复后将维修部位内容填写在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上。、模具随机维护修理内容利用储备的模具易损件,更换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已被破损的零件。利用油石或其它工具刃磨被磨损的凸、凹模刃口,使其变得锋利;刃口磨损较大的部位临时焊补修磨等。对拉深模、成形模等进行工作零件的临时抛光,对磨损的压料面的修复,以消

7、除因经常使用,而被磨损表面质量降低的影响。紧固松动了的固定螺钉及模具其他零件。更换卸料弹簧及橡胶垫等。调整模具因磨损而变大了的凸、凹模间隙以及定位装置。更换被损坏了的顶杆及顶料杆等。更换模具其他易损的辅助零件。、计划维修、改造工艺科根据上批压件质量、模具鉴定状态、下序反馈情况、UPAS 评审以及新产品工艺改进状况,每月制定模具维修/改造计划及内容 ,下发模具维修/改造通知单 ,模具维修人员依据模具维修/改造通知单或工艺员口头方案对模具进行改动和主动维5修。维修改造完经试模合格后填写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 ,车间、检验及工艺科进行共同确认。每批压件后操作者根据模具使用状况、冲件质量提出维修要求,填

8、写模具报修单 ,经工艺人员确认后交模具维修组;检验员在“三检”过程中,根据冲压件质量下降情况,提出模具维修要求,工艺人员批准,并制定维修方案,对模具进行早期维修。维修在模具使用完毕后,由模修人员完成;维修完成经试模合格后填写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 。模具维修结束后,如对模具状态无确实把握,需提前试模的,模具维修人员应向车间申请试模,试模由车间安排。职责A)模具正式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或损坏、失效,由冲压车间及工艺科负责组织维修,并填写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 ;本厂无能力维修的,由车间或各职能部门上报工艺科列入工装、模具及备件需求计划 ,工艺科制定维修方案,下发模具维修/改造通知单 ,制造部负责维修备

9、件的采购、制备和外协维修。B)车间对模具进行立项改进的,其模具改造方案由车间制定。涉及到模具关键/主要尺寸变更时,报工艺科确认后实施。C)一般改进项目由车间上报列入工装/模具备件需求计划审批后由工艺科提出改造/改进方案,下发模具维修/改造通知单 ,由制造部安排制造或维修,实施经试模合格,工艺人员确认后填写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 。D)对于重大改造项目,工艺科提出改造方案报告,经主管副总批准后,由制造部组织实施。E)模具的改进涉及到产品设计更改时,由工艺科提出设计更改申请,报技术中心评审确认后进行相关产品设计文件的更改。2.3 模具的保养模具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应贯穿在模具的使用、修理、维护和保管工

10、作各个环节中,模具的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伴随模具的计划维修而进行的保养。 2.3.1 日常保养模具日常保养由操作工实施,模具维修人员确认,保养周期为 1 次/批,压件完后对实施状况、首末件质量及过程压件状况,维修情况、维修部位在冲压生产记录表中作相关记录,作为模具状态鉴定及是否需要维修的依据。日常保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具使用前的检查:6模具在使用前,要对照工艺文件检查所使用的模具是否正确,是否和工艺文件一致。操作者应了解模具的基本的使用性能、结构特点及作用原理,并熟悉冲压工艺操作规程 。检查所使用模具的标示牌是否为完好,使用的冲压材料是否符合工艺要求,防止由于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损坏

11、模具;检查上、下模板及工作台面是否清理干净。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合理,如压力机的行程、压力机吨位、漏料孔大小是否与所使用的模具配套。检查模具在压力机上的安装是否正确,上、下模压板螺栓是否紧固。、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检查:模具在调整开机前,一定要检查一下模具内外有无异物,所冲的毛坯、板料是否干净、清洁。操作现场一定要整洁,工件摆放整齐。模具在试冲后的首件按样件检查,合格后再正常开机批量生产,严禁模具带病工作。模具在使用中,要遵守操作规则,禁止乱放、磕碰,及时清理废料。在工作中,要随时检查模具工作状态,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通知维修人员或工艺员针对问题进行维修。要定时对模具的工作件表面及活动配合面进

12、行表面润滑(导柱、导套、刃口加机油;导板、斜楔机构加锂基脂) 。、模具使用后的检查 模具使用后,要按操作规程正确的将模具从压力机卸下,绝对不能乱拆、乱卸,以免使模具损坏。拆卸后的模具,要擦试干净,并涂油防锈。模具的吊运应稳妥,慢起,慢放。选取在模具要停止使用后的末件进行全面检查。模具使用后的技术状态检查及保养,检查内容见 2.1.1 和 2.1.2。 (具体有:清理上、下模板的安装面,擦拭模腔型面,清除废料,在导滑和工作表面涂油,检查模腔型面是否损坏、导柱导套是否松动,检查压料、退料机构及刃口是否完好,检查压件定位是否准确可靠,检查可见紧固件有否松动,对松动部件紧固;检查可见部件是否有新发现的

13、裂纹等。 )检查完后将技术状态及压件数量情况填写在冲压件生产记录表上,状态合格的要7及时完整地送入指定地点存放,不合格的送模具维修区。2.3.2 定期保养模具要定期根据技术状态情况进行检修保养,以保持模具精度和工作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模具保养周期根据易损程度,分为 A、B、C、D 三类:A 类为磨损快,压件后废料不易清理的模具,主要为切边、冲孔模,三个月保养一次;B 类为磨损快,废料易清理的模具,主要为切边、冲孔模,半年保养一次;C 类为一般磨损,主要为翻边模、整形模、包合模,8 个月保养一次;D 类为磨损较慢的模具,主要为拉伸模、成形模一年保养一次;以此原则,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年初由工艺科

14、根据上一年度模具使用状况,制定全年的模具保养计划 ,每月由工艺科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制定当月的模具保养计划 。模具维修人员根据每月的模具保养计划, 对模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保养,保养完成后填写模具定期保养记录卡 ,并反馈工艺科。定期保养内容: 检查上一批末件形状及表面质量无明显缺陷,和庫存样件相比各部位尺寸精度无降低。清理模具型腔、模具表面的油污、废料,清洁完后型腔喷防锈油;表面漆层刷新。清洗导柱、导套、导板、楔机构、压边圈、导轨上的油污,重新加注新鲜干净的润滑油。检查紧固、定位部件状况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松动部件进行紧固。检查拉延、成形、压料面是否磨损,对磨损部位补焊、研配、抛光。检查压料、

15、缷料部件,对损坏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检查导向、斜楔机构,对磨损、开裂的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检查平时不可见部位是否有裂纹等疲劳损坏对新发现的裂纹区及严重损坏部件,征求工艺人员的意见进行维修。检查冲头、刃口磨损状况,对磨损部位补焊、修磨、更换。检查模板、模架磨损、变形状况,磨损、变形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检查翻边模、整形模的凸、凹模间隙及棱线磨损状况,磨损部位进行修复。检查限位机构状况、检查气动元件状态。2.3.3 模具维修过程中的保养伴随每次模具的线下维修,模具维人员要对模具的其它部位实施保养,主要为彻底8清除切边、冲孔模的废料;擦拭模具,对工作及滑动表面涂油;检查主要部件的状况(包括定位块、定位销、侧销) ,重要问题进行记录,填写在模具维修/改造记录卡的相应栏。2.4、模具的保管模具的管理应:帐、物、卡相符,分类管理。2.4.1 模具管理卡模具管理卡应记录有模具号和名称、材料规格型号、所使用的设备、模具规格及重量、模具使用工艺参数、模具加工件数及质量状况,每批压件后技术状态监定结果,模具修理及改进的内容等,模具管理卡要挂在模具上,要求一模一卡。模具使用后,要立即填写使用日期、制件数量及质量状况,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