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5625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学生姓名:谢勇辉 主考院校:云南大学 指导教师:袁明旭 完成时间:2009 年 10 月 20 日目 录1摘要2关键词2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3(一)忽悠应付,认识不够3(二)若明若暗,言之无物4(三)不闻不问,陈年黄历4(四)不明不白,过于笼统4(五)单打独斗,涵盖面小5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质量的对策52(一)提高认识,多方联动5(二)纳入考评,领导问责6(三)预想全面,保证效果6(四)质量评估,风险分析7(五)统筹兼顾,灵活指挥7(六)制定法规,依法应急7三、如何拟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8(一)拟制目的8(二)拟

2、制依据38(三)拟制内容8(四)拟制原则9(五)拟制程序10(六)编写预案11参考文献15致谢16浅议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提要:2003 年我国抗击“非典”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了 21件专项应急预案和 57 件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97.9%的市(地)4和 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全国预案体系初步形成。然而,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预案也存在着思想不重视,不闻不问,要素不全,简单空洞,修订不及时,涵盖面小等问题,本文就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高预案质量的对策,如何拟制一份详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等

3、问题加以了初步探讨。关键词:预案拟制;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事件突发的高危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2009 年 6 月 26 日新华每日电讯第二版就刊登了 3起突发公共事件:一是“盐城特大水污染事故责任人被公诉。造成近 20万盐城市民生活用水和企事业单位供水被迫中断 60 多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 1100 余万元,二是“石首警方:6.17事件死者系自杀。当时亲属对死因表示怀疑,拒绝火化,围观群众最多时达万人,引发了群体事件” ,三是“高温灼烤华北:天太热了,好像下了火 。6 月 24 日,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范围明显扩大,整个华北大部分地区,包括黄淮、

4、江淮、江汉、西北地区都出现高温。济南已升级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人们缺乏思想准备,带有异常性质,涉及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或国家利益的紧急事件” 。 1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学术界研究的观点,突发公共事件分为重大的自然灾害,严重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 ,2008 年。5重大的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隐蔽性强,突然发生,时间紧迫,连锁反应,危害巨大,破坏严重,群体性强,处理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拟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

5、案,从总体预案到专项预案,从立法规划到预警体系,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快速响应,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应急预案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忽悠应付,认识不够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影响下,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去追求所谓的“政绩”。有的图“出名挂号”,搞“门面工程”,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麻木不仁,见而不管,失察失管,漠然视之;有的把这种费工费时的工作束之高阁,听之任之,为预案而预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的对应急预案统筹规划不好,顾此失彼,造成部门“自扫门

6、前雪”,职能交叉,相互扯皮;有的对应急管理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花拳绣腿,搞变通图应付;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等靠要”问题严重,犹而不决,矛盾上交,依赖传统的会议商讨和上级部署来处置,大大降低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效率和本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二)若明若暗,言之无物有些应急预案开篇扣顶“高帽子”,压力大任务重,中间仅提原则要求,6大话套话,尽说些没用的,结尾是“雾里看花,井中望月”,完全是虎头蛇尾;有些预案内容不深不细,浮于表面,缺乏调查研究,纸上预案与实际状况不符,情况不明决心大;有些预案缺少量化分析,定性不准,随意升级,前后矛盾,解决不了突发公共事件,还有可能衍生出更多的问题;有些预案通篇

7、就是“宣言”和“纲领”,没有情景性的描述和具体实际的操作指导,个中细节偏松偏宽偏软,常常就是“见机行事”、“眉毛胡子一把抓”。(三)不闻不问,陈年黄历季节更替,时间推移,人员调动,形势转变,政策变换,体制调整,社会变革有些预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是“以不变应万变”;有些预案拟制后从未根据情势变化和实际需要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一年又一年,一任接一任,成了“老黄历”;有的预案漏洞百出,误人子弟,胡编乱诌,一到应急场上“救人预案”就成了“害人个案”;有些预案每年仅改改封面,时间,页码,人名和联系方式等,“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组织实地查看,分析研究当前情况,根本满足不了突发公共事件发展的迫切需要。(四)

8、不明不白,过于笼统有些预案废话多,内容缺,在一些需要明确的具体措施上考虑不周,人员没有定,责任没有定,物资没有定,联系方式也没有定,发挥不了预案应有的作用;有些预案结合实际不紧密,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都不强;有些预案对于“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负责人是谁怎么联系东西在哪里”等关键问题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有些预案中涉及的救援人员本人业务生疏,效率低下,考虑问题简单,对处置方法和担负职责心中无数,手上7无招,落实无效,靠的是临场发挥,一时之勇。(五)单打独斗,涵盖面小有些预案除了有对某一类事件应急处置行动外,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他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或连锁反

9、应没有设想或设想不足;有些预案现场设定过于简单,往往仅有一个事发地点或一个单一现场,没有综合考虑到由点及面的变化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对急难险重情形下的应急管理指导意义不强;有些预案缺少部门联动,由某一级政府或者某个部门单独制定,很少与相关部门协调会审,外行人说内行话,实际情况要么是一家之言,一相情愿,要么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要么是相互交叉,“预案打架”。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质量的对策(一)提高认识,多方联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政府要在党委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的认识

10、,将制定完善预案和提高应急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一并考虑和论证。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沟通协调,横纵联动,领导机构要会同应急职能部门,如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疗、防疫、邮电、交通、广电、法律顾问、有关企业和技术专家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未雨绸缪,科学评估,形成合力,制定出措施具体、科学管用的应急预案。(二)纳入考评,领导问责8将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拟制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并层层落实到基层单位、岗位和人员。担负应急管理工作的各类机构,要明确各自担负的权利义务,详细列举机构主要人员、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建立和落实一套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拟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

11、过程中欺上瞒下,玩忽职守,消极应付;对在预防和化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摩擦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酿发社会不稳定的突发公共群体事件等情形的单位和个人,从严追究相关领导人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三)预想全面,保证效果预案制定要充分考虑到突发情况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多变性,既要有总体设想概述,也要有具体情景描述。要分析研究典型实例,吸取经验教训和发挥逻辑想象,对可能由点引起面的变化和引发的次生灾害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仔细推敲每个细节的处置措施,尽可能丰富详细,思维缜密,符合规律,以确保应急救援质量得到可靠保证。要从便于实际操作角度出发,结合现场情况,在救援力量编成部署方面多下功夫

12、,重点把各参战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资源分配和协同动作等步骤要求预先规范清楚,杜绝疏忽遗漏,模棱两可,盲区空白等现象出现,确保一声令下,各司其责,密切协作,拉得动、联得上、完成得了。(四)质量评估,风险分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谋略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应急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势。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必须组织各种力量进行内部评估和专家评估,还要报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审查。评估的9重点是应急法律依据、总体能力、资源利用、力量调配、部门联动和潜在风险等方面,为应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以利于预案修订时选择最优的应急方案。(五)统筹兼顾,灵活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紧急性、关联性、衍生性等特点,影响范围广,造成危害重,应急处置工作往往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千头万绪,稍有马虎,就会造成更大的忙乱和损失。这就需要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综合管控,密切协作;灵活高效,共同出招;把握政策,力争主动;就近用兵,确保重点;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挽回伤亡和损失。组织指挥要搞好几个统筹:一是统筹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社会和谐,二是统筹好平时防范与突发管理,三是统筹好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四是统筹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衍生矛盾,五是统筹好行政干预与其他控制方法,六是统筹好思想、组织、物资、人员和措施,七是统筹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等。(六)制定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