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405595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48工程测量1、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1 )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现场勘探:对测区的人文丰富、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至少 3 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为了减少垂线偏差的影响,高差不要相差太大;因为有通视要

2、求,洞口处 GPS 基线不可能很长,一般要求 300-500m 若小于该值,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照准与对中误差对短边测角精度的影响;按国家规范要求在所选点位埋石。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与工程要求,编制观测方案,以确定所用设备、人员、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2 ) 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线路首级控制网点 2 个,国家三等水准点 1 个,在进、初洞口各布设 4 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设备选择:双频 GPS 接收机 6 台套,数字水准仪 2 台套。观测方案:平面控制采用 GPSC 级网观测,截止卫星高度角 10 度,同时观测卫星数大于等于 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 6,观测时段大于

3、等于 2,观测时长大于等于 4h,接收频率 30s。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 2.0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计小于等于 5.0 米,视线高度为三丝能读数,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等于 3 次。 (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 ) 最终提交成果包括:1)技术设计书;2 )仪器检验校正资料; 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网计算及成果资料; 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程中,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

4、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图根点的检查通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1 )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地物、地貌和图示符号。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成为地物符号。地物符号根据其表示地物的形状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 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他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2) 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

5、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形符号表示,这种符号成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3) 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如河流、道路、通信线、管道等,其长度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成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4) 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成为地区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 2 / 48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地貌: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称为地貌,地貌用等高线表示。(2 )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

6、合曲线,等高线的特征有:1) 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3)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4) 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 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6) 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可以局部中断。(3 ) 通常用图跟导线或 GPS RTK 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作业流程:1)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 野外踏勘、布点;3) 导线测量;4) 平差计算GPS RTK 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

7、:1)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2) 求定测区转换参数;3) 野外踏勘、布点;4) 假设基准站;5) 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4 )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 ) 。3、 某变形监测项目,为了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1 )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

8、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和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2 ) 分析方法包括:1)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2)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性,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3)对比分析; 4)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3 )

9、提交资料包括: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 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的建校资料; 5)原始观测记录;6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 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3 / 484、 某施工测量项目,工作内容包括: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哪些工作?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

10、 GPS RTK 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1 ) 投入设备包括双频 GPS 接收机、测量机器人(如 TCRP1261,TCA2008 等) ,数字水准仪和激光投点仪。1) 双频 GPS 接收机:用于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2) 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3) 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观测。4) 数字投点仪用于控制点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工程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2 ) 激光投点仪竖向传递:1) 用激光投点仪在0.000 层或相

11、应楼层控制点上,进行整平、对中。2) 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代投点层上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投点注记。3) 为了消除仪器的轴向误差,可以在 0,90,180,270 四个方位投点,取其重点作为最终结果。4) 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3 ) 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必须通视,若其放样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 RTK 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

12、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室内等 GPS 信号弱或没有 GPS 信号的环境,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 GPS 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cm 精度) ,利用 GPS RTK 具有很好的优势。5、 某市政工程,在初测阶段,需测绘路沿线 1:500 带状地形图,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需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段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1 ) 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2 ) 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作业流程

13、一般情况下可按踏勘及准备、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地形图测绘、专项测量(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质量检查与验收、产品交付与资料归档的流程进行。(3 ) 在施测过程中,由于测量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会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问题,成为中线断链,应做断链处理。中线断链处理方法:当断链靠近线路的起、止点时,可将断链点移至起点(使起点桩号不为 0)或终点(依新桩号为准) ;当断链点两个桩号差值小于 50mm 时,可将锻炼点移至较长的直线段内,断链可忽略不计,但应在技术总结中说明;断链不应设在建(构)筑物上和曲线内,宜设在直线段的整里程桩处。实地应钉锻炼桩,桩上注

14、记线路的来向、去向和应增减的长度,通常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断链应在各有关资料和成果图表中注明。6、 计算题:计算六边形地块面积。(x1,y1),(x2,y2),(x3,y3),(x4,y4),(x5,y5),(x6,y6) 4 / 48首先平移原点,然后:S1=(x2+x1)*(y2-y1)/2S2=(x3+x2)*(y3-y2)/2S6=(X6+X1)*(Y1-Y6)/2S=abs(S1+S2+S3+S6)7、 控制网布设(布网)方法:平面控制(GPS 测量、导线测量、三角网测量) ;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电磁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 测量)步骤:技术设计(确定控制网等级、确定

15、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图上选点、野外踏勘-埋石-观测-内业计算 -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精度:a、平面:GPS(二三四等、一二级) 、三角(二三四等、一二级) 、导线(三四等、一二三级)b、高程:水准测量(二三四五等) ,四等可采用三角高程测距,五等可采用 GPS 拟合。在应用中根据对象选用不同等级的控制网。一个测区至少应该有 3 个高程控制点。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仪器检验校正资料;控制网图;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所有测量成果及电子图件。8、 地形图测绘(测图)方法:全站仪测图或 RTK 测图步骤:野外踏勘-技术设计- 图根控制测量- 外业采集-内业成图- 质量

16、检查-成果验收精度:a、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图上):一般地区不超过 0.8mm,城镇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 1.5mm,困难地区放宽 50%。b、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大于 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等高距 1/10。C、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 2cm) ,一般建筑物(平面 7cm,高程 3cm)技术流程:a、 接收任务:明确任务来源、性质,开工及完成期限,测区位置及范围,成果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比例尺及等高距,提交成果的内容和要求。 5 / 48b、 资料收集:收集已有的控制成果和地形图。c、 技术设计:根据任务要求、测区条件和本单位技术力量情况,确定作业方案、人员安排和主要技术依据。d、 基本控制测量: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对已知点密度和精度的要求。一般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 GPS 网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e、 图根控制测量:主要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布设直接供野外数据采集所需的控制点。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