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309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倦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 ,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 八面受敌” ,俨然成了“事务型” 教师。教师心理压力过大而当身体不舒服且医生建议治疗休息时,大多数的教师认为一般毛病不会请假占 60.53%;想休息,但迫于压力还是撑着上课占 50.42%;请假休息的只占 2.10%。长期的工作压力教师会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过度的疲劳使老师处于烦躁、

2、焦虑之中,情绪上的波动,很多老师会不自觉地在工作中流露出”来,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这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根据我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分析结果显示,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63的教师感到生活的不快乐,53的教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 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教师的地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历史发展到今天,教师的地位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不同的国家中差异很大。在发达国家,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教师成为一个吸引人的职业,硕士、博士做中小学教师已不鲜见。就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状况来看

3、,社会地位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人还没有真正重视教育,没有真正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并且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作时间与回报不成比例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工作时间超过 12 小时以上的占27.95%,50.80%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9 个小时左右占 40.95%。而只有 4.43%的教师工作时间 8 个小时左右。教师普遍感觉“ 工作太累”。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只

4、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教师的工资,一篇报道中是这样的“工作 8 年了,工资才 1620,其他基本上没有!相比之下,我们这的教师是最惨的了!”如此待遇,给教师的家庭与生活带来的过大过多的困难。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为教师带来了压力现在的中学生都是 90 年代的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特殊,容易养成其性格上的特异性。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如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易养成

5、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社会适应能力差;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而相比而言,中考的压力,对学生的责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师的工作更加复杂与多变,大大的增加了教育学生的难度,随时会面临着对学生管理上无奈与无力,再加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大,教师身上的无形和有形的压力也就越来越重。新课程改革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增强,对教师能力进一步提高,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天对着几十名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学生,既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又要搞好教学,压力不小。 ”而工作上的繁忙也会给家庭带许多不良影响,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音的矛盾给

6、教师带来了过多的压力。如教师往往因为忙于教育别人的孩子而疏忽了自己了孩子,光这一点就足够让很多教师烦恼了。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与烦恼,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职业的多角色冲突导致教师身心问题产生教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在与学生交往中也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教师角色冲突与重叠,由于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紧密地联系的特殊原因,教师处理一些有关学生的问题时就不仅是在其工作时间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及家访也就大多数用到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备课和批改作业等工作在教师休息时间内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有研究者统计发现,教师日均劳动时间为 967 小

7、时。有些学校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更长达 15 个小时,劳动强度之大令人不可思议。在一些农村初中,教师只有工作日而没有休息日,一周上满七天是正常的,如果休息了一天,反而就不正常了。过大的劳动强度,不但侵犯了中小学教师应该享有的休息权,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除了紧张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处理很多班级、学校、社会和家庭问题。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应对家长的咨询等。即便是在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一系列繁重的任务,造成教师精神疲惫、情绪紧张、体力不支。当前社会一致要求教师要做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而且目前的学生大多

8、为独生子女,教师更加注重满足学校、家长们的要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不能不造成教师负担过重,引起各种情绪波动和精神打击的产生。近年来,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各种制度纷纷出现,在改革进程中,在给学生减的同时也给每位教师都增加了压力。检查、评比等从新的学期开始就接踵而至。而教育局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活动也让教师们应接不暇,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教师的生活带来了过大的压力。这些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而言,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适应改革需要的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往往因压力太大而导致心理危机。有的教师甚至把这种危机转嫁到学生身上,导致各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

9、件发生。欠客观的社会舆论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社会公众大多数想法: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教师的罪过。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对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很多媒体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关注教育事业,本来是好事,但是我们也遗憾地发现,部分新闻媒体在有关报道中存在“扬生贬师”的现象,这不但不会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不利于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不利于社会公众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劳动价值,冲击着教师心理,社会对教师的要

10、求和态度导致教师心理压力。从而出现因为社会出现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并可能影响社会对教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这必将妨害教师正常心态的保持,从而产生压力。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被夹在升学率与“减负”之间,应试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探索之间、社会和媒体的捧杀之间,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和冲突,从而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职业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处于全社会舆论的焦点当中,于是许多教师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长此以往心理问题自然就产生了。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仍然较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压力。

11、初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对策(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据有关数据统计,教师英年早逝、重病缠身、长期住院的事情等等在近几年特别的多,尤以中老年教师得腰椎、颈椎病的特别的多,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在其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也就尤为重要。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因而,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亟待解决,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要

12、认识、掌握、改变自己的劳动对象,承担着把人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历史重担。只有认识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才有工作的信心和动力,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具有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情。只有当自己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时,才能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努力来实现预期的目标。目标实现可以建立自信,体验成功;并且在失败时也不至于被失败所压倒。相反,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往往因期望值过高而遭到失败,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和降低抱负水平,妨碍今后的努力程度。因而,教师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恰当的自我评价,才能让成功多于失

13、败,才能产生乐观的情绪,工作也才会有成效。有健全的人格,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要稳定、乐观、积极,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生活要有情趣、动机纯正高尚、兴趣丰富稳定、性格开朗、襟怀坦白,有同情心有道义感。要与周围的人们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关系,人际交往要积极和谐,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教师承担着社会的多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角色间因责任和任务而矛盾重重,常会使教师深陷多种困惑之中,就会急躁、烦闷、恐惧、失去自信,引起多种的情绪不良反应。这时就应该去找同事、朋友、同学等去倾吐、去正当的宣泄,这样自己苦闷的心情会得到缓解和减轻,失衡的心理也可能逐步地得到恢复。有较强的

14、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能正视压力和挫折,不自暴自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的产生。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如:接受别人的劝告、迅速离开现场、先冷静一会儿再做处理、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等。这些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的方法。如果不快的情绪得不到排解和释放,不但对工作学习不利,而且对心理健康十分有害因一时的冲动,往往会说出过激的语言、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会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损失。因而, 。每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负面情绪立刻会增长。此时,可以听听轻音乐、打打球、跑跑步、到野外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风光等。这样也能减轻压力,

15、缓解情绪。能不断地自我学习,并能迅速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学校要对教师应对压力的提供帮助首先,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内在环境,校领导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与工作上的各种难题。要为教师创建一个合理竞争与评价机制,保证教师稳定与积极的工作热情;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尽快的融入到教育这个行业中;积极解决教师的生活上的困难,如子女上学教育问题,家人的工作等等,体现对教职工的关心爱护,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合理协调学校与社会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等各方面关系,为教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其次,在改革措施中,都要考虑到

16、“教师心理” ,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目前而言,无论是新课改还是教育法规的出台,大多数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学生的身上,对教师的承受能力有所忽视。在课改或教育法规的实施中,不但为其实施带来了阻力,更是给教师更大的压力。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提高教师工作待遇,给教师一个物质上的公平评价。才能有利于吸收大量的优秀人才,更解决教师的职业压力;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全面的评价一个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勿使考核干扰了教师工作的大方向,使本来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简单的机械性劳动。最后,要联合相关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心理测验与调查,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及时的了解教师的当前状况,时刻把握教师的心理变化。学校可以定期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相关机构进行联系,保证有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定期开展各种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从正面对教师进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