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303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及防治核桃细茵性黑斑病近年来危害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结合生产实践,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进行总结,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又称“核桃黑”,是世界性核桃病害,我国各大核桃产区均有发现,且近年来危害严重程度有增加趋势,甚至严重威胁部分产区的核桃安全。该病 侵染植株受害率达 70%90%,果实受害率 10%40%,严重时达 65%以上,造成果实变黑、腐烂、早落、核桃仁干瘪,出仁率和含油量均降低, 严重影 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1 病原 该病由黄单孢杆菌属的核桃黄极毛杆菌(

2、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所致,此菌属专性寄生,只能侵染核桃属树种。菌体短杆状,0.5m2m 或 0.3m0.61m,极生单鞭毛,有荚 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标准培养基分离培养时产生黄色素。生长最适温度为 26.732.2,最高临界温度为 37.2, 最低临 界温度为1.1。 2 发生规律 病菌在休眠芽和雄花芽内越冬,也有少量在病枝、病果和昆虫体上越冬。随着芽和雄花序的生长,细菌繁殖并侵染周围健康组织,形成细菌浓溢,随雨 水、昆虫传播到其他易染病的组织中,流动水是细菌扩散、侵染的主要条件,在湿润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早春幼果很小时

3、,多雨潮湿对坚果的危害最大。细菌浓溢 中的细菌可在干燥环境下存活数周, 但在阳光直射下仅几天就死亡。核桃展叶期和开花期易于感病,病菌借雨水和昆虫活动进行传播, 首先侵染幼嫩叶片和花粉,再 由叶片和花粉传播到枝条及果实上, 细菌从气孔或昆虫、日灼、冰雹等造成的伤口侵入。 花木网站3 危害症状 病原细菌可侵染叶的所有组织:薄壁组织、中脉、侧脉、细脉、叶轴及叶柄。病斑在薄壁组织内呈褐色到黑色,直径为几毫米,外围有一条黄色晕圈。 在叶柄上呈细条状,随叶生长,大量病斑和条斑或叶缘侵染引起叶畸形,但一般不脱落,宿存在树上,仅在受害极为严重时小叶死亡脱落。果实感病后,外围有水浸 状晕圈,迅速扩大变黑, 在潮

4、湿的情况下病斑表皮裂开很快分泌出细菌浓溢。幼果发病时,内果皮尚未硬化,病菌向果内扩展可达核仁,导致全果变黑,早期脱落; 果实长到中等大时,内果皮硬化,病菌只侵染外果皮 ,但核仁生长也受影响, 成熟后核仁呈不同程度干瘪状。枝条感病,枝条表皮呈细条水渍状病斑, 随着生长病斑 扩散至表皮一周,枝条逐步变黑坏死。 4 防治措施 4.1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栽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树体生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2 预防保护,清除菌源 生长季节,发现病枝、病叶和病果,及时剪除烧毁,休眠期结合修剪剪除和清理病叶、病枝和病果,并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指导方针。通常在萌芽前后及展叶期以喷洒含铜制剂的方法进行预防,发病时及时防治,方法如下。 核桃发芽前期,喷洒 1 次 35Be 石硫合剂,地上地下需全面均匀喷布, 以杀死越冬病菌和虫卵,减少浸染菌源。在核桃展叶期,喷洒 1:0.5:200 波尔多液,能保护树体, 对细菌性黑斑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在发病初期,用 1000 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倍液或 77% 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喷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预防虫害,减少病原细菌浸染途径。在虫害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核桃举肢蛾严重发生地区, 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和传带病菌的媒介,达到防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