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5202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认真搞好命题分析,努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刘正前一、命题分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及200911 年湖南省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标准 ,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命题体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同时也考虑益阳市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命制试题,充分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使试题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有利于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并充分考虑试卷的有效度、信度、区分度、难度、教育性等要素。所命试题全为原创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民族

2、团结教育和生命与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达成情况。1、严格命题标准,体现一考两用特征。试题严格按照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2011 年湖南省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标准的要求命制,充分考虑了益阳市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际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无论是从试题的内容到试题的叙述,还是从试题中体现的思想到试题的背景材料,都力争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试题覆盖面广,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初中毕业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毕业水平的程度,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区分度较高的试题(如第 10、18、19 题) ,以利于各类高中学校的招生选拔。2、

3、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体现试题的时代性。与社会发展同在,与时代精神合拍,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是思想品德学科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本学科的生命力所在。本套试题紧密联合时政热点,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社会热点和政治生活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心怀天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如第 5 题的背景材料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第 10 题选取的材料是“十一五”期间,我们湖南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的情况。而第 20 题,则是以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为背景材料,这

4、样可以让学生从全国到一个省再到少数民族,全面了解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使学生产生一15种强烈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3、贴近学生实际,突出试题的生活化和实践性。本套试题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选材尽可能的做到新、精、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背景材料设置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判断分析,从而得到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如第 8 题、第 9 题、选取的材料是当时影响老百姓生活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是学生相对熟悉又对学生及其家庭关系密切且影响较大的问题,

5、以此为背景材料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与重视,尤其紧接着第 9 题选用了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整治力度的加强,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让学生即要看到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危害老百姓生命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更要看到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从而树立对党和国家的信心。第 16 题以中学生王超的事例为背景材料,王超的情况实际上是广大初中生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材料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试题巧妙的设问“你觉得王超会和妈妈谈什么呢?”让学生置身材料之中,认真的去思考应该怎样和妈妈进行正确的交流、怎样和妈妈成为能讲心里话的“朋友” 。非常巧妙的对学生有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6、。第 17 题则以前不久在我们益阳市发生的食盐抢购风为背景材料,告诉学生当自己 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用法律的武器去捍卫。这些材料都来自于我们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能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4、立足地方特色,彰显试题的个性化尽量挖掘本地典型事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彰显试题个性,这是本套试题的又一亮点。本套试题,不仅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而且在选材上注重地方特色的体现,在学生熟悉的材料、情境中命制试题,增强试题的鲜活性和趣味性,这样即可提高学生学品课的积极性,又可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应用价值,在考试中实现思想品德

7、课程的德育功能。如第 13 题,选用我们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乡的火灾事故的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对象中体验情境,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火灾事故的发生。再如第 18 题,选取益阳市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人和事中去感悟、去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社会,关注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让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5、注重正面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因此,本套16试题特别注意试题本身的思想性,旨在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如第 4 题,引用在汶川地震中双腿高位截肢的学生张春梅坐在轮椅上微笑着上体

8、育课的情景,引导学生们在春梅的笑容中去领悟应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 7 题,引用初中学生中最普遍的行为之一:上网。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应如何正确交友,保护自己。第 18 题,通过对益阳市首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侯守平事迹的介绍,设问:从这个普通农家妇女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提练有效信息、认真分析、综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 20 题的第(4)问,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人阿里木靠卖羊肉串资助上百名贫困生事迹的

9、了解,设置“请你替受助学生对阿里木说一句心里话。 ”既引导学生要学习阿里木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感恩。6、巧妙设问,彰显试题的综合性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为此,我们的教学和考查都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以及知识三维目标为目标,所以在命题时,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这一特点,着重在“分析说明题”和“探究与实践题”中设置了相关材料,并巧妙设问,使三维目标的考查达到有机统一。如 19 题分析说明题,两则材料,设计了 3 个小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3)为了“中国的崛起”你应该怎么做?这三问既

10、包括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包括了对学生价值观和能力的考查,有知识理解层面的设问,也有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情感的升华。第 20 题是探究与实践题,共两则材料,设 4 个小问:(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2)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中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4)请你替受资助的学生对维吾尔族人阿里木说一句心里话。也是通过 4 个问题的巧妙设计,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行为的正确引导,尤其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通过解题,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加强板块间知识的有机结合,坚持能力立意

11、,注重能力培养。第 7 题,是道德与法律的有机结合;第 11 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第 18 题,是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国情教育等知识的结合;第 20 题,第3 问是民族团结与道德教育知识的有机结合等等。17这些试题的设计都突出了对学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整合、内化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培养,力求展现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和民族团结五方面的综合素质。二、对症下药,打造高效思品课堂,让思品课堂活起来(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对教材理解不到位:(1)对每节课所教内容把握不够(2)对教材(三年)的整体把握不够2、重知识目标,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

12、、态度、价值观目标3、能力意识淡薄,几乎没有方法的指导4、生活化体现不够,只教教材的现象很普遍、很严重(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1、走进课标,让课标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讲,“三维”教学目标不是独立的三种要求,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来讲,知识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了知识也就没有了能力,也很难有真正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不是不要知识,强调的是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关键看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对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增强

13、情感体验的过程。但同时,知识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换句话讲,为了一定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就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作支撑。说知识目标是第一位的,可能道理就在于此,失去了知识目标,其他目标也就很难真正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思想政治观点为主体,是最终目标,是优先设计的目标。但是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为了升学率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知识目标上,忽视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甚少。这样导致在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老师成了教书的机器,学生成了接收的机器。把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考试过关,把得高分放在首位。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整个教学过

14、程显示呆板。长期下来使学生养成了对政治学科的反感心理,认为思想品德课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平时不上心,考试才临时抱佛脚,教学效果不乐观。2、吃透教材,用好教材(1)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分清哪些是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这样便于自己在教学中能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8(2)从微观上吃透教材:每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教学方法的设定;教学过程的预设等。3、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要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必教。”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

15、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而且学得更容易、更快乐、更积极、更主动。”他们都强调了一个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教师过多的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着填鸭式的“灌” 。这样的后果就是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厌倦了课堂,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吸引力、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坚持能力立意,要强化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教会学生 A、掌握自学阅读的方法 B、掌握做笔记的方法 C、掌握记忆的方法 D、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

16、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教会了学生方法,也就等于给了学生解题的金钥匙。不管考试的题型如何变化、不管材料来自哪里、如何变化学生都能从容面对、迎刃而解。(2)要注意板块之间知识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考命题一直遵循“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以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命题时,我们都设计了一些试题来对考察学生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整合、内化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 11、18、20 等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衔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也就是要求学生要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然而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着“只会背书不会说话”,“只会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