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危害专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5154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的危害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网络的危害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网络的危害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网络的危害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网络的危害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的危害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的危害专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的危害专题为青少年远离网络危害提供保障日前,解放日报的报道“网络游戏勾了他的魂一位大学生的网络蜕变”一文发人深省。一位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因为迷上了网络游戏,荒废学业,不仅对逃课“渐渐感到麻木了” ,而且对老师、父母的规劝从充耳不闻,发展到欺骗撒谎,常常昼伏夜出,在网吧通宵达旦。正如他自己所说:“网络游戏让我身不由己,平日里和同学们对话也感到越来越困难,只有在游戏中我才会两眼放光,不支持我玩游戏的人,我会突然地仇恨他,包括父母” 。 直到母亲拧开煤气开关自杀,才使他如醍醐灌顶,翻然悔悟。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这是一个沉重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这样的教训一再发生。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是成人

2、了,都禁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更不要说本来就玩性十足,没有自控能力的中小学生。一旦迷上了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一些学生便如吸食毒品一般,被勾去了灵魂,无以自拔,或者弄垮了身体,或者被迫退学,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对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对社会何尝不是潜在的危害?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游戏对于心智不够成熟的年轻人而言,确实是很难抵御的,大学生也需教育和引导。全国政协常委、上海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说,希望年轻人既要会“进网” ,也要会“出网” 。不会“进网”的人不是个现代人,同样,不会“出网”的人也很难成为一个高尚而有成就的人。最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

3、道德建设。其中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须和紧迫的。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然而多如牛毛的网吧认真执行的有多少?笔者以为,虽然对新增网吧已停止审批,但对营业网吧仍应加强整治,对无证照黑网吧应严查取缔;其次应加强监管力度,而且对进入网吧的年轻人应该有个时间限定,不能听之任之;其三,学校、家庭都应有“预警”机制,一发现苗头便予以干涉、阻止,不要等孩子深陷进去,问题相当严重了,再来阻止。上面那个大学生,沉湎网络游戏一年后,数门课红灯高挂,学校才告之家长,如果学校与家庭多一些沟通、联系,何至于发展至此?但望这件事能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举一反三,筑起一道让青少年远离网络

4、游戏危害的屏障。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大当邱成伟(音)向警察局报案说,他的网络游戏虚拟装备“屠龙”(韩国游戏传奇 3中的一种装备)被盗时,他遭到了警察的嘲笑。于是,这位 41 岁的网络游戏玩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他用一把实实在在的匕首,扎死了偷走他“屠龙”的那位网友。法院可能会因此判处邱死刑。这一事件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开始关注迅速发展的网络游戏业对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所造成的影响。据估计,中国目前有 4000 万网络游戏爱好者。由于玩游戏引发自杀、过度疲劳猝死以及因虚拟资产引起争端等现象时有发生。邱丢失的“屠龙”被人以 480 英镑的价格出售,这一数额远远超过了中国人的平均月

5、收入。警察告诉邱,对于他的游戏装备被窃,他们也无能为力。网络财产案件很难处理,因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性和所有权不在现有法律保护范围内。据估计,中国目前互联网用户已超过了 1.2 亿,比 2002 年翻了一番,其中超过 1/3 的网民是游戏爱好者。这也是网络游戏成为当今最赚钱行业之一的主要原因。过去两年,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收入以每年超过 40%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曾宣布,中国很缺乏网络游戏开发人才。信息产业部估计,中国需要 60 万名游戏技术人员才能打败外国竞争。然而,网络游戏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报纸充斥着与网络游戏有关的犯罪活动及悲剧事件。如今年 1 月份,一位

6、 13 岁的小男孩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自杀。去年 3 月份,重庆市的两名学生由于玩了整整一夜的网络游戏,竟在回家过铁路时趴在铁轨上睡着了。另据报道,一位沉溺于游戏的玩家因连续玩了 20 个小时而猝死在电脑前。网络的四大危害一、网络游戏。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过亿,比 2002 年翻了一番,其中超过1/3 的网民是游戏爱好者。相当一部分是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也是网络游戏成为当今最赚钱行业之一的主要原因。网络游戏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的报纸充斥着与网络游戏有关的犯罪活动及悲剧事件。如今年 1 月份,一位 13 岁的小男孩由于沉迷

7、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致难以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而自杀。去年 3 月份,重庆市的两名学生由于玩了整整一夜的网络游戏,竟在回家过铁路时趴在铁轨上睡着了。另据报道,一位沉溺于游戏的玩家因连续玩了 20 个小时而猝死在电脑前。此外,还有很多关于虚拟财产失窃引发犯罪的报道。网络游戏使许多青少年沦为网瘾少年的严峻事实,认为这种被人称为“电子海洛因”的东西,正蚕食着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

8、隐患。二、网上垃圾信息。网络中的大量垃圾信息,往往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网络是一个“功能齐全、政治化的自由社会,它吸引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公民,同时也吸引许多坏人、盗窃分子、诈骗犯和故意破坏分子。网络上的信息可谓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网络信息中对青少年危害最甚的首推“黄色信息” 。青少年的性意识正处于由被动走向成熟的时期,性信息对他们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浏览色情网站,使得一些人注意力过于集中于性方面,产生性冲动和性幻想,精神萎靡不振,影响身心发展;青少年经常查看色情网络的内容,时间长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性道德观念,甚至接受“

9、性解放” 、 “性自由 ”的观点,追求性刺激。在我国,建国以来就对一切色情的东西及其传播方式,进行了严格控制,人们与色情接触的机会有限。而对色情的鄙视,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当色情内容通过网络出现在生活中的时候,对人们心理冲击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以色情画面来吸引观众、达到赢利目的的黄色网站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多。色情网站对青少年危害比较大,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控制能力较差,一旦迷上了色情网站,很容易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的青少年访问色情网站,若没有指导很易误入歧途;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而淡化了正常的日常交往,长此以往会形成行为障碍,严重的甚至产生

10、自闭症。如何防止色情网站毒害青少年的问题,各界人士(尤其是家长)一定要重视。三、聊天与 BBS。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青少年的生活心态和交往方式,并且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青少年追求新奇、方便的心理,以及不拘泥于传统习惯、文字规范的作风,是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 “网络流行语 ”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但是,不上网的人却往往不知其所云。因为“ 网络流行语”大多在使用上具有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往往是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四、网络消极文化的侵蚀。网络是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这

11、里汇集交织,网络使用者轻易就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很容易陷入一种迷惘的境地。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很不成熟,缺乏“免疫力”,极易受到其他外来思想的影响和冲击,长期浸泡在网上,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西方外来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渗透,受到腐蚀,盲目信从。同时,西方那些享乐、奢侈、冒险、刺激、性解放、性自由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喜欢猎奇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容易使他们艳羡、认同并摹仿,产生冲动和迷失,引发对现实的不满,进而丧失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和意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占据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随着西方文化通过网络的传播,其价值观念正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12、,西方的价值观轻而易举地影响当今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理想信仰.对于崇尚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将面对网络文化的严峻考验,少数控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很有可能因价值观的错误而埋下犯罪的种子。络严重危害未成年人心灵 谁为孩子撑起保护伞?“我已不知该如何去挽救孩子。”家住海口市文明东路的一位母亲噙着眼泪说:“网络勾去了孩子的魂,我已有半年没看到孩子的笑容” 网络严重危害孩子们的心灵,拿什么来拯救孩子?经营者,你守规了吗 走进网吧,大多能看到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告示,但许多经营者置之不理。近年来,我省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屡禁不止。去年,海口市共查处 70 家违规网吧,其中 80%的网吧有接纳

13、未成年人现象。今年 3 月份,我省文化市场稽查部门共查处违规网吧 82 家,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仍是最大问题。 目前,全省正进行网吧的全面整治。但近日,记者在暗访几十家网吧中发现,仍有许多网吧业主为未成年人大开方便之门。公安部门为许多网吧安装了实名管理系统,规定需上网者持身份证办卡上网,但不少经营者办了一些公共卡,专供未成年人使用;有的桌面上布满了网络游戏的快捷方式,还专门设好了游戏联网操作;有的网吧主页一打开,就不断“蹦”出黄色页面;有的网吧还提供方便面、饼干,使小孩可以通宵达旦地沉溺于网络中。 为何众多网吧业主敢铤而走险?府城某网吧经营者一语惊人:主要挣的是小孩的钱。那位伤心的母亲说,许多网吧

14、经营者为利益昧了良心,将心比心,他们自己的孩子被网络所害,也能无动于衷吗?老师,你如何教孩子 海口市某小学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学生逃课去上网学校还能管住,但在课余时间却无能为力。省教育工委的一位负责人指出:这种观念反映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校要做的不仅是管,更重要的是引导。 一位初中学生说:“同学们一下课就在聊最新的网络游戏,我如果不去玩,跟同学就没什么话可说。”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校很少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许多学生反映:上完课后,很想放松身心,但除了网吧,他们很少能找到别的娱乐活动。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医师岳筱雯认为,学校过分

15、强调分数,也是导致学生喜欢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学习压力大,而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解脱;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校容易受冷落,但在网络游戏或聊天中,他们可以找到成就感、得到倾诉。 一些教育人士呼吁:多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引导学生,教育他们辨别良莠。家长,你的管教方式对吗 为阻止儿子上网,在海口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魏女士曾 5 次在网吧用凳子打儿子。如今,儿子变得性格孤僻、有逆反心理,甚至因为害怕,已不敢和母亲一块吃饭。面对记者时,魏女士后悔不已。 一些家长因对孩子痴迷于网络束手无策,去找心理医生帮忙。心理医师岳筱雯的一番话让记者震惊:绝大部分小孩不是因为上网导致了心理疾病,而是在上网之前

16、就有了心理障碍。岳医师解释说,一些父母只知道管教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孩子很少沟通,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情感的需求,容易产生悲观、失落的心理,只好到虚拟的世界里寻找情感的出口。 另外,一些家长在发现小孩上网后,以打压的方式禁止,孩子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岳医师提醒家长:“打骂只会使小孩离你越来越远,应多给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培养子女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沉迷网络游戏危害身心健康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回宿舍休息等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 700 万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