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抗旱预案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405032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市抗旱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淮南市抗旱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淮南市抗旱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淮南市抗旱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淮南市抗旱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南市抗旱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市抗旱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南市抗旱预案 http:/ 2006 年 6 月 5 日第一章 编制说明 本方案编制坚持宏观、微观相结合,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系统分析,把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有机相连,考虑行政干预力度和充分利用、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和机电设备保有量相对较强等方面优势的特点,把强化调度,加强组织等方面当作重要措施,力争使抗旱预案在指导抗旱工作发挥最佳效果。本方案编制所需数字,主要采用 2000 年度水利统计报表中数据,2000 年统计中没有的数据,则采用近年的水利年鉴及防汛抗旱手册中数据。本方案重点参考了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安徽省水利年鉴、淮南市水利志等书刊。淮南市防汛抗旱办公室第二章

2、 基本情况 淮南市地处沿淮,淮河流经其间长达 87 公里,处在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水旱灾害比较频繁,境内地形是南高北低中间洼,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中部为河湖洼地。降水量适中,但年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雨为 920 毫米,主要集中在 6 至 7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50%,多年平均蒸发量 1615.8 毫米,平均气温 152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300 小时,无霜期 219 天.境内洼地较多,有西淝河、焦岗湖、架河、东淝河、高塘湖等。土壤平原为砂姜土,洼地为沙壤土,山丘岗地为黄粘土。全市总土地面积为 212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7 千公顷,人口 200.42 万

3、人,其中:农业人口 108.8 万人,作物种植以小麦、水稻为主,水稻面积 60 多千公顷,兼种花生、大豆、油菜等一些经济作物,2000 年全市财政收入可望达到 13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2150 元。我市地表水资源不太富裕,根据安徽省淮南市水资源规划,年平均面雨量 883.6 毫米,年径流深 238 毫米,地表水资源总量 5.1 亿立方米,人均年水资源 272 立方米,在丰水年(1965 年)点雨量为 1522.6 毫米,年径流总量为 7.7 亿立方米,在干旱(1978 年)点雨量为 483.6 毫米,年径流 2.5 亿立方米。我市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为富裕,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第四沉积层,南部丘陵

4、区地下水含量较少, 正常年补给量达到 3.8 亿立方米。 淮河是我市重要的水源,我市 97%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来自淮河,根据鲁台孜年流量资料计算,淮河经鲁台孜入境客水,多年平均为 213 亿立方米。我市有各类机电站 1025 座,总装机容量达到 7.39 万千瓦,其中:灌溉站和排灌结合装机容量达到 6.49 万千瓦。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88.87 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92%。旱涝保收面积达到 72 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 74%。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淮南市自然灾害频繁,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水旱灾害一直困扰着淮南市经济,影响工农生活和人民生活。特别是近

5、年来,淮南市主要水源淮河的水资源日趋紧张,全市机电设备老化、渠道及其配套设施多年失修等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我市旱灾的威胁起来越大。90 年代以来我市连续出现多次干旱,给我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抗旱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第三章 蓄水情况 今年相对往年降水相对较多,去年 11 月至今年 3 月份,比常年增加 30%左右。到 3 月1 日,我市在不影响防汛的情况下,沟塘库坝都储蓄相对充足的水量, 3 月 1 日,淮河、茨淮新河、焦岗湖、西淝河、架河、港河、泥河、高塘湖、瓦埠湖、人工河-永幸河等河湖洼地蓄水位也相往年高出 1 至 2 米。据初步测算,全市各类蓄水工程共计蓄水约 1.5 亿立方米,其中:内

6、河湖洼地蓄水 1.3 亿立方米,沟塘坝蓄水 0.11 亿立方米,小水库蓄 0.09 亿立方米。其中:丘陵区 0.15 亿立方米,平原和圩区蓄水 1.35 亿立方米,这些为今年提供一定的水源保证。第四章 作物需水测算 我市有耕地面积 97 千公顷,其中:水田 69 千公顷,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水稻、大豆,为计算方便,将我市灌溉作物组成概化为:麦-稻和麦-豆,比较符合我市实际。一, 作物需水在这里重点分析水稻、小麦、大豆三种作物不同期需水情况。具体分析成果见表。 二、作物灌溉水量采用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分析成果,计算出各月水稻、小麦、黄豆三种作物各月灌溉用水量,具体水稻各月需水量计算见表 2-1,小麦

7、各月需水量计算见表 2-2,大豆各月需水量见表 2-3。表中水利用系数采用 0.6。1水稻灌水计算:泡田用水按 130mm 计算,田间渗漏量取 1mm,通过表 2-1 计算出水稻在保证率为 50%、75%、95%时灌溉定额为 6415 立米/公顷,8175 立米/公顷,11150 立米/公顷。单位:毫米 水稻灌溉用水量 2小麦、灌溉水量计算田间需水量根据省水科所的农水试验站-五道河试验的资料,降雨利用系数参照安徽省水利科技83.1 期“淮北地区旱作物的灌溉“及其他有关试验资料,计算在保证率为 50%、75%、95%时,小麦灌溉定额分别为 3075 立米/公顷、3550 立米/公顷、3900 立

8、米/公顷,保证率为50%、75%、95%黄豆灌溉定额分别为 1450 立米/公顷、1675 立米/公顷、2900 立米/公顷。单位:毫米 小麦各保证率净灌溉水量计算成果表三、灌溉区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根据统计资料及水利年报中有关数据计算,得出我市 2000 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 88.87千公顷,其中:平原区灌溉面积 74.64 千公顷,圩区灌溉面积 8.12 公千公顷,丘陵区灌溉 6.11千公顷。根据统计表分析淮南市农作物种植比例,得出不同区域作物占灌溉面积比例,为便于计算,将夏粮简化为水稻、大豆两种作物,计算结果如下:平原区水稻灌溉面积 57.33 千公顷,大豆灌溉面积为 7.31 千公顷;圩

9、区水稻灌溉面积 6.27 千公顷,大豆灌溉面积为 1.87 千公顷;丘陵区灌溉面积为 4.73 千公顷,大豆 1.39 千公顷。根据本地小麦没有全部进行灌溉的实际情况和统计资料分析,在 50%、75%、95%保证率情况下,取小麦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为 30%,计算出各区小麦灌溉面积如下:50%、75%、95%情况单位:用水量 亿立方米 面积 千公顷 小麦灌溉面积按有效灌溉面积 30%计算下,平原区为 22.39 千公顷,圩区为 2.44 千公顷,丘陵区为 1.83 千公顷;根据以上数据和各种作物在不同保证率下的灌水定额计算各月作物全市灌溉用水量如下表75%保证率各月用水量计算表单位:面积

10、 千公顷 用水量 亿立方米 注:小麦灌溉面积按有效灌溉面积 30%计算 95%保证率各月用水量计算单位:用水量 万立方米 面积 千公顷 注:小麦灌溉面积按有效灌溉面积的 30%计算分析表 3-1、表 3-2、表 3-3 计算结果,我们得出作物需量主要集中在水稻,50%、75%、95%保证率下,年内最大月用水量为 2.35 亿立方米、1.95 亿立方米、3.01 亿立方米。年需用水量为5.64 亿立方米、6.75 亿立方米、9.29 亿立方米。第五章 可利用水量计算 根据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分析,我市可利用的水源主要有:过境水有淮河,境内有架河、西淝河、焦岗湖及小水库、塘坝等蓄水,与其他市共用的有瓦

11、埠湖、高塘湖、茨淮新河等,通过计算在 50%、75%、95%情况下:过境水可利用量分别为:23.15 亿立方米、24.39 亿立方米、21.22 亿立方米。当地水可利用量分别为 2.55 亿立方米、2.09 亿立方米、0.69 亿立方米,合计可利用水量为 26.72 亿立方米、27.49 亿立方米、22.88 亿立方米。通过规划中的平衡计算,考虑到城市工业、生活及农村乡镇企业、人畜饮水等方面用水,水资源规划中对可利用水量进行分配,农业在 75%、95%情况下,可分配水量分别为 5.69 亿立方米,6.03 亿立方米。以此为依据计算各月用水量,具体各区机电设备保有量、用水量计算及分配见表第六章

12、供需水平衡计算 我市机电站保有量较大,由表 4-1 可以看出,全市灌溉站和排灌站总装机 72.51 千千瓦,一级站灌溉提水灌溉能力约为 200 立方米/秒,最大月提水量可达到 3.9 亿立方米,因此,只要水源有保证,不考虑配套等因素影响,在任何保证率情况下,机电站都能满足作物灌溉。所以本预案把抗旱工作重点放在考虑水源的供给能力分析上。综合以上计算成果,对各区可供水量与作物需水进行平稳计算,得出表 6 计算成果,由表 6 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水年(即保证为 50%),我市各区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作物灌溉水源全部得到保证。在半干旱年(保证率为 75%),全市供水量和用水量相比有一定不足,相差为 0.8

13、2 亿立方米,部分地方用水将发生紧张。但是我们由于供需水量相差缺口不大,只要适度进行调济,水源及水利设施仍能基本保证灌溉需要。特别干旱年(保证率为 95%时),我市沿淮夏季淮河的水位将降至 16.5 米以下,淮干淮南段进水流量在作物用水高峰时将出现小于 100 秒立米的流量。据表 6 分析,在保证率为95%时,全市灌溉可供水源水量与实际作物灌溉需求相差 3.12 亿立方米,有一半以上耕地作物的灌溉水源不能保障,特别是一些沿南部山丘区,北部及西北边缘区将会出现十分严重的旱情。南部农村将有 3 万人的人畜饮水产生严重问题。农业灌溉用水平衡计算表第七章 城镇供水 我市有重要城镇 17 个,其中:凤台

14、 4 个、潘集 4 个、大通 3 个、田家庵 2 个、谢家集3 个、八公山 2 个、毛集 1 个。贴近城市、工矿区,并利用城市、矿区、电厂自来水供水的城镇有洛河、望峰岗等 11 个,这些城镇供水没有问题,水质、水量基本都能保障,自已建设自来水厂的有凤台城关、九龙岗、大山、毛集等 3 个,这些城镇的自来水厂都是取地下水,水源有保证,只设备能保证正常运行,城镇供水不会出现问题,还有马店、高皇、上窑等 3 城镇无系统供水设备,居民吃水大多采用打井浅层地下水,供水水源保障性差,水质也有问题。通过多年实践,正常年和一般干旱年,这些城镇饮用水基本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当出现较大干旱,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小井

15、无水,城镇供水也将出现较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第八章 抗旱措施 (一) 进行科学调度 合理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合理调度使用水源,是搞好抗旱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水源。当水源、电力充足时,各泵站要进行 24 小时值班,加强监控,确保机组满负荷运行,保证 88.87 千千公顷的农田灌溉需要用水;当旱情严重,电力供给紧张时,采用对城市工厂、乡镇企业用电进行控制,即“压工业保农业,压近郊保边远,压城市保农村“,当水源十分紧张时,根据抗旱服务对象重要性大小,按照生活用水、电力生产用水、蔬菜口粮作物、经济作物用水、一般粮食作物用水、工业生产用水顺序,确定水源先后使用

16、顺序。要特别注意边远地区如杨村、尚塘、芦集等地 10 千千公顷的易旱地区抗旱灌溉,以大局为重,遵循“先远后近,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安排好灌溉用水时间。(二) 加强科技推广 发展节水灌溉新技术 一要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特别是做好去冬以来兴建的节水灌溉工程扫尾,确保工程灌前发挥效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二要大力推行控制灌溉等非工程节水措施,减小水稻灌溉用水,提高水稻产量。三要建立墒情测报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四要推广运用具有抗旱增产效果的“旱地龙“,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能力,同时增加作物产量。(三) 做好抗旱服务 建立健全抗旱服务组织当发生较大干旱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资金、油料、电力供应等问题,水利部门要组建和完善抗旱服务队,深入抗旱前线,维修机电设备、运送抗旱器材、做好后勤服务。同时,组织抗旱器械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