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5003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建筑门窗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门窗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近年来,我国建筑门窗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层化的产品结构体系,建成了以门窗专用材料、专用配套附件、专用工艺设备、多品种协同发展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门窗生产国之一。 中国建筑门窗二十年建筑门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建筑门窗作为我国古代灿烂建筑文明的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现代建筑门窗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以钢门窗为代表的金属门窗在我国已经有九十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当代建筑门窗发展的黄金时代,是 19812001 的二十年。我国建筑

2、门窗的调整发展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调整发展的形势下出现的,是在工程建设日新月异的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结构体系,建成了从门窗专用材料、专用配套附件、专用工艺设备、多品种协同发展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产量最多的建筑门窗生产大国。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采用新型,先进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建设专业科技队伍,已经建立起具有世界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建筑门窗科技创新体系。建筑幕墙、铝门窗、PVC 门窗等某些专业技术领域,我国已经赶上或接近国

3、际先进水平。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行业紧紧围绕国家关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住宅建设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政策,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进建筑门窗使用功能和产品性能,开发新品种,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不断扩大产品文化的内涵。在建筑节能,发展化学建材,城乡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新兴产业。二十年来,我国建筑门窗从部分部门管理走向行业管理,已经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营运机制;在建筑市场招投标,工程监理,市场准入和政府宏观调控制度下,已经建立起市场竞争和市场调控机制;成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兴行业。为我国加入 WTO 之后,与国际经济接

4、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二年,我国建筑门窗行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改革开发的二十三年,是发展最快,进步最大,成就最多的时期。回顾过去的二十年,我们不能忘记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建设部,在行业改革、行业管理上的巨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全国行业组织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在行业建设、行业技术进步、行业发展上的巨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一大批热心行业振兴的领导者、行业专家们,以改革者的气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为推动行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建筑门窗行业产值过亿元的“百强” 大型骨干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建名牌产品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谨以此

5、文,隆重庆祝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一、生产规模与产品结构19812001 的二十年,是我国建筑门窗行业结构调整,品种系列更新换代,与国际同行业技术接轨,调整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收效最显著的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产品结构调整带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改变了行业面貌,实现了全行业跨越式发展。1.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代建筑门窗产品的发展是从钢门窗开始的。1911 年钢门窗传入中国,主要是来自英国、比利时、日本的产品,集中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大连等沿海口岸城市的“租借地” 。1925 年我国上海民族工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钢

6、门窗,到新中国成立前,也只有 20 多间作坊式手工业小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北京、西安、武汉等地钢门窗企业经过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起了较大的钢门窗生产基地,在工业建筑和部分民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到 1976 年全国的总产量也只有 300 多万平方米。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大力实施“以钢代木 ”的资源配置政策,全国掀起了推广钢门窗、钢脚手、钢模板(简称“三钢代木”的高潮,大大推进了钢门窗的发展。据 1981 年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的调查,全国有钢门窗生产企业 850 多家,其中年产 10 万 m2 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 30 多家,年产量达到 1,835 万m2。调查之后,出台了新中国

7、第一个钢窗质量行业标准,成立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1982 年原国家建委材料设备局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共同组织了第一次全行业质量大检查,同年 11 月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第一次行检总结大会,树立了产品质量“六面红旗”。全国行业组织成立之后,积极配合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行业发展,出现了钢门窗空前增长的局面。传统的钢门窗,包括两大类,8 个品种系列,即:实腹钢门窗25、32 、40mm 以及 1989 年由淄博钢窗厂研制成功的 32Q 系列;空腹钢门窗京 66、沪 68(25mm)以及 1985 年由原北京钢窗厂研制的 25A 系列、四川新都钢窗厂开发的 25B 系列。八十年代是传统

8、钢门窗全盛时期,市场占有率一度(1989 年) 达到 70%。进入九十年代,普通钢门窗开始衰落, 1995 年全国普通空腹钢窗基本停产,退出市场。“九五”(19962000)期间,普通实腹钢窗由于国家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陆续明令淘汰,除边远落后地区、少数生产性建筑物以及农村用房外,市场份额不断衰落。山东潍坊长城公司 1985 年 4 月从意大利引进的镀锌彩板门窗成套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正式批量投产,标志着钢门窗产品更新换代全面启动。此后北京、深圳、汉中、西安、长沙、上海、阳泉等地也陆续引进意大利镀锌彩板门窗系列产品,山东、北京、江西、甘肃、上海等地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技术创新改造

9、,开发成功了大型连续冷弯成型机组及成套深加工设备,仅用五年就实现了镀锌彩板门窗的原材料、配套附件、专用设备、成套技术国产化。新型镀锌彩板门窗在我国落地生根,形成新的增长点,大面积应用,成为建筑门窗多元化产品体系中重要的支柱产品之一,并已批量出口中东、澳洲、东南亚等地区。九十年代初,江苏宿迁、无锡、浙江余姚等地,参照彩板门窗工艺技术,试制成功簿壁空腹大截面全周边密封的抗蚀耐久型不锈钢门窗,在江苏、上海、浙江、粤东、闽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国已有 100 多个工厂,每年不锈钢门窗的产量 150 多万 m2。山东曲阜天幕门窗公司,还研制成功了不锈钢玻璃幕墙,并已在十多个省市建成了一批较

10、大的不锈钢幕墙工程。此外,钢制防火门、防辐射门、钢制卷帘门、钢制复合门、钢制多功能门、钢制伸缩大门、钢制安全防盗门等新型特种钢制门窗产品,与镀锌彩板门窗、不锈钢门窗一起,形成跨世纪、新一代钢门窗型谱系列,在多元化产品体系中继续保持支柱产品之一的地位。铝合金门窗七十年代传入我国,但是仅在外国驻华使馆及少数涉外工程中使用。1978 年上玻厂与上海钢厂率先研制成功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同期,北京、广州、西安、深圳等地参照国外技术,陆续开发出铝合金产品并小批量运用于工程建设。改革开发初期,我国大批量的进口了日本、德国、荷兰及香港、台湾等地铝门窗和建筑铝型材制品,用于深圳特区以及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三资

11、” 工程建设和旅游宾馆项目建设。进入八十年代,我国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建筑铝型材、铝门窗、铝合金自动门、铝合金玻璃幕墙、高性能的热反向镀膜玻璃、各种高强度安全玻璃以及配套附件产品的成套生产设备及深加工专用设备,生产能力发展过快。出现了铝门窗发展势头过猛,国内铝金属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1989 年 3 月,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明确指出,铝门窗属于国内紧缺原材料生产的高消费产品,严格限制生产的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加工能力富余的产品,要求严格限制此类项目的基本建设和扩大生产能力。据统计,1989 年全国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 214 家,进口铝材挤 成型设备 390 台( 套),综合配套生产

12、能力 22 万吨。全国铝门窗加工企业 1,000 多家,引进铝门窗加工设备 400 多套,生产能力达到 1,600 多万 m2。铝门窗和铝合金玻璃幕墙产品由热变冷进入有计划、有选择试点应用的结构调整期。随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深入发展并取得成效,1991 年 11 月原国家计委、建设部、物资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联合发出“关于部分放开铝门窗使用范围的通知 ”,从 1992 年开始,我国铝门窗重新走向第二个发展高潮。到 1998 年,生产规模超过了钢门窗,成为多元化产品结构体系中的龙头老大。铝门窗产品品种系列也由八十年代初的四个品种,8 个系列,发展到 40 多个品种 200 多个系列。形成了产品品

13、种配套齐全,型谱系列完整多样,产品性能分级成组,较为发达的铝门窗产品体系,确立了支柱产品地位。1983 年原北京钢窗厂与比利时厂商合作完成的北京长城饭店大型玻璃幕墙,是国内建成较早的建筑幕墙工程。此后,沈阳黎明公司完成的武汉百货大厦玻璃幕墙工程上海红光公司与日本不二框格公司合作完成 的上海希尔顿大厦幕墙工程等,都是主要依靠我国技术建造的第一批较大的玻璃幕墙工程。铝合金玻璃幕墙的出现,把门窗工程拓展到建筑围护结构工程的综合建造领域,把单体的门窗产品拓展到建筑物外立面装饰工程结构体系。从门窗产品到围护结构、采光屋面结构、内墙隔断结构,大大拓宽了建筑门窗行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大大丰富了建筑门窗产品结构

14、体系,这是建筑门窗行业一次大的飞跃。经过十多年的开拓创新,我国建筑幕墙产品,已经从八十年代初的固定网格梁系的平面结构玻璃幕墙(包括:明框式、半隐框式、隐框式) ,发展到组合单元式幕墙(包括:单元式、半单元式、小单元式),金属挂板幕墙(包括:铝塑复合板、铝单板、铝蜂窝板)、石材幕墙(包括:花岗岩、花岗岩复合板、仿真花岗岩)、全玻幕墙(包括:点支式、悬吊式、玻璃肋式;其中点支式,按其支撑系统结构又可分为单杆式、桁架式、拉杆桁架式、拉索桁架式)、复合饰面幕墙( 包括:玻铝复合、玻不锈钢复合、玻化学复合板)以及平面和三维结构安全玻璃采光屋顶等等,形成绚丽多姿的建筑物外立面围护结构体系,与建筑周边环境和

15、谐相映,成为现代化城市和旅游景点的一道异彩缤纷的风景线,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了 3,600 多万 m2 各式建筑幕墙(包括采光屋面)工程,从首都北京到经济特区,从上海等东部沿海大中城市到西部新兴城市,随处可见新型建筑幕墙装点着秀丽的城市大街。建筑幕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文化、建筑个性化、建筑艺术、建筑新科学的重要标志。六十年代初,我国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就开始研制塑料门窗。但是,由于当时采用单一树脂(PVC)、过量填充剂(CaCO3 含量大于 20%)和性能落后的改性剂、助剂,仅能生产第一代“钙塑窗” 。在农房建筑和少量住宅建筑上试用过,终因强度低、变形、老化,七十年代末已经

16、被淘汰。据统计,1978年只有 14 个生产企业,产量很小,逐步停产了。改革开放以后,“六五”(19811986)期间欧洲第二代塑料门窗从德国、意大利、澳地利、美国等国传入中国。这是与我国七十年代生产过的第一代钙塑窗截然不同的两代产品。第二代塑料门窗的主要标志是:采用混型树脂(PVC+CPE);采用金属增强骨料(我国目前普遍采用钢制增强骨料,所以俗称“塑钢窗”,国外除钢制增强骨料外,也有采用铝型材作增强骨料的 );采用电阻热焊接组合工艺、UPVC(硬质聚氯乙烯)挤出成型异型材;采用了新型抗紫外线剂(光氧稳定剂)、氧稳定剂,抗静电剂、阻燃剂以及专用加工助剂、润滑剂、增塑剂 10 多种改性助剂,并严格限制填充剂(CaCO3 含量小于 6%)的剂量;采用全周边双层密封元件等等,这些主要特征都是第一代“钙塑窗”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新型塑料门窗,强度高、抗老化、抗变形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在北欧、北美已经推广使用 20多年。特别是它的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产业化生产工艺性以及外观装饰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类门窗。在国外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