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46780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美 学 论 文论文题目: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系 部 艺 术 学 院 专 业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班 级 101 班 学生姓名 杨艺博 学 号 20100425105 指导教师 刘丽琼 2012 年 12 月 26 日中文摘要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摘 要: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并使之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一直以来都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就从传统美学与现当代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浅显的比较研究。中国传统美学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是像商品一样可随意抛弃的,而是犹如集体无意识巳进入了每个华夏人的精神结构之中,是无法摆脱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

2、西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既是中国现代美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又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否定传统、民族虚无主义表现极为突出。这是错误的。我们要坚持审美世俗本性,发扬中华审美传统。关键词:中国传统 美学 现代美学 文化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modern design, has been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ncern. This article fro

3、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n contact together with plain comparative stud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as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s not like merchandise will abandon, but like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has entered every Chin

4、ese peoples spirit of structure, there is no way to get rid of. But in our life constantl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is cre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s the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theory construction thought resources

5、. Negative tradition, national nihilism performance is very outstanding. This is wrong. We will adhere to the aesthetic secular nature,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aesthetic tradition. Key words :设计史论文2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Modern design culture设计史论文1、中国传统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规律的一门综合性人文科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6、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美学思想产生至今两千余年来,美学与生活一直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古代美学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却有了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粹,对于丰富中国现代美学,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传统美学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图形是传统文化形成的开端。据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有古人类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是吸取了所有优秀文化并经过高度提炼出的因子,其中包含了文字、人文建筑、民族风俗、文艺及历史人物等等能反应民族个性的一切形式。传统文化元素一种精神内核。文化研

7、究者们认为,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口传文化时期、印刷文化时期和电子文化时期。在不同的文化时期,审美与生活由合一到分离,最后再次走向融合。在口传文化与手写文化前期,审美与生活曾经是混沌一体、不分彼此。那时审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譬如在远古时期象牙针既是生活工具也是心爱的审美艺术品项链等(如果当时有所谓的“审美”观念的话)。审美与生活的界限是很模糊混淆在一起的,或者说当时审美还没有从生活中分娩出来,人的审美意识还萌动在生活实践的母胎中。在手写文化后期,纸张出现了,审美意识逐渐“独立”出来了。此时审美与生活开始疏远。审美不在是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体现。审美成为“帝王”审美。这对审美艺术的独立发展是一

8、个重大促进,特别是印刷时代的到来,为审美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可能。此时,它以“精英化” 、 “贵族化”甚至“神圣化”姿态与“生活”拉开距离,审美被供奉在高高的奥林匹亚山顶上。比如说,在古代,好的绣娘都会请到皇宫中位皇族服务。有许多的发饰服饰甚至是一种颜色,民间的百姓都不能用。那是的审美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享受,只有皇族和达官贵人才能享受。但是人们认为,正因为审美与生活不同,它才是审美设计史论文艺术,而且,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远,越是高高在上,就越是好的审美艺术。 与那时的社会状况和精神理念相应,审美活动被认为是高于生活的创造。审美艺术品被认为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产物,是超越凡俗的圣果。物以稀为贵

9、,越是少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人们越是喜欢。大臣们总是将稀有的东西作为贡品奉献给皇家。于此,审美艺术活便成为因为是精英者的活动,人上人的活动,高雅人的高雅活动。审美艺术作品也就被看作与凡俗生活不同的高雅、特殊、精贵之物。这样就把审美艺术家与普通人隔离开来,给艺术家戴上天才桂冠。总之,这一时期把美学与生活区别开来,强调美学与生活的距离。 自此就是印刷时期和电子时期。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了现代化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也随着生活的演变发生了变化。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富有现代意味的东西,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性和不可磨灭的优势。比如说:在现在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设计界创意

10、的主要来源。如红灯笼、京剧中的脸谱、中秋圆月、少林功夫、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古玩家具、篆刻印章、中国红、中国结等等,这些都已是设计中的热门符号。我们可以在现代生活中随意可见他们的身影。但是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必须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种图案,而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是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在设计创意中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使设计作品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中国人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2.现当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是在西方美学思想影响下产生、发展的。它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产物。虽然中国现代美学已有百年历史,老辈艺术家们对美学学科建设和美学

11、理论建构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讨,留下了丰富遗产。但是,由于人们对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特征、价值取向、生命活力及长处、短处缺乏真正的认识,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常常陷于盲目设计史论文状态。长期以来乃至于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走在我们前头,因而其文学艺术也先进于我们。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五四“文学革命”诸君用西方文学艺术的悲剧精神和写实主义方法为标准,批判、否定中国文学、戏剧、小说、绘画及其大团圆精神。这种认识直到 20 世纪 3 0 年代之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但 50 年代以后又出现照搬前苏联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状况。这是值得深思的。中西文学艺术分属于两种很不相同的文化体系,各有自

12、己的民族特点,不能从西方科学技术先进的事实中推断出西方文学艺术也同样先进的结论。总而言之:大量借鉴引进西方理论,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理论来建构各自的美学体系,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大特色。各美学学说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在中国只有一个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来探讨中国当下美学问题的美学体系,只能说是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关注的程度如何而已。如生命美学等对美学本身的问题就观照得更多更深入些。总之各学说提法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当今而言,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各界交流密切。中西美学不断的融化出新。就此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特色美学体系必须建立在

1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能抛弃历史,否则未来美学的发展便会失去根基,没有了生长发展的土壤。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美学的发展既要吸收西方美学的异质因素并加以消化,同时又必须扎根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具有自己的独创性与民族特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这样的中西比较既反对“全盘西化” ,又反对“抱残守缺” 。二是中西美学比较研究要求研究者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对中西文化各自的优越性、局限性和生命活力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清除“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才能正确掌握比较的标准。三是中西美学比较要求研究者对中西文化有基本的了解、体验,对自己所比较的范围要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才能达到

14、一定的深度,做出独到的建树。 设计史论文结 论综上所述,我们应以中华审美独特性材料为基础,提出一些对研究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史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并解决一些西方美学尚未提出,或虽已经提出但还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然后将中华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人类美学共享性知识体系之中,如此才能提升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使现代化的美学更多的加入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让“现代化美学”摆脱“西化”的说法。使广大学者在学习中更多的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带来的艺术震撼。感受中国的独特的美学。审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起点。中国有深厚的以审美乐生的文化传统,自然审美、工艺审美、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立足中国实

15、际,充分考虑中国人自己的美学理论背景,以民族特色文化为依托。吸取西方理论的优秀成果,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才是正道。设计史论文参 考 文 献1.中国美学百年回顾 作者:邹其昌 发布时间:2007 年2.试析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作者:张品良发布时间:2010 年3. 试论传统美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王静时间:2010 年 4.当代艺术 作者:克劳斯霍内夫 江苏美术出版社, 发布时间:1995 年设计史论文致 谢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断的吸取知识不单是在老师课堂的讲解上,还有刻下搜集资料。学习美学。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丽琼,半年来她在学习上一直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特别是去新乡平原博物馆为我创造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在他们对我的帮助不只是课本上的,更深入到对自我价值观的塑造和对生活的品味,我想“美学”的学习对我来说,对我的一生来说都是受益无穷的,我会让它伴随我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当你意识到又充实了一天或是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充实。那么我想那是你真正学到东西的时候, “美学”于我而言就是这样的,导师给了我知识,同学给了我实践的机会,所以感谢他们,感谢这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