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4663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数外伤患者不必注射破伤风针2010-08-06 来源:健康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王传林破伤风患者病死率可高达 20%。但破伤风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预防,并且在合理治疗后能够痊愈的疾病。然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误区。患者多张口困难我院曾收治一名 63 岁的农民患者,发病前 10 天在田间劳动时,左侧足底扎入铁钉。当时拔出钉子后伤口仅有少量出血,遂未加注意,没做任何处理。3 天来他慢慢感觉全身不适,颈部明显,伴有腰疼。患者辗转口腔科、脊柱外科、神经内科等,但都未能查出其病因所在。后转来我院救治。经追问病史,结合患者张口困难、颈项僵硬等临床表现,我院急诊科医生诊断为破伤风,并给予相应的

2、治疗,3 周后患者痊愈。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要点如下:一、有外伤史或感染化脓病灶史。二、出现颜面、咽喉、颈、背、腹及四肢肌肉酸痛,张口不易,言语不清,吞咽不便,肌肉紧张等。三、张口困难时强烈提示。治疗注意三方面破伤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创口清创处理,以清除破伤风外毒素的产生源头。其次,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体内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从而阻断外毒素与神经的进一步结合。再次,由于已经与神经结合的毒素不能够被破伤风抗毒素中和,只能靠患者自身清除毒素,时间为 23 周。这期间要对患者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但同时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人工

3、免疫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可临床上因种种原因,对人工免疫的应用存在许多误区。以北京市为例,儿童出生后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注射 3 针。18 个月龄加强注射百白破疫苗。6 岁的儿童改注射白破二联制剂疫苗,至此抗体可以维持 10 年。如果每 510 年或者伤后皮下注射 0.5ml 类毒素,即可快速产生抗体,而无需被动免疫。破伤风被动免疫主要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疾病中的应用。这是一种外援性抗体,维持时间为 23 周。其对已出现破伤风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使用,但是对破伤风的预防作用是有限的。预防存在四误区误区一 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

4、蛋白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 1 针的 510 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 510 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 1 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误区二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只在外伤后 24 小时之内有效多数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应该在外伤后 24 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破伤风感染

5、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 12 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 24 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 23 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