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说课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37105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的动物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的动物说课 杨梅雪一、 说教材。 “快乐的动物园倍的认识” ,是在学生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教材要求学生既学会画图表征,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

2、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根据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 “动手操作法” 。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强烈的研究兴趣,从而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倍数问题。把学习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ben 文由 wuyanrenjia收集整理)者和合作者,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

3、识智慧共享的园地。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放音乐)一阵雷雨过后,天气晴朗了,森林里许多小动物都高兴出来玩耍!它们是

4、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体图画)谁来介绍一下?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填在课本第 46 页。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的特点,我创设了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快乐的动物情境园,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数一数、填一填”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 、探索新知,构建“倍”的概念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小猴子和小鸭子的只数关系。比较两个数除了“求和” 、“比多少”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叫做“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两个量之间的

5、关系,直接导出新知“倍”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倍也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构建“倍”的概念 体会“倍”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个教学层次,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体会“倍”意,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第一层教学:初步体会“倍”含义 同学们!刚才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猴子有几只?鸭子有几只?如果我们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猴子摆几个圆片,鸭子呢?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摆。 (分 2 行,第一行摆猴子,第二行摆鸭子) 如果把 3 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师在黑板把表示 3 只猴子的圆片画一圈) ,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着要求全体学

6、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如果把 3 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 2 份,算式是: 632,老师引导(ben 文由 wuyanrenjia 收集整理)学生说:鸭子数是猴子数的 2 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 2 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再什么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如果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 ,再看与它比较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设计意图:】探究性学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去探

7、究、去发现、去体验,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倍”含义。 第二层教学:加深对“倍”的认识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现“鸭子数是猴子数的 2 倍” , “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 (老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并说出理由。 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小鸡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小鸡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 ,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通过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填一填” ,再交流,生生互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8、 第三层教学: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下面请同学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说一说: (1)鸭子数是松鼠的倍。 (2)猴子数是孔雀的倍。 (3)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应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根据课

9、本的练习编排,我设计了闯三关练习,让学生带着兴趣,玩中学,学生在轻松而又带有竟争性中解决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1、第一关“比速度” 播放多媒体,出示 47 页练一练第 1 题的两幅图片,先让学生在课本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2、第二关“比高矮” 淘气爸爸带回了好多南瓜,并把这些南瓜放成了一堆,淘气与南瓜比高矮,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课本 47 页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在课本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情境回归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第三关比记忆 同学们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最近的天气吗?看图理解,寻求要解决的

10、问题。打开课本 47 页练一练第 3 题,先让学生在课本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 、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老师归纳:当两上数在比较时,如果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研究的成果,这样做更体现了“过程” 。整堂课的设计,由生活情境导入,在具体情境中认识

11、“倍” ,再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 ,解决有关“倍”的知识,最后到生活中寻找倍,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 “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在具体的情况中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动中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个层次: (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

12、圆片代表小鸭、猴子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 3 个小圆片看成份,那么代表小鸭的 6 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 2 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猴子的 2 倍。 (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ben 文由 wuyanrenjia 收集整理)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松鼠数和小鸡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

13、。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快乐的动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46-47 页上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却非常重要。记得去年教二年级的时候,这块内容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在复习时,学生对倍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乘法,什么时候该用除法,所以上这一课时应该特别认真。从教材编写体系看:教

14、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动物王国欢聚图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各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编排了“做一做” 、 “说一说”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求倍数的关系,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等分活动的扩展。教材“说一说”中的第三个小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观察、探究、体验、交往的空间。这是本节教材的一个特色。 “倍”是生活用语,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编排了“练一练”的课时,为学生独立解决“倍比问题”提供了素材;特别是第 3 小题的编排,我们可以根

15、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借助老师的引导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逐步体会等分与倍之间的练习。 (2) 、感知“倍”的含义,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动手操作是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 教学难点: 在本课时中, “倍”这个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个层次:(一)帮助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根据收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小兔来摆一摆。这些环节

16、学生们都是可顺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义时,就需要老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确定如果把代表小兔的 2 个小圆片看成份,那么代表小鸭的 6 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 3 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猴子的 3 倍;(二)辅助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小鸡数和松鼠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馈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三)放手让学生寻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寻找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了这样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后,相信学生一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四、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个认识,并结合对“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