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一理化生]七年能上册物知识点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82.50KB
约49页
文档ID:34035506
[初一理化生]七年能上册物知识点_第1页
1/49

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1 -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一、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其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二、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三、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1、科学观察的方法有: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 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2、科学观察的要求(1)目的明确;(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3)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4)观察时积极思考;(5)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生物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把动物分成三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以及地上走、爬或跑的。

二、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1、调查法包括:直接调查(实地调查)和间接调查(通过访问和查阅资料)2、调查的一般过程:(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对象;(2)选择材料用具;(3)调查方法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调查纪录;⑤归纳整理分析三、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畜、家禽、 宠物等四、常用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是常用的三种科学研究方法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3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 生物圈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一、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生物圈生物圈的最显著特征是其整体性,即任何一个地方的生命现象都不是孤立的,都跟生物圈的其余部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岩石圈是指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波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 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3、大气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种不同的气体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和氮气在大气圈生活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层,主要是能够飞翔的鸟类、昆虫,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4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糖 类、脂质和蛋白质等2、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最终能源3、空气:氧气占 21%、二氧化碳占 0.03%,氧气是人、动物、植物呼吸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4、水: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占体重的 60%~95%5、适宜的温度:温度能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活动、生化反应、酶的活性、生长发育等,也能影响生物的分布6、生存空间:各种生物的生活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四、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集等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收集资料要科学、真实、准确,分析 资料是为了寻找探究线索及问题的答案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5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大自然中的生物,它们的生活需要受到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的影响,这 些因素称为非生物因素1、光:(1)光影响着植物的生理变化和分布情况2)光照能够影响动物的体色,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的活动时间,影响动物的光周期现象,影响动物的生理变化2、温度:地球上温度变化的幅度极大,但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却很窄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使生物死亡3、水:水是一切生物体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物体一切代谢活动的媒介,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等,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情况。

4、空气:动、植物的呼吸需要空气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可分为:1、种内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6 -2、种间关系:互惠互利、竞争、寄生、捕食等三、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是学习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基本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2、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围绕假设的问题,选择材料、 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四、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7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环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变化,保证了生物种族的不断延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对于现 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例如:干旱沙漠地区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十分发达;有些植物靠昆虫传粉,它们的花朵颜色鲜艳或具有芳香气味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长期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生物和环境之间表现出了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但生物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造生理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而且生物的这种改变也直接影响着环境的改变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大气的湿度;食草动物的各种取食活动直接影响改变地表植被的情况;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8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两种成分密切交织,彼此作用构成的。

1、生物部分: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类群(1)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动物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3)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的微生物,例如细菌和真菌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环扣一环,其中一个环节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9 -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光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量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并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 10%~ 20%传递下一个环节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金字塔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2、物质的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 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 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但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10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等。

2)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开发或利用、战争、毁坏森林等4、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叫生态平衡2)生态平衡的意义: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类的活动在讲究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七 年 级 上 册 生 物 学 知 识 点- 11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森林在涵养、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又有地球之肺之称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3、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4、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5、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