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 目 录摘要及关键词····················································1引言····························································1一、冀东民歌的演唱风格··········································1(一)演唱形式··················································1(二)语音语调··················································3(三)语言特色··················································4(四)情感内涵··················································4二、冀东民歌的传承现状··········································5三、冀东民歌的未来发展··········································5结语····························································6参考文献························································6Abstract························································7致谢····························································8冀东民歌的演唱风格探究刘爸爸摘要: 冀东民歌毫无疑问是中国民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多样,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中即兴创作并流传下来的民歌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曲调优美,语言通俗流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冀东民歌的旋律特点,文化地域.音调来源’曲调风格特征;概述冀东民歌的发展传承现状,论述冀东民歌的演唱风格;冀东民歌的演唱风格在实践中的作用, 通过老一辈冀东民歌歌唱家,口传心授身临其境的来亲身体验冀东民歌演唱风格关键词: 冀东民歌 演唱风格 语音语调 传承 实践引言: 冀东是一个地理名词,曾经作为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域,来源于解放前的河北省冀东道公署自古燕赵大地,地理位置优越雄伟的太行山、蜿蜒起伏的燕山山脉就像两条巨龙守护在河北大地,在此区域产生和流行的民歌被称为冀东民歌这里的人民善良勤劳,朴素诚实,方言丰富,语言有音乐般的节奏感这种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直接反映在民歌上,便形成了悠扬婉转,内涵丰富的冀东民歌冀东民歌类型多样,演唱技巧也大相径庭,总的来说,在“老呔儿”方言的基础上,发声大多加入呼噜音、喉控音、卷舌音等,使得冀东民歌的演唱有趣而生动,不仅如此,冀东民歌内含者冀东人民的思想感情,演唱时需倾入充沛的感情本文将从冀东民歌的语音语调,演唱技巧,语言旋律,以及其中情感运用来阐释冀东民歌具有的独特风格同时通过比较来看冀东民歌的传承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冀东民歌的传承方式,提出更好的建议,让冀东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一、冀东民歌的演唱风格冀东地区主要包括唐山市及乐亭、滦南等县和秦皇岛市昌黎、抚宁、卢龙县等地,在此境内产生和流传的民歌都被称为冀东民歌冀东地区人民善良勤劳,淳朴诚实,方言丰富,语言有音乐般的韵律感这种地域风情和民俗特点直接反映在民歌上,便形成了曲调婉转柔美、旋律流畅多变的冀东民歌冀东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语调婉转,语言丰富,情感饱满一)演唱形式冀东民歌,起源于生活与劳动,是劳动生活,劳动节奏的韵律的艺术再现冀东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复杂多样,北部是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南面是波澜壮阔的渤海湾,中间是广袤的华北平原多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在社会实践和劳动中,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歌曲,所以冀东一带的民歌特色鲜明,形式众多,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秧歌调,叫卖调、小调等类型1、山歌,由于北部是燕山山区,山区的复杂地形使得民歌节奏非常自由、曲调悠扬且豪放、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例如流传在北部山区燕山丛中的唐山民歌《山坡羊》、《三月三》等,一般是牧民或者守山人唱的他们很多都是只身一人独自在群山之中劳作,面对着蜿蜒的山脉,尽情放歌,一声出口八方回响,好像千百人应和一样比如《山坡羊》歌词简单,感情淳朴,在演唱时候,要做到直接纯粹,直抒胸臆,其中的滑音、倚音要体现出来,中起高抛低落,呈抛物线状,音调比较高亢洪亮,感情奔放热情,不要加过多的修饰转折,体现出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即可。
2、渔民号子,这是一种直接产生于劳动的民歌冀东劳动人民在从事体力劳动时,为同心协力、振作精神、减轻疲劳、提高效率,边干边喊着口号,打着吆唱,慢慢地演变发展,音乐性增强,口语性逐渐减少,形成了说唱型的民歌“劳动号子”,演唱时有领有合,领号者即是生产的指挥者,流传在沿海一带,有拉网号子与船上号子两种1)拉大网:这是我区渤海沿岸于海边布网,在陆地作业的一种捕鱼方式拉网号子是渔民们拉拽两根大纲,为了统一步伐唱的号子演唱分上、下腔,在号子中犹如拔河一样,把劲使到一起,歌声此起彼伏,飘荡海空随作业的改变而更换号子,大体可分“拉大绳”、“拉网片”、“拉大力扛”、“拉大兜”几个部分,大多只有“嗬、咳、呀、哈”的虚词,而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一般规律是越来越激烈紧张2)船上号子:这是我区木帆船在海上作业演唱的号子,一般均是领合形式,既有娓婉抒情的咏唱,也有激动人心的紧板大体可分“搭篷”、“摇橹”、“寻找鱼群”、“见鱼”、“流网”、“拉网片”、“装仓”几个部分歌声有领有合,呼应紧凑,也是仅有“外上外”、“嘿呀喉”一类的衬词目前随着机械化捕鱼的发展,渔民号子已很少演唱了比如:《丰南渔民号子》歌词:呦吼吼(吼吼吼吼)呦吼吼(吼吼吼吼)哎嗨呦哎嗨呦哎嗨呦哎嗨呦鸥。
嘿呀了吼嘿呀了吼哇嘿呀吼哇咳喂上的嘿呀吼嘿呀吼哇嘿呦呵嘿呀哈嘿嘿呀 吼哇外外 外上外的 嘿呀吼嘿呀了吼哇,外上外上外了一个外上外嘿呀了吼哇 嘿呦呵 嘿呀呵嘿 嘿呀吼哇嘿呦呵嘿嘿 外上外的嘿呀吼 外上外的嘿呀吼 外上外的嘿呀吼摇起了橹哇 嘿呀了吼哇加快了船哪 嘿呀了吼哇追鱼群哪 嘿呀了吼哇向前钻哪 嘿呀了吼哇准备好网啊 嘿呀了吼哇把鱼圈哪 嘿呀了吼哇嘿 嘿嘿 嘿呀了吼哇 嘿呀了吼 嘿呀了吼哇 嘿呀了吼哇 嘿脚踩波涛海洋啊(望海洋哎)口唱渔歌巧布网啊(巧布网)一网哎圈住万尾鱼呀 渔民人人心花放 心花放哎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这一网哎 (哎嗨哎嗨哎嗨呦)鱼儿多呀(哎嗨哎嗨哎嗨呦)鱼上网哎 (哎嗨哎嗨哎嗨呦)稳住窝呀(哎嗨哎嗨哎嗨呦)满船鱼耶(哎嗨哎嗨哎嗨呦)満船歌呀(哎嗨哎嗨哎嗨呦)鱼儿大丰收哎(哎嗨哎嗨哎嗨呦)心里好快活呀(哎嗨哎嗨哎嗨呦)拉起来呦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哎???????蹲浆啊哎???????装舱啊哎???????蹲浆啊哎???????装舱啊 哎 蹲浆哎 装舱哎 蹲浆哎 装舱拉呀 嘿呦 使劲呀 嘿呦拉呀 嘿呦 使劲呀 嘿呦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哈???????? 嘿!!!这首合唱歌由寻找鱼群、摇橹、起帆、拉网、装舱五个乐段联缀而成,每个乐段都以领唱与和唱相结合,旋律刚劲浑厚、冀东民歌的老艺人们常说:“干活要有劲儿,唱歌要有气儿”,演唱时候必须要铿锵有力、但用气要有节制,气从丹田往上升,使得有足够的气息支撑,吐字要清楚,由于语气词“哎”“嘿呦”“哇”之类的比较多,所以在演唱是比较可以比较随性的展示出渔民劳累却依然劳作的状态,尤其不能忽视这些语气词,3、秧歌调,冀东地区盛行地秧歌,吵子秧歌,高跷秧歌;还有背杆、架杆、棺杆、转杆、顶杆秧歌。
一般都是由一个人干唱,用锣鼓镲敲打过门,也有二人对唱或一领众合的形式,唱词有固定的与即兴的两种固定的不外乎唱流传的故事、古人名、十二月花开等等即兴唱词是由歌唱者见景生情顺口编唱的不外是唱吉利话,逗趣等早时候的冀东秧歌有扭有唱,那时候叫“唱秧歌”后来传着传着昌黎地秧歌就舞与唱分离了,秧歌只扭不唱,民歌只唱不扭了那个,昌黎民歌中的“秧歌调”就是原来扭秧歌时唱的后来,因为舞蹈日趋复杂化、唱的部分也渐渐独立发展成篇,有的向落子、二人转、评剧方向发展,于是扭与唱就分了家,但至今60岁以上的人还叫扭秧歌为唱秧歌4、叫卖调,主要流传于集镇之间过去大约在二三十年代,一些做小生意的人,常在集日街头或庙会等场合摆摊卖货,为了招揽生意,他们经常唱起叫卖调一般都是边展览介绍商品边唱,有一个人唱的,也有两人上下句对唱的,最常见唱叫卖调的有卖药糖的、卖针的、卖香面的、卖布头的等这是非常·具有生活化气息的一种表演形式,比如刘荣德先生的《昌黎叫卖调串唱》:卖针调再包起一包来包了一包又一包包包里面好钢条包了一包又一包这包倒比那包好使着好了你常来到使着不好只一遭我的名字叫鲁明山使着好了你把名传这位卖针的鲁明山就是昌黎人,他赶集上店,边唱边卖,招徕顾客。
这是一个很有个人特征的代表作,在演唱时,要注意代入一个小贩的情绪,唱词朴实且简单,但是咬字不要太重,随性而起,声色要明亮、清脆,唱的要象说话一样清楚,还有方言“包”以儿化音收尾唱成“包儿”,显得亲切、生动唱儿化音的时候,舌尖要卷起,贴近硬腭,并保持适当的放松,不宜过于紧张、僵硬,其中一、二声均读成平调,语言走向是先低后高,拐弯上行,更有郎朗上口的感觉5、小调,唐山小调民歌在广大城乡普遍流传内容大体涉及故事、传说、生活、爱情、阶级斗争几方面民歌在清末年间也曾有过文字上的搜集,当时叫“唱本”,但也是有词无曲仍然是口传作品有丰南的《梁山伯》、昌黎的《茉莉花》、《绣灯笼》、滦县的《送情郎》、《拣棉花》等这些歌曲旋律非常舒展、优美,歌词贴近生活和口语,非常上口,是冀东地区难得的《绣灯笼》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嘟噜音,又叫花舌音在演唱时口腔要放轻松,尤其是舌头放松平躺于口中,气息冲击舌头,舌尖上下颤动唱“嘚”时舌尖较平直,而唱“呼”时舌尖卷起,并且“呼”的嘟噜音是冀东民歌中一个非常出彩的润腔,大大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为作品增色不少,《绣灯笼》中的“呀呼嘿”的“呼”字,就要唱出这种效果二)语音语调冀东民歌音调来源——“老呔儿”调方言。
河北省东北部,人称冀东其地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滦水中贯,碣石擎空,山川名胜,遐迩闻名滦河由滦县偏凉汀出山,在其潆洄入海的冲积扇上,左岸为昌黎,右岸为滦县、滦南、乐亭、唐海有一条无形的纽带,亘古迄今把昌黎和滦县、滦南、乐亭、唐海等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条纽带,就是冀东民歌音调的来源——老呔文化老呔文化圈涵盖昌、滦、乐,辐射周边,影响深远,堪称是一个超级社区文化冀东民歌不但旋律婉转流畅,而且具有其他民歌没有的润腔和音调,如呼噜音、喉控音、卷舌音、嘟噜音、鼻控音等等,在河北民歌中可谓独树一帜冀东著名民歌演唱家刘荣德先生曾经说过:“民歌的音乐语言是生活语言的升华,民歌的旋律离不开当地人们的自然音调在民歌中,字调、语调是直接影响音调的部分音乐旋律的高低、顿挫、旋律线的走向等,都与生活中的字调、词拍、语调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冀东民歌音调的来源应是当地人们的日常方言和语调冀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内冀鲁次方言区中的一个方言分支它与普通话的最大差异是语音差异,而不是词汇和语法在语音方面,冀东方言的声调差异最为明显而普遍,同时在句调、语变等方面均与普通话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冀东方言经常被外地人评价为“老呔儿”话,这种“老呔儿”味在滦南、乐亭、昌黎的方言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冀东方言的句调多曲调,而普通话的句调少曲调,一句话中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多,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