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2046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体育《体育管理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管理学课程标准授课人:李银坤体育管理学课程标准专业名称 社会体育 课程名称 体育管理学学 分 2 课程代码 09040203PK05计划课时 36 实践课时 6制定部门 体育系 制 定 人 李银坤批 准 人 制定日期 2012.9.6一、课程属性1. 课程的性质体育管理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2. 课程定位体育管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用管理学的知识来观察和解决体育领域的问题,从整体上揭示体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阐明管理职能在体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讲授体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

2、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和体育信息管理等。3. 课程任务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和教学实践奠定基础,并形成独立教学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教学的实践能力,掌握体育管理组成的要素,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1.熟悉体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知晓如何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2.掌握体育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体育业务工作管理,尤其是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基本能力。3.掌握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效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学生明确体育管理学在学校教育和专业

3、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普及体育管理科学,加强理论对体育管理实践的指导,树立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4通过对体育管理学理论学习,发现体育管理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了解体育管理理论新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课程内容及实施1、课程结构(一律采用表格的形式)说明:这部分主要罗列本门课程的章节内容。序号 章节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与说明 学时1 第一章 体育概述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2 第二章 体育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3 第三章 体育管理体制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4 第四章 体育组织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5 第五章 体

4、育发展战略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6 第六章 体育价值工程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7 第七章 体育标准化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8 第八章 西方现代体育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9 第九章 体育经纪人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0 第十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1 第十一章 体育场馆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2 第十二章 都市体育馆里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3 第十三章 小城镇体育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4 第十四

5、章 体育赛事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5 第十五章 职业体育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6 第十六章 高校高水平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217 第十七章 竞技运动训练管理 引导、讲授;调动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42、具体内容和要求序号 1 第一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功能、价值能力目标 基本能分析体育管理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全面的认识体育管理课程的本质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介绍科学体系、研究对象和内容2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2 第二章建议学时 2 授课

6、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中外体育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我国 发展动态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认识把握体育管理发展规律的能力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扩展学生的理念,体验思想创 新、理 论创新的过程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2体育管理课程的历史的演变及其思想演变2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3 第三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管理体制能力目标 掌握举国体制的优缺点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在体育管理方面的创新。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3 体育管理体制 2 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4 第四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认识体

7、育管理组织。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管理。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4 体育组 2 引导、讲授 多媒体织序号 5 第五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发展战略的含义和要素能力目标 掌握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发展战略的评述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5 体育发展战略 2 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6 第六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术语。能力目标 掌握价值工程的管理技术。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正确的分析体育产业的价值工程。

8、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6 体育价值工程 2 引导、讲授、教学录像 多媒体序号 7 第七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标准化管理的背景能力目标 认识国内外体育标准化管理的现状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标准的实施能力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7体育标准化管理2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8 第八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理解西方现代体育与常规发展能力目标 了解西方体育的基本制度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8 西方现代体育 2 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9 第九章建议学时

9、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理解体育经纪人的概念。能力目标 了解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体制。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能力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9体育经纪人管理2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10 第十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问题能力目标 掌握社会指导员的认证制度。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0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2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11 第十一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场馆管理的概念能力目标 掌握我国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

10、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场馆运营的能力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1 体育场馆管理 2 引导、讲授 多媒体序号 12 第十二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都市体育管理的概念能力目标 掌握都市体育现状与管理特点教学目标素质目标 都市体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2 都市体育馆里 2 引导 多媒体序号 13 第十三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小城镇体育管理的特点与功能能力目标 掌握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3小城镇体育管理2引导 多

11、媒体序号 14 第十四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体育赛事管理的概念能力目标 掌握体育赛事的基本环节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4 体育赛事管理 2 引导 多媒体序号 15 第十五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职业体育的管理模式能力目标 掌握职业体育向现代公司的转化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5 职业体育管理 2 引导 多媒体序号 16 第十六章建议学时 2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高校运动队的现状、意义 。能力目标 掌握高校运动队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

12、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6高校高水平管理2引导 多媒体序号 17 第十七章建议学时 4 授课教师 专任教师知识目标 了解训练管理体系能力目标 掌握运动训练管理基本内容。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媒介 作业类型17竞技运动训练管理4引导 多媒体四、教学条件1、教学设备教学地点 设备 台套数 备注多媒体投影机及显示屏 一套/室CAD 实训室计算机(打印机) 50 台/班 1 台/生2、教学师资师资 主讲内容 能力要求专任教师 1-12 硕士研究生兼职教师3、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秦椿林主编体育管理学高级教程 (第 1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参考资料:1潘绍伟、于可红主编.体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2周登嵩主编. 体育管理学 (第 1 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年3陈雪红主编.体育管理学 (第 2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五、考核评价本课程考勤成绩考核占 10%,平时成绩考核占 30%,期末成绩占 60%, 期中,平时成绩根据此项内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期末考试以综合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掌握及素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