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660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第二篇重点难点导学资料(裴凌云)(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人体解剖学第一章 骨 学一、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颈椎: 颈椎椎体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颈椎横突上有横突 孔。其次是棘突大都分。在个颈椎中有几个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椎骨:第颈椎主要特点是没有椎体和棘突,呈环形,称为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的后面有一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的上面有一对椭圆形的关节窝,叫上关节凹。第颈椎主要特征是在椎体的上面有一向上的突起,叫齿突。该椎骨又称枢椎。第颈椎主要特征是,棘突特别长,不分,又称隆椎。隆椎是计数椎骨的骨性标志,向下数就是胸椎。2.胸椎: 椎体的侧面和横突末端都有肋凹,它是与肋骨相接的关节面;胸椎的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 ,呈覆瓦状。 3.腰

2、椎:椎体粗大,棘突呈板状,向后平直伸出。 4.骶骨: 由块骶椎融合而成;骶骨呈倒置三角形,底朝上。骶骨前面光滑凹陷,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两侧有耳状面。耳状面后上方有骶粗隆。骶骨中央为骶管。 5.尾骨:由个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二、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一)脑颅各骨的形态脑颅共有骨 6 种 8 块,包括额骨 frontal bone 1 块,顶骨 parietal bone 2 块,枕骨 occipital bone 1 块,颞骨 temporal bone 2 块,蝶骨 sphenoid bone 1 块,筛骨 ethmoid bone 1 块。1额骨额骨位于前额处,可分为三部

3、分:额鳞是构成前额基础的部分(图 3-49) ,两侧中央隆起成额结节;眶部是在眶和颅腔之间水平伸出的部分;鼻部位于左右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与筛骨和鼻骨连接,额骨内有空腔叫额窦,开口于鼻腔。2顶骨顶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为方形扁骨,中央隆起处叫顶结节。3枕骨枕骨位于顶骨之后,并延伸至颅底。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个大孔,叫枕骨大孔,脑和脊髓在此处相续。以枕骨大孔为中心,枕骨可分为四个部分;后为鳞部,前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枕骨与顶骨、颞骨、及蝶骨相接。枕骨的内面:由枕骨大孔向前上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管的两端开口,分别叫舌下神经管内口和外口。在枕骨大孔后方有枕内嵴向后上延伸至枕内隆凸

4、,其上方有矢状沟,两侧有横沟。在枕骨前外侧缘有颈静脉切迹,它和颞骨上的颈静脉窝共同围成颈静脉孔。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两侧有椭圆形隆起的关节面,叫枕骨髁,与环椎的上关节窝组成环枕关节。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结节,大孔后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两侧有上项线,其下方有与之平行的下项线。4颞骨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 3 部分(图 3-50) ,周围与顶骨、枕骨及蝶骨相接。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

5、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尖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压痕叫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上面位于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耳门,内接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颈静脉切迹围成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其根部外侧可见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中耳相通

6、。5蝶骨蝶骨形如蝴蝶(图 3-51) ,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横向伸展于颅底部。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体部位居中央,上面构成颅中窝的中央部,呈马鞍状,叫蝶鞍,其中央凹陷,叫垂体窝;体部内有空腔,叫蝶窦,向前开口于鼻腔。小翼从体部前上方向左右平伸,小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后缘是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分界线。小翼根部有视神经管通过,两视神经管内口之间有视交叉沟连系。大翼由体部平伸向两侧,继而上翘,可分三个面:脑面位于颅中窝,眶面朝向眶,颞面向外向下。在大翼近根部处由前向后可见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7、从棘孔入颅的脑膜中动脉在骨面上留有动脉沟。体部两侧有由后向前行走的浅沟,叫颈动脉沟,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后行于此沟内。在小翼和大翼之间有狭长的眶上裂使颅腔与眶腔相通。翼突位于蝶骨下面,由大翼根部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两板的后部之间有楔形深窝叫翼突窝,翼突根部有前后方向贯穿的翼6筛骨筛骨位于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于鼻腔内。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约成“巾” 字形。筛板为水平方向隔分颅腔前部与鼻腔的薄骨板,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多数筛孔。垂直板呈矢状位,由筛板下面正中向下伸出,参加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筛板两侧的下方由多数空泡状筛泡组成,叫筛窦,窦口通鼻

8、腔。迷路外侧面为薄骨片,参加组成眶的内侧壁,叫眶板,迷路的内侧面有两片向内下方卷曲的薄骨片,分别叫做上、中鼻甲。(二)面颅各骨的形态面颅共 9 种 15 块骨,最大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其余均较小,围绕大的骨块分布。1上颌骨 上颌骨 maxillary bone(图 3-55)左右各一块,位于面部中央,分为体部和4 个突。体部有四个面,上面即眶面,对眶腔,内含眶下管,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后面对向颞下窝,又叫颞下面,其下部隆起,叫上颌结节;内侧面又叫鼻面,可见上颌骨内的含气空洞即上颌窦;前面对向面部,有眶下孔。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额突,上接额骨,内侧接鼻骨,外侧接泪骨;向下伸出牙槽突,有

9、容纳齿根的牙槽;向外侧有颧突,接颧骨;向内侧伸出水平腭突,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硬腭前部,其后缘接腭骨的水平板。2下颌骨下颌骨 mandible(图 3-56)位于上颌骨下方,分为水平部分的体和两侧垂直的支。体呈弓状,下缘光滑,上缘生有下牙槽。外面光滑,前方正中部向前的隆起叫颏隆凸,由此向外侧,在对第三颗牙槽下方处有颏孔。在体的内面中线处有尖锐的突起叫颏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线窝叫二腹肌窝,由窝的上缘斜向上外,有一条斜线,叫下颌舌骨线,线的内上方和外下方各有一浅窝,内上方者为舌下腺窝,外下方者为下颌下腺窝。下颌支伸向后上,末端分叉形成两个突起,前方的叫冠突,后方的叫髁突,中间凹陷处叫下颌切迹

10、,髁突上端膨大,叫下颌头,其下稍细,叫下颌颈,颈的前面有小凹,叫做翼肌凹。在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经贯穿于骨质中的下颌管通向颏孔,在下颌孔前方有一小骨片伸出,部分遮盖下颌孔,叫下颌小舌。支与体的接合部较肥厚,叫做下颌角,角的外面有咬肌粗隆,内面有翼肌粗隆。3其它面颅骨颧骨一对,对于面部两侧,四边形,厚而坚,向前内方与额骨、上颌骨相接,向后外方与颞骨颧突相连。泪骨一对,位于眶内侧壁前部,上颌骨额突与筛骨迷路的眶板之间,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额突的前内侧,为构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对,为卷曲的贝壳状薄骨片,附于上颌骨的鼻面。腭骨一对,位于上颌骨鼻面后部,为 L 形的薄骨片(图 3

11、-58) ,包括参与构成鼻腔侧壁的垂直板,和组成硬腭后部的水平板。犁骨一个,为四边形薄骨片,参加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舌骨一个,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形如马蹄铁状(图 3-57) ,中间部叫体,向后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为小角,舌骨以韧带和肌肉上连颅骨,下连颈部。三、颅的整体观颅盖:主要形态结构: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骨缝矢状缝位于左右顶骨之间的骨缝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颅底内面:承托脑。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窝,即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颅前窝:中央低凹部分是筛骨的筛板,板上有许多筛孔。颅中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是蝶骨体;蝶骨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

12、体窝;垂体窝前方的两侧有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的外侧有眶上裂;蝶骨体的两侧,从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棘孔。颅后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有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内隆凸;枕内隆凸的两侧有横沟,横沟折向前下为乙状窦沟,它向下终于颈静脉孔;在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颅底外面前部主要形态结构:前方有上颌骨的牙槽;硬腭骨板后缘的上方有被犁骨分开的两个鼻后孔。后部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的两侧有椭圆形突出的关节面称为枕髁;枕髁的外侧有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口的后外方,有细长骨突称为茎突;茎突的后外方有颞骨的乳突;茎

13、突与乳突之间的孔称为茎乳孔;茎乳孔前方大而深的凹陷为下颌窝,下颌窝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关节结节;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颅的前面:由大部分面颅和部分脑颅构成,并共同围成两眶和骨性鼻腔。眶呈四面锥体形,尖向后内方,经视神经管通入颅腔。底向前外。主要形态结构:眶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的内侧部有眶上切迹(有时为眶上孔) ,眶下缘中点的下方有眶下孔;眶的下壁骨面上有沟称眶下沟,向前移行为眶下管,通眶下孔;眶的内侧壁很薄,该壁近前缘有泪囊窝,它向下延伸为鼻泪管,通鼻腔;眶外侧壁后半的上、下方各有眶上裂和眶下裂。骨性鼻腔位于面颅的中央,上方以筛板与颅腔相隔,下方以硬腭骨板与口腔分界,两

14、侧邻接筛窦、眶和上颌窦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骨性鼻腔外侧有三个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注意上、中鼻甲是筛骨构成,而下鼻甲是下鼻甲骨构成,每个鼻甲下方的空间,相应地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骨性鼻旁窦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的窦口高于窦底,上颌窦炎症时,浓液不易引流,故病情易迁延;筛窦位于筛骨内,由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前、中、后三组小房。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

15、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颅的侧面主要形态结构:在乳突的前方有外耳门,向内入外耳道;外耳门前方,有一弓状的骨梁,称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颅的主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缘、眶下缘、眶上切迹、眉弓、下颌头、下颌角、舌骨。第二章 关 节 学一、骨连结的分类根据骨连结的结构和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一)直接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相连,其间没有腔隙。这类连结运动性能很小或不能运动,依连结的组织不同可分为

16、三类: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二)间接连结关节间接连结又称滑膜关节 synuvial joint,简称关节 articulation。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膜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腔隙。这类连结可进行各种运动,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二、滑膜关节分类按滑膜关节的一般形态进行分类已被广泛地应用,一般分 7 种。1.平面关节:有两个几乎是平面的并列关节面(例如,跗骨间关节和某些腕骨间关节)。一般可轻微的弯曲,运动为两骨之间的单纯移动或滑动。2.屈戌关节:形如铰链,受形状限制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即单轴关节。它们有坚强的副韧带,如指间关节和肱尺关节。3.车轴关节:也是单轴关节,它有一骨性中轴围绕在骨韧带环内,只能围绕中轴旋转。中轴可在环内旋转,如桡骨头在环状韧带和尺骨桡切迹内旋转;或环在旋转,如寰椎(与寰椎横韧带)围绕枢椎齿突旋转。4.双髁状关节:主要为单轴关节,其主要运动为一个平面,它也可以围绕与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旋转。旋转有两种:联合旋转,主运动中伴有联合不可避免的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