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5171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稿: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刘小洪广州市真光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力臂 力臂仪 演示 创新教法摘要:在以往的力臂概念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知道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却没多少人去探究。本文提出了一种用自制“力臂仪”来演示力臂概念的新教学方法,使力臂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充分显现,突破了力臂概念数学味过浓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力臂仪”的制作方法。一、问题提出为什么要把力臂定义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不要说学生,就是很多老师也回答不了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教材、教参等资源从来就没有涉及,当然更没有提供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的有效方法,大多数老师自己

2、也没想到有什么好方法,老师们对此奈何不得,于是,只能通过专制式的教学方法,年复一年地强迫学生背力臂概念。之所以这样定义这个物理量,自有其道理,只是我们没去深入探究,或者不需要我们去探究而已,因此,力臂概念成了物理中著名的纯数学意义的、体现不出物理含义的概念,教得无趣,学得无味。所幸的是我已找到力臂概念的创新教法,那就是用我制作的“力臂仪”来演示力臂(另一些案例,如“凸透镜的应用” 、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超重与失重”等重点难点知识的创新教法,将陆续介绍) 。二、力臂仪介绍如图 1 是原理图,图 7 是它的实物图,它由四个部分组成:1.平板 2.表示杠杆的直杆 MN(其上有等宽彩色不干

3、胶) 3.表示力的直杆 AC(其上有等宽彩色不干胶) 4.表示力臂的橡皮筋 O2B 图 1 中的 O2表示杠杆的支点,O 3表示力的作用点,AC 可以绕着 O3转,O 1O2把杠杆 MN 固定在平板上。3、力臂仪原理本演示仪用一根橡皮筋来代表力臂,它可长可短,非常适合表现力臂长短的变化。橡皮筋一端固定于支点 O2,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小滑轮 B,而小滑轮在直杆 AC的内槽几乎可以无摩擦地运动;当橡皮筋 O2B 偏离 O2D 这个与直杆 AC 垂直的位置时,如图 2 所示,橡皮筋的拉力 T 可分成二个分力:即图 2 中的 Tx 和 Ty。对小滑轮 B 而言,由于受沿 AC 棒方向的 Tx 作用(摩擦

4、力可忽略) ,因此小滑轮会向着 D 点方向运动,直到停留在 D 点为止,D 点就是小滑轮的平衡位置,实验表明,无论我们用手使橡皮筋偏移到 A 端或 C 端,一松手,小滑轮瞬间就能回到平衡位置 D 点静止下来,而此时的橡皮筋正好垂直于 AC,垂直位置就是橡皮筋的归宿,由此得到力臂被定义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的事实依据。只要旋转直杆 AC,代表力臂的橡皮筋 O2B 长度就会随之而变,力臂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就直观看出来。四、力臂仪的制作1.做杠杆:截取用于制作橱窗活动玻璃门所用的铝型材(它的横截面是 H 形,如图 3 所示)1 段约 50cm,其上粘有等宽绿色不干胶纸,这样,绿色与灰色

5、交替,在每个绿灰交界处磨一小缺口,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之用;另在这根铝材上钻有三个小孔,即 、 、 ,且 1、 对称在 2两侧。2.做力:截取另一段上述铝型材约 35cm,上半槽在 1:2 处留有 1cm 宽的凸起,在其上钻一小孔,再将其余部分打磨掉,如图 4、5 所示,将所锯之处打磨光滑,在其正面涂上等宽红色不干胶,这样就红色、灰色交替,在离小孔较远的 A 端,用铁皮剪成一箭头形状和一个“F”形状,并按如图 5 所示方法粘牢,再在其两端各钻一小孔。3.做力臂:取一根粗橡皮筋,一端与一小滑轮连接,在小滑轮表面、轴处涂抹少量润滑油(如凡士林) ,再将小滑轮装入表示力的槽 AC 内,如图 6 所示

6、,最后在两端小孔中各旋入一小螺钉,防止小滑轮在演示实验时从两侧端滑出。4.做面板及支架:取面积约 35cm50cm 的长方形铝塑板(也可以用木板) ,其上钻有二个孔,这两个孔分别与 O1、O 2对应,背面装上一个可折叠(或可拆缷)的支架。组装:1.将 AC 中部小孔与 MN 上的 O3小孔对齐,用适当长的螺钉插入两孔中拧上螺母装配好,使 AC 能绕 O3灵活转动;2.用适当长的两螺钉分别穿过小孔 O1、O 2,将 MN 便固定在平板上。使 O2处的螺杆凸起于 MN 约 5mm 左右便于挂橡皮筋;3.在面板上标注明杠杆、 “支点” 、 “力的作用点” 、 “力臂仪”等具有说明作用的文字,在面板后

7、安装支架;图 7 是力臂仪的全景照片。图 7五、使用方法演示力臂的定义:把仪器支起,斜立在桌面上,一只手使转动到与成一定角度(如度左右)位置时停止,此时橡皮筋会自动停在与垂直位置;另一只手拨动小滑轮,使橡皮筋不再与垂直,然后松手,会看到橡皮筋“顽强”地回复到与垂直的位置停下;再向另一侧拔动橡皮筋,重复演示,会发现,橡皮筋仍“顽强”地回复到与垂直的位置停下。以上步骤表明:垂直是橡皮筋的归宿,橡皮筋的长度就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由此很自然地引出力臂的定义, “点到线的距离”这个定义的物理本质就揭示出来了,物理味道就出来了,就是这么奇妙!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演示静态

8、力臂:让分别停在几个不同位置,本人推荐三具比较典型的位置,即锐角位;直角位;钝角位。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每个位置的力臂,此步骤用来说明什么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怎样找不同方向的力的力臂。作为拓展,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杠杆 MN 不是直的,而是任意形状,那么力臂又怎样确定?演示动态力臂:与上述操作相似,让绕 3顺、逆慢慢转动,则代表力臂的橡皮筋长度不断地变化,从而实时显示出力作用点不变,当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力臂大小也随之而变的情景。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拧下 O1、O 3处的那两个螺帽,拔出这两处的两个螺杆,使杠杆 MN 能绕 O2灵活转动。将两根细线做成的圈套在杠杆的左、右端有缺口

9、的位置,再在左右圈上挂若干个钩码,增减左、右端钩码个数或移动细线圈位置,使杠杆平衡,找出杠杆平衡条件。六、本仪器亮点1 构思巧妙,能深刻地揭示力臂这个概念的物理本质 通过橡皮筋始终与“力”方向垂直,引出力臂的定义;通过橡皮筋长短显示力臂大小;通过橡皮筋长短变化显示力臂大小变化。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第一次正式采用仪器来说明“力臂”这个物理概念,填补国内外力臂演示仪的空白。2 直观简便,效果显著只须用手拔动表示力的合金杆,就可以非常直观、实时地显示出各种方向的力相应的力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 既有创新,又有传承它能演示力臂,又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4 激励同学,启发创新由于结构简单,构思精巧,说服力极强,因此仪器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创新教育素材,通过仪器结构、原理的介绍,必然会激发同学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配合此文,广州市明立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可供实验器材,若需购买,可以通过销售客服 QQ715157829 联系) 2012.7.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