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解释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512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名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原 (antigen, Ag)是指能与 TCR/BCR 或 Ab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HI)B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

2、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 T 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Ag 亲和力低,或 Ag 浓度低,并不致 AID 的状态。免疫耐受 T/B 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免疫应答的能力。PRR (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保护作用,或称为

3、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机能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

4、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抗原性:与抗体 or 致敏 T 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半抗原: 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 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共抗原: 具有共 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 抗原。异嗜性抗原: 在人不 种属动物 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 抗原。它们

5、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 Forssman 抗原。超抗原: 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 这类抗原需在 T 细胞辅助才能激活 B 细胞产生 Ab,绝大多数 Ag 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 刺激机体所产生 Ab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 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分子量大,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不需 T 细胞辅助即可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 Ag 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I-Ag 刺激机体产生的 Ab 仅是免疫球蛋白 M,不引起回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 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 H 链。约由 450-57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 50-70Kd。每条 H 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个铰链区构成。L 链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一对称为轻链,即 L 链。约由 21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 25Kd。每条 L

7、 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可变区(V 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 轻链的 1 2 与重链的 1 4 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恒定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羧基 轻链的 1 2 与重链的 3 4 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超变区 : 亦称互补决定区(CDR)。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骨架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连接链 ( J 链)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链。分泌片是上皮细胞产生的

8、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 Ig 单体分子,并与 J 链共 组成分泌型 Ig,起到抵抗蛋白酶消化的作用。功能区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并具有不有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功能区(VL 和 CL)。IgG、lgD 的 H 链有四个功能区(即 VH、CH1、CH2 、CH3);IgM 和 IgE 重链有四个 CH,即多一个功能区 CH4。铰链区指免疫球蛋白重链 CHl 和 CH2 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脯氨酸,具有弹性。适于与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源功能区免疫球蛋白、T 细

9、胞抗原受体及 MHC 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 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 源功能区。Ig 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 源性的特性,将 Ig 分子、T 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 的 I 类和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 CD 抗原分子等,统称为 Ig 超家族。Fab 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 IgG 分子,可得到两个 Fab 和一个 Pc 段。Fab 段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近氨基端侧的 1 2 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 IgG 分子,可得到两个 Fab 和一个 Fc 段。Fc 段含有两条重链羧基

10、端侧的 1 2 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 种型 (isotype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 Ig 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 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 Ig 的 c 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 ) 是指 一种属不 个体间的 Ig 分于抗原性的不 ,主要反映在Ig 分子上的 CH 和 CL 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 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特型 ( idiotype ): 指 一个体不 B 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别称为独特型。独特

11、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 B 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 B 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 30 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补体(complement,C) 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

12、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 IgG 或IgM 类抗体,并由 C1 到 C9 连续发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 C1 酯酶裂解 C4 和 C2 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 C3 活性,所以被称为经典途径的 C3 转化酶。C4b2b3bn:是多个 C3b 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 C4b2b (C3 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 C5 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 C5 转化酶。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 C5b6789 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细胞裂解。替代途径:是不经 C1、C4 、C2

13、 活化,而是在 B 因子、D 因子和 P 因子参与下,直接由 C3b 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而启动补体(C3C9 )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 C3b 与 D 因子裂解 B 因子产生的 Bb 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 C3 转化酶。I 因子:亦称 C3b 灭活因子,能使 C3b 和 C4b 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 C3 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作用。H 因子:能辅助 I 因子灭活 C3b,并能竞争抑制 B 因子与 C3b 结合,也能从C3bBb 中解

14、离置换 Bb,促进替代途径 C3 转化酶衰变灭活。P 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 C3bBb 结合使 C3bBb 趋于稳定,减慢衰变。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 C3b 或 C4b 粘附于具有 C3b 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TH1 细胞:是 CD4+辅助性 T 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 IL-2、IFN-g、TNF-b 等细胞因子,辅助抗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 细胞:是 CD4+辅助性 T 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 IL-4、IL-5

15、,IL-10、IL-13 等细胞因子,主要对体液免疫应答起辅助作用,如辅助 B 细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和对过敏原的反应)。Ts 细胞:即抑制性 T 细胞,是 CD8+T 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CTL(Tc): 是 T 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 CB8 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 MHC-I 类分子限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H 细胞:即辅助性 T 细胞,是 T 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 CD4 分子和 TCR b,识别抗原受 MHC- II 类分子限制

16、,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在 B 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成熟 B 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 IgM 和 IgD 分子,是 B 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 也是鉴别 B 细胞的主要标志。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 IgG 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IgG 抗体的 Fc 段与效应细胞(如 NK 细胞、巨噬细胞)上的 Fc 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作用。APC:抗原提呈细胞,又叫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 T 淋巴细胞的细胞。细胞因子: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单核因子:由单个核吞噬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