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401442 上传时间:2017-08-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阅读九给生命配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生命配乐”专题阅读2008.11.14 美文赏读: 音乐的灵魂 吴长青我们身边不乏有各式的音乐,在体魄健全的人看来,音乐不外是装点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人性的张扬,甚至是一种招 徕。电视画面上那个弱智的周舟,生活近乎难以自理,一旦握起指挥棒,悠扬的乐声随即流淌在棒端,那份怡然自得的神韵,着实让人回味不已。我无法回答是什么力量,使他变得如此的睿智。我也无法解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那个刚出了一 盘光明随想CD 唱片的盲人金元辉,是如何在黑暗的世界里 娴熟地演奏钢琴,而且极 为 出神入化。于是,我便 认为是音乐走进了他们的心灵,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创造了无数的大家,海顿 、格 鲁克、莫扎特、 贝多芬

2、、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 劳斯,马勒、勋伯格。他们的光辉至今照耀在欧洲大地,照耀在人类的浩字。多瑙河上的帆船、阿尔卑斯山下的牧场,无一处不传 响着大师们创造的经典。美 丽 的俄罗斯大地上到处可见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飞翔的天鹅和一泻如洗的天鹅湖。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刻画着人 类灵魂的普遍状态。 “是以师旷觇风 于盛衰,季札 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夫乐本心术 ,故响浃肌髓。 ”(刘勰文心雕龙 乐府)师旷季札能从乐调里看出各诸侯国的兴亡,是师旷季札 聪慧?非也。刘勰 说得好,音乐本来是用以表达人的心情的,所以它可以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难怪人们听到舒伯特的 鳟鱼五重奏,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天真的“鳟鱼”被渔夫

3、欺骗,捉到了岸上,仿佛也看到自由与桎梏,无邪与欺骗,天真与狡诈,命运的作弄与挣扎。 “鳟鱼”的命运,有 时不也就是人类的命运 吗?音乐使人陷入哲学的深思。我惊 诧于音乐的力量,它 隐藏在人 类精神家园的深处。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触摸到它,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 汤问)伯牙、钟子期算是历史上知音的最佳代言人,是音乐沟通了两个本不相干的生命个体。人的灵魂深处栖居着音 乐的灵魂,音 乐的灵魂维 系着人类的灵魂。汉代司马迁曾断言:“故音乐者,所以 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4、。 ”音乐“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我们在惊叹音乐的同时,又不能不感喟人 类面对艺术的自惭形秽 。音乐是有灵性的,音乐的灵性穿透时空,人类搭乘航天飞机飞 越外星球,人 类把地球与外星人沟通的媒介交 给了音乐,也许只有音乐才是地球人最好的表达方式。有谁能诠释尽音乐,又有谁能 读尽音乐。音 乐犹如幽灵,钟情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音乐没有高贵和浅陋,贝多芬的悲 怆,莫扎特的高 贵,柴科夫斯基的忧郁和凄苦音乐植根于全人类,它寄予着人类的思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 乐 ,人们用音乐来表述民族精神。西方会因有莫扎特的钢琴曲而自豪, 东方也会因为有刘天 华的二胡而欣慰;西方会因有马赛曲而热血沸腾,东方也会因 义

5、勇军进行曲将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透过音乐,我们即可窥见一个民族的全部精神力量。即使跨越千山万水,飘洋过海,音乐最终极的能量没有变。在第 55 届华纳电影节上,当波 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听到他的作品钢琴家获得金棕榈奖时,刹那间,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电影中以波兰钢琴家斯波尔曼为代表的犹太人反抗纳粹的命运,其实就是音 乐的命运,音 乐不会因自然灾 难毁灭,更不会毁灭在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里,音乐的精神是永恒的。音乐,犹如文字般的描绘,画面般的铺展。面对有灵魂的音乐,我们不需任何心服,便也有了一份平和,一份尊重。(选自现代教育报2002 年 6 月 21 日)1 从 全 文 的 叙 述 说 明 来 看

6、 , 音 乐 在 人 类 生 活 中 起 着 什 么 样 的 作 用 ? ( 答 题 不 超 过 40 字 ) ( 5 分 ) 1 伯牙与钟子期、地球人与外星人本来都是“不相干的生命个体” ,为什么他们却能通过音乐来沟通(答题不超过 18 字) 。 (4 分)3请具体解释“我们在惊叹音乐的同时,又不能不感喟人类面对艺术的自惭形秽。 ”的含义(5 分)4对这篇散文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文章一开始就将音乐在体魄健全的人与弱智的人身上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提出乐人周舟弱智为什么能变睿智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制造了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B这篇文章容进了古今中外大批的音乐名人,既有欧洲的海顿、贝

7、多芬,又有中国古代的师旷、钟子期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使得文章情节生动,波澜起伏。C文章引用刘勰和司马迁的话,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引用前者是说明音乐可以反映国家兴亡,引用后者是说明音乐可以通气活血,净化心灵。D音乐具有灵魂,是因为它刻画着人类灵魂的普遍状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所以“音乐的灵魂”才能作为全文的线索,把大量散乱的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文章“形散神不散” 。E文末一句话暗示我们要热爱音乐这门艺术,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多一些平和,多一些超脱,变得高尚。这正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参考答案】1既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又可以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引起人思想感情的共鸣

8、。2 因为音乐是沟通人的心灵的有效方式。3因为艺术尤其是音乐,比人类的其他方式更容易沟通人的心灵,沟通地球人与外星人。4AD(B 没有写到情节,应该是使内容充实。 C 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音乐刻画着“人类灵魂的普遍状态”和“音乐维系着人类的灵魂” 。E 文章并没有说到超脱,而只是说音乐能增强理解和沟通。 )2008.11.15 美文赏读: 给生命配乐 侯建臣有时候走在街上, 总想哼一种调 子。不管是什么 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其实 慢慢地 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

9、的时候,有 时在沉思的 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哼一种老 调或者哼一种新 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那调 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那是真的 动 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那一刻就 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 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而且我 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 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 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我曾 经好多次 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 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 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

10、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他在最光下的影子量得十分生 动。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 亲哼得很 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 们心底的旋律来,父 亲 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 时候, 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 所正在过着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着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

11、人会不热爱生活,会 厌倦人世。记得很小的时候。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 似的。但 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我就想父亲 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 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但哼着哼着,那些

12、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 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生活就是 这样 ,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 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 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子。生活有 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 现实 的。而流 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乐于 给自己的生命配 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 的生命, 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

13、干下去的东西。我 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 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1作者在文中说:“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 ”。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4 分)答: 2第段中,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 分)答: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6 分)从“乐于给自己的生活配乐” ,要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 分)答: “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 ”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

14、3 分)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 (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E文章第四段画线中连用了五个“一边” ,其中第三个

15、“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则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参考答案】1人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能战胜它们,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 (4 分,意思概括对即可)2父亲和母亲“一边干活,一边哼歌 ”,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 “灿烂”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自信。 (4 分,结合下文进行概括)3 看重生命、热爱生命。 ( 3 分)因为他们即使在一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依然热爱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彩(或用心来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