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书后高烧护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4014117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书后高烧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书后高烧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儿术后高热的护理高热为小儿疾病的常见症,若持续时间过长,可使机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调节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危害小儿的健康,如影响小儿消化功能,导致小儿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高热时还会出现惊厥,而反复发生惊厥还会导致小儿癫痫,引起智力低下等后遗症,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小儿非常容易发热。对于小儿高热必须积极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护理小儿高热要点: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

2、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麦片糊等。应多给患儿补充水分,以利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高热达 39C 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 35 分钟更换一次。高热达 40C 以上时,用冰水或 50%酒精擦洗肢体。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下肢也是同样。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注意不要擦胸腹部。服用退热剂后,在退热过程中患儿常会大汗淋漓,衣被被汗液湿透。因此可用毛巾放在胸背部,被汗液浸温后再调换一条。如果衣被

3、被湿透,应及时调换,避免受凉,否则可导致并发肺炎。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 34 次。婴幼儿可勤喂开水,既利于退热,又可清洁口腔。如有口唇干裂,可用甘油加等量水,轻轻涂抹。按医嘱服药,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有反复哭闹、烦躁不安、呕吐、拒食、精神萎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小儿高热的护理对策!小儿高热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凡发热在 2 周以内者为急性发热, 2 周以上者为慢性发热。对待小儿发热重在护理,必要时才用药。1、降温治疗与护理对于高热的患儿,要使其绝对静卧,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当体温超过 39时应行头部降温。体温超过 39.5时应行全身降温。具体做法如下:(1)用毛巾浸泡

4、凉水后拧干放在患儿头部。若能放上几块小冰块疗效更佳。(2)还可用 30%50% 酒精用小毛巾沾湿,擦小儿的四肢,在其手心、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要多停留一会。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便于散热。足部应注意保暖,忌擦后颈及前胸腹部。擦时水温控制在 20左右,过凉会引起小儿不适。(3)也可浸湿大毛巾包裹躯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沟处。(4)采用温水浴。水温比患儿体温低 1。应用清水。盆浴时间要求较短,操作要敏捷,适用于温暖和炎热季节或者室温在 2224 的任何季节,降温效果均令人满意。(5)药物降温。常用方法: 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简便有效,适用于 5 个月1 岁左右的婴儿,每次12 滴,滴入鼻

5、腔,一般 1h 以内即可降低体温; 阿苯片(每片含阿司匹林 0.1g 和苯巴比妥 0.01g)常用退热剂量按阿司匹林计算为每次 510mg/kg,年龄小者应选择小剂量,体温上升可重复使用,间隔4h。退热不要求降低太快,一般从高热降至低热即可,以免发生多汗、肢体厥冷等虚脱现象,一般而言,使用物理降温方法较药物降温安全,副作用小,只要能够使体温降至 38以下,就可避免惊厥的发生。2、小儿惊厥的治疗与护理一旦发生小儿惊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置于平卧位,并去掉枕头,将小儿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去除口腔分泌物,防止抽搐时发生窒息。由于小儿惊厥时可能咬破唇舌,因而需在小儿上下齿之间垫入裹有纱布

6、的压舌板。可应用药物止惊,地西泮为首选药物,0.30.5mg/kg(最大剂量 10mg),小婴儿一次剂量不得超过 5mg,缓慢静注(1 2mg/min) ,510min 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min 后重复,也可保留灌肠,同样有效。因肌注吸收不佳,最好不用。新生儿惊厥时首选苯巴比妥,1530mg/kg 静注,无效时可再用 10mg/kg,但每日维持量为 5mg/kg。亦可用 10%水合氯醛,每次 0.5ml/kg,最大量 10ml,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作用较快。必要时 3060min 后重复,也可口服。及时给予吸氧,氧流量为 0.51.5L/min。无抗惊厥药时,可针刺人中、合谷。

7、经上述处理患儿症状会很快好转。3、常规护理患儿需卧床休息,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利散热。发热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消耗都增加,而消化功能又受到影响,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多饮水,避免脱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轻拭口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防止受凉;小儿嗜睡时,注意变换小儿体位,并经常按摩背部、臀部,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判断发热病因,对因治疗。小儿

8、高热饮食护理!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发热的小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尤其病程长、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因此,在每次热退后精神、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小

9、儿高热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适合 6 个月以上宝宝服用的双花饮: 取金银花 10 克,菊花 10 克。将金银花、菊花加水煮 15 分钟,取汁当茶饮。有清热解毒作用。 (2)适合 8 个月以上宝宝服用的生姜红糖粥: 生姜 3 片,红糖 12 克,粳米 50 克。将米加水煮粥,将生姜、红糖加入到滚粥中,热服。有发汗祛风寒作用。 (3)适合 1 岁以上宝宝服用的冬瓜荷叶汤: 取冬瓜 250 克,荷叶 1 张。将冬瓜洗净,连皮切块。荷叶切碎,加水煮汤,汤成后去荷叶加盐喝汤。有清热化痰、除烦解渴、利尿的作用。 这些食疗方都是安全无毒的佳品。各家父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自己的

10、孩子有选择的发热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正常的小儿体温一殷为 36.537.5。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测量体温时应排除影响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一般小儿有感染时会有高热,家长要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时不必过于紧张,因小儿高热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如果发现小儿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潮红或苍白,立即测量体温,如有发热立即就医。护理要点 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 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

11、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 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麦片糊等。应多给患儿补充水分,以利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 高热达 39C 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 35 分钟更换一次。 高热达 40C 以上时,用冰水或 50%酒精擦洗肢体。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下肢也是同样。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注意不要擦胸腹部。 服用退热剂后,在退热过程中患儿常会大汗淋漓,衣被被汗液湿透。

12、因此可用毛巾放在胸背部,被汗液浸温后再调换一条。如果衣被被湿透,应及时调换,避免受凉,否则可导致并发肺炎。 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 34 次。婴幼儿可勤喂开水,既利于退热,又可清洁口腔。如有口唇干裂,可用甘油加等量水,轻轻涂抹。 按医嘱服药,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有反复哭闹、烦躁不安、呕吐、拒食、精神萎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小儿高热引起的原因很多,各种感染都会引起小儿高热,但小儿高热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因此小儿高热时不要惊慌,准确量体温,及时就医就行。同时,在护理小儿高热时,家长要注意,护理不到位,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发热是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性反应。正常的小

13、儿体温一殷为 36.537.5。喂奶、运动、哭闹、衣被过厚、气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由于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测量体温时应排除影响准确性的各种因素。护理小儿高热要点宜卧床休息,以减轻机体负担,小儿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散热,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否则易导致高热不退。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病直接吹风,也要避免阳光直射。如室内温度过高,可用冰块或电风扇吹冰以降低室温。高热可使消化功能减弱,致使患儿食欲不振,可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麦片糊等。应多给患儿补充水分,以利体内毒素排泄,降低体温。高热达 39C 以上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

14、用冷水浸湿的小毛巾在前额和枕部作冷湿敷夏天可用冷水温敷,每 35 分钟更换一次。高热达 40C 以上时,用冰水或 50%酒精擦洗肢体。从头颈、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腋下、臂内侧至手心,下肢也是同样。在两侧颈部、两侧腹股沟处可反复轻轻搓擦,以增加降温作用。注意不要擦胸腹部。服用退热剂后,在退热过程中患儿常会大汗淋漓,衣被被汗液湿透。因此可用毛巾放在胸背部,被汗液浸温后再调换一条。如果衣被被湿透,应及时调换,避免受凉,否则可导致并发肺炎。注意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每日 34 次。婴幼儿可勤喂开水,既利于退热,又可清洁口腔。如有口唇干裂,可用甘油加等量水,轻轻涂抹。按医嘱服药,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15、如有反复哭闹、烦躁不安、呕吐、拒食、精神萎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温馨提示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小儿高热饮食护理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发热的小

16、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尤其病程长、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因此,在每次热退后精神、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责任编辑:格林)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 6 个月6 岁患儿,尤以 3 岁以内儿童多见。其发病率为 3%4%,且复发率为 30%40%,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可能是因为高热时脑细胞代谢出现暂时紊乱,神经细胞突然放电引起。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占儿童惊厥的 30%左右。1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鉴别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于发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时,突然出现全身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