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工艺课程标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1405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工艺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工艺课程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工工艺 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机电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直流电路基本知识,掌握电路基本理论,能用来对电路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理解各种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并能正确使用。了解常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二、 参考课时课时分配序号 培训内容 总课时 理论讲授实际操作1 电路基本知识 10 10 02 安全用电、电工仪表

2、18 10 83 电机和变压器知识 32 20 124 供配电知识 8 8总计 68 48 20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 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b. 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掌握其等效变换的方法。c. 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电量。d. 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e. 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f. 了解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g. 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和负载的正确接法。

3、h. 了解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概念和方法。i. 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特性、经济运行和额定值等。j.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结构和功能,能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能连线操作。k. 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功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意义,具有选用仪表类型、量程范围、分析测量结果的初步能力。2、能力目标 a. 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防止触电及发现触电者后如何脱离电源,对触电者如何急救。b. 理解常用电工材料的性质、用途并能正确选择,能对导线进行基本的连接和绝缘恢复;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电工仪表,并对其进行常规维护。c. 掌握接地、接零的基

4、本概念,并能正确选择接地、接零保护;具备电器防雷、防火、防爆常识。 。d. 理解线路敷设的基本类型和敷设工艺,会对简单线路进行敷设施工。e. 能读懂简单的照明电路施工图,会对常用的照明灯具和供配电线路进行安装、维修。f.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构造和简单控制。g. 会对小型异步电动机进行常规的维护和简单的控制。h. 项目完成后能独立完成项目分析报告。i. 每个学生必须严格遵守项目教学的纪律和有关制度,要注意用电安全。职业关键能力1、培养学生电机与电器设备的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2、培养学生正确合理选择各种电机和变压器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处理电机运行常见故障的能力。

5、职业专门能力1、通过学习,掌握常用交、直流电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电系统运行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3、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电气仪表(器)的使用。4、掌握一定的电器设备维修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方法能力1、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个人的高效率学习方法;2、自我管理能力:能自定目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和调整。3、信息处理能力:善用搜索引擎、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4、数字应用能力:高效获得所需数字信息,解读并做分类、汇总、统计、计算等;社会能力健康身心体能: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与人交流能力:能从容交谈、发言、讨论、演讲、报告和

6、书面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守信、尊重、宽容、公正、公平、担责、坦诚等素养;解决问题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新问题;革新创新能力:能针对事物现状,以创新思维和技法为主要手段,通过提出改进或革新的方案,勇于实践并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以推动事物不断发展。三、 课程内容及考核标准(一)直流电路基础知识1.相关知识(1)库仑定律(2)电场和电场强度(3)电流(4)电压和电位(5)电源和电动势(6)电阻和电阻定律(7)电路和欧姆定律(8)电能和电功率(9)电源的最大输出效率2.实践活动(1)通过参观实验台,说出实验台面板的组成部分和各种电路元件名称。(2)会分析简单的直

7、流电路的工作过程。(3)实验操作伏安法测电阻,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3.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交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一般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着重了解电路的特点及电路元件的性能。4.考核与评价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实验操作后的实践报告等。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 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占 30%、实践报告占 40%。(二)直流电路1.相关知识(1)电阻串联电路(2)电阻并联电路(3)电阻混联电路(4)电池的联接(5)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6)基尔霍夫定律(7)支路电流法(8)电压

8、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9)戴维宁定理2.实践活动(1)实验操作验证各电路定律。(2)实验操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律。3.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定律。会对实际电压源、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4.考核与评价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 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 30%、电工工具的使用操作占 40%。(三)磁与电磁1.相关知识(1)磁感应强度和磁通(2)磁场强

9、度(3)铁磁物质的磁化和磁滞回线(4)磁路的欧姆定律(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6)电磁感应现象(7)楞次定律(8)电磁感应定律(9)电感器(10)自感与互感(11)互感线圈的同名端(12)涡流和磁屏蔽(13)线圈中的磁场能2.实践活动(1)通过实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2)实验验证楞次定律3.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磁感应强度与磁通的定义和公式,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掌握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了解自感应与磁场能量,会熟练判断同名端。4.考核与评价本部分内容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学生模拟

10、训练的现场操作。其中试卷测试成绩占 3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课堂表现记录)占30%、现场操作成绩占 40%。(四)三相交流电路和电动机1.相关知识(1)三相交流电源(2)三相负载的接法(3)三相电路的功率(4)电机和变压器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电机与变压器的结构与原理、特性以及故障检修方法。教学内容: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修3、变压器结构和工作原理4、变压器空载与负载运行 5、变压器外特性 6、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与并联运行 7、变压器维护与检修 2.实践活动(1)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与三角形联接的接线方法。(2)验证对称三相负载时线电压与相电压

11、、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3)理解中性线的作用。3.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三相交流电源及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熟练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了解单相、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功能及其控制电路的一般形式,掌握常用电动机的一般使用方法。熟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4.考核与评价本部分内容采用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手段包括闭卷(或开卷)考核、观测、现场操作等。其中基本知识的测试成绩占 2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考勤记录、课堂笔记、平时分段练习的成绩、自主学习的计划、练习的态度等)占 30%;排查各故障现象的操作占 30%;实验报告占 10%;

12、小组评价占 10%,它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五)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及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教学内容:1、触电原因、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2、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六) 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方法2、电桥(直流双臂电桥、直流单臂电桥等)的使用方法3、示波器的使用方法4、其它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七)供配电知识1.相关知识(1)了解工厂变配电所有的任务和类型。(2)掌握变配电所的一次设备和主接线图。(3)熟悉工厂变配电所址选择、布置、结构

13、、安装图及运行维护和检修实验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变配电所的一次设备和主接线图。教学内容:1工厂变配电所的作用和类型2电气设备中的电弧问题及时触头要求3高压一次设备4低压一次设备5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6工厂变配电所的一次主接线7工厂变配电所的布置与结构8工厂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四、 课程实施条件(教学设备)校电工实训室五、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为达到高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淡化理论和实验课的界线,绝大多数课程在实验室或实训室开展,采用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来阐述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决理论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把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技能的训

14、练统一起来,既可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又有经常性的动手实践,有利于实际操作上的第二本能的形成。同时增加相应的课程实训内容,以强化工艺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以及对操作过程及结果的感性认识,再经分析来获得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问题的理性认识,使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理论及原理的学习同时进行,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网络平台学习等手段和方法来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六、 教学材料(教材,辅助材料,课程资

15、源等)教材维修电工工艺与技能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号:978-7-04-023467-1课程资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工基础教学视频七、教学评价(含考核方式等)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专业问题水平等方面。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目标是本门课程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考试不合格,学校要创造一定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推迟“判断” ,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生产实际,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解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