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一矿基本概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401392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煤一矿基本概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平煤一矿基本概况:交通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 3 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地理座标:东经 11311451132230,北纬 334015334845。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分别通过矿区东部和西部,一矿南距孟宝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约9km,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 70km 与京广线相交。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28km,与焦枝线相接。煤矿专用铁路直达矿井井口。公路交通也较为便利,以平顶山市为枢纽,辐射附近各县、市及矿区,并与四通八达的许南、洛叶公路相连。因此,交通十分方便。地形地貌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

2、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现有的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m。平顶山海拔+411.13m,落凫山海拔+492.70m。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地表水本井田内有季节性河流稻田沟、寺沟河。稻田沟流经一、四矿边界,过流量0.023m3/s。寺沟河穿越井田中部,流入湛河,最大过流量 14.49m3/s。地表水体对井田无影响。气象及其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据历史记载,河南省有史以来的 8 次大地震中,7 次对本地区有较大

3、的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区内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地质差,种植以玉米,大豆、红薯等为主。植被以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矿井总规划及矿井开发史矿井总规划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 2技术、管理实力。考虑到正常的矿井接替、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并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在现有矿井上继续挖掘潜力,使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采用先进技术,将丰富的深部资源作为生产矿井的接替支撑,考虑到地域相邻近的因素,将平顶山韩梁煤田、汝州煤

4、田、禹州煤田划归平顶山矿区统一规划,便于煤炭运输、安全生产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平煤集团大企业优势,从整体上降低煤炭生产的社会综合成本。矿区规划骨干生产矿井合计 33 对,其中平煤集团拥有 27 对生产矿井,禹州中锋集团 4 对,许昌新龙公司梁北矿 1 对,并有在建矿井 5 对,共计 38 对,另有部分乡镇矿井。矿井开发史一矿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矿。矿井由武汉设计院设计,由原燃化部批准,设计能力 1.5Mt/a,1957 年 12 月动工兴建,1959 年12 月 25 日简易投产,建设期为两年。1971 年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鉴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1974 年经原煤

5、炭部批准,矿井进行一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 0.9Mt/a,扩建后的设计能力达 2.4Mt/a。一期扩建于 1984 年 8 月完成。1986 年 4 月,煤炭工业部(85)煤生字第 80 号文批复同意二期扩建。净增生产能力 1.6Mt/a,使矿井设计能力达到 4.0Mt/a。1989 年 12 月经平顶山矿务局一矿二期扩建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同意正式移交生产。一矿三水平 1989年由原平顶山矿务局设计院设计,为矿井的接替水平,经过 15 年的建设,经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4 年 9 月 28 日验收,批准一矿三水平工程移交投产。一矿 2007 年实际产量已达 4.0Mt。

6、水源、电源、通信水源在本矿范围内及附近有竹园水库、正口水库、李口镇河等。矿井排水经处理后,可作为本矿井三水平下延生产建设的供水水源 电源一矿井田设有 35kV 降压站三座,主要情况如下:1、工广降压站:三回路电源线路分别引自贾庄、谢庄 35kV 区域降压站,贾庄两回电源线路 LGJ-240mm2,供电距离 5.8km。谢庄一回电源线路 LGJ-150mm2,供电距离 6.1km。该站两台主变压器型号 SFL1-15000kVA/35kV 并列运行,6kV母线分段。该站最大用电负荷 15271kW。沿副井井筒敷设的下井电缆 2 路,型号:MYJV42-8.7/10kV、3150mm2 交联粗钢丝

7、铠装电缆,供电距离 550m。沿主斜井井筒敷设的下井电缆 2 路,型号:MYJV42-8.7/10kV、3150mm2 交联粗钢丝铠装电缆,供电距离 1500m。2、尚庄降压站:两回路电源线路引自月台区域变电所 35kV,月台两回电源线路 LGJ-120mm2,供电距离 4.3km。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 SL7-6300kVA/35kV,并 3列运行,6kV 母线分段。该站最大用电负荷 4492kW,沿副井井筒敷设的下井电缆 4 路,型号 ZQP50-3150mm2 交联粗钢丝铠装电缆,供电距离 750m。3、竹园降压站:两回路电源线路引自尚庄降压站 35kV 供电线路,两回电源线路 LGJ-1

8、50mm2,每回分别长 2.5km、2.5km。两台主变压器,型号分别为:SF7-10000kVA/35kV、SF7-8000kVA/35kV 其中 SF7-10000kVA/35kV 主变主供,SF7-8000kVA/35kV 主变备用。该站最大用电负荷 7143kW,沿副井井筒敷设的下井电缆 4 路,型号 MYJV42-8.7/10kV、3150mm2 交联粗钢丝铠装电缆,供电距离1000m。目前,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正在进行矿区电网改造,可为本矿井的三水平下延建设提供可靠的电源条件。北三风井 35kV 变电站两回 35kV 电源线路来自李口 110kV 变电站,两回 35kV 联络线路

9、接入北二风井 35kV 变电站(竹园站) 。通信目前,矿区内固定电话已开通到各乡村,移动通讯也实现了全网络覆盖,宽带网已延伸至各乡镇,区内通讯便利。1、 地质特征1 .地层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通过 1:5000 地质填图及钻探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见有寒武系崮山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层。含煤地层属石灰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 780m。共中以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重要含煤地层。戊组煤、丁组煤为主要可采煤组,己、庚、丙组煤为次要可采煤组。2.井田构造平顶山煤田处于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延部位,淮阳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反射弧顶部,为

10、纬向构造及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既受纬向构造带的控制,又受淮阳山字型的影响,所以平顶山煤田形成了一系列北西向复式褶皱构造形态,伴随着以北西向为主的张扭及压扭断裂和次一级的北东向张扭断裂控制整个煤田的构造形态。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基本构造为一走向北 5575西, 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518。井田内 2629 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 22。井田内构造简单,裙皱一般不发育。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较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m 的正、逆断层 5 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在一、二水平采掘过程中发现落差 0.30m 至 16m 的小断层数百

11、条,其中有代表性的 59 条。 43.含煤地层井田内含煤地层形成于石炭二叠纪,总厚度 780m,地层走向北 5575西,倾向北北东。地层倾角 26 勘探线至 30 勘探线-250m-360m 以浅,倾角最小 5,井田东北部最大 22,2628 勘探线倾角 512。4.煤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由上而下计有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组煤,各煤组之间距离基本稳定。含煤地层厚约 780m,煤层总厚度约 26m,含煤系数 3.3%。七组煤中甲、乙两组煤无可采煤层,只乙组煤乙 2 煤层在深部见有可采点,丙、丁、戊、己、庚组煤中可采煤层 10 层厚约 15m5

12、.工业用途评价1、丁、戊组煤:属中灰富灰,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中热值,中强强粘结性,高熔灰分的肥煤、1/3 焦煤。精煤回收率低,为极难选煤。从筛分试验的粒度和灰分分布来看,13mm 部分占 50%70%,灰分 20%30%,而13mm部分,灰分高达 35%45%,宜于筛选加工,筛下物直接做优质动力煤,筛上物则可做机车等特种用煤。目前集团公司生产矿仅简单加工成筛混煤,直接做动力煤外销。2、已组煤:属低灰中灰(个别为富灰点) ,特低硫低硫(个别为富硫点,洗选后明显降低,仍为特低硫煤) ,特低磷低磷,中高热值、中强强粘结性的肥煤、1/3 焦煤、焦煤,煤质最好,精煤回收率高,可选性中等,为本井田的优质

13、炼焦用煤。现集团公司生产矿所产己组原煤基本上全部如洗。3、庚组煤:属低灰中灰,特低磷,高热值,中强强粘结性的肥煤,焦煤。可选性中等,但全硫含量较高,为富硫高硫煤,且主要为有机硫,难于洗除,宜与丁、戊组配煤加工成动力煤,也可考虑按适当比例与己组煤配洗精煤。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平顶山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以北。西临宝丰、郏县山间盆地,向东逐步过渡到平原。矿区是以李口向斜为主体的含煤盆地,其北西、南东、北东和南部边界分别被断距为 1000m 左右的郏县断层、洛岗断层、襄郏断层和鲁叶断层所切割,形成地垒构造。由于矿区老地层与边界外第四系松散层接触,使得矿区地下水难以从外围接受补给

14、,形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5矿区内大的地表水体为汝河、沙河、湛河(上游为乌江河)及与白龟山水库相连的北干渠。沙河和汝河流经矿区的南部和北部边缘。沙河距矿区最近3.2km,流量 0.83300m3/s,汝河流经煤系地层之上,流量 0.283000m3/s。北干渠、乌江河流经灰岩地层露头附近,对矿区地下水影响较大。2.区域含水岩组依据地层岩性、含水层充水空间和地下水类型,将平顶山矿区含水层(组)归并为五大含水岩组,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和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3.地下水的补给、运输、排泄平顶山矿区作为一个相对

15、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不受单元以外的地下水补给,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 矿区西南部的七矿、五矿、十一矿浅部灰岩出露,或灰岩隐伏,第四系有渗漏段,大气降水可由此渗入地下,补给矿区地下水含水层。 北干渠河床直接揭露第三系泥灰岩,渠水渗漏补给第三系泥灰岩,进而补给石炭系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十三矿及其以西地段,灰岩隐伏于厚 100m 左右的第四系之下,接受第四系含水层“天窗”补给 在山坡、坡脚处,大气降水通过坡积层、洪积层补给煤系砂岩含水层。矿区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受地层产状、导水通道走向和水压等控制,自西向东运流到排泄区。4.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本井田可采煤层丁、戊、己组煤层。根据地下水向矿坑充水规

16、律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合含水层岩性、富水程度、贮水空间等共划分七个含水层(组) ,各含水层(组)间大都以隔水层相隔。开采技术条件1 .煤层底板特征1、庚 20 煤层:大部分地区伪顶不发育,仅局部地段发育有炭质泥岩或泥岩伪顶。直接顶为暗灰色厚层状石灰岩(L5 灰岩)致密坚硬,厚 2.28.4m,一般5.2m 左右。仅 26-4 孔附近相变为砂质泥岩。底板以泥岩为主,次为砂质泥岩,个别地方如 36-18 孔附近为薄煤。2、己 17 煤层 :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直接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在井田西深部 3236 勘探线间相变为细砂岩,局部为粉砂岩。直接底板以砂质泥岩、 6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为主,东浅部 27-18、27-9、29-9 孔附近和西深部34-21、35-20 孔附近相变为中粗砂岩或细砂岩。3、己 16 煤层 :浅部炭质泥岩伪顶较发育,且容易碎落,难以管理。直接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