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4013896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1、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 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903 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 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50 年代末】20 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 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 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50 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2、C. 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末】60 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 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1994 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b. 反思性 研究c. 合作性研究d. 社会文化研究2、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5 要素】a. 学生b. 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e. 教学环境B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 过程】

3、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反思过程(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 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 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3)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

4、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4)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 关键期 【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B. 前运算阶段 【27 岁】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

5、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特征:a.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d. 思维不具可逆性C.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D. 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a. 命题之间的关系b. 假设- 演绎推理c. 抽象逻辑思维d. 可逆与补偿e. 思维的灵活性(2) 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A.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B.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自我意识是个

6、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A. 生理自我 3 岁左右基本成熟B. 社会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C. 心理自我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3、 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 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A. 场独立与场依存a. 场独立 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b. 场依存 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B. 沉思型与冲动型 【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a. 沉思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b

7、. 冲动型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C. 辐合型与发散型a. 辐合型 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b. 发散型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2) 智力差异A. 智商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B. 智力的差异a. 智力的个体差异常态分布(中型分布)b. 智力的群体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3)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A.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B.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C.

8、 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a.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b.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c.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 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4) 性格差异A. 性格是特征差异a.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 性格的理智特征c. 性格的情绪特征d. 性格的意志特征B. 性格的类型差异a. 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 外倾型、内倾型b. 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 独立型、顺从型(5)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

9、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4、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1) 人格发展阶段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C.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D.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

10、】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E.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F.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G.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H.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A. 家庭教养模式B. 学校教育C. 同辈群体(3) 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1、 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1)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8 类】A. 信号学习 【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B. 刺激 反应学习 【 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

11、应动作联结。D. 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E. 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F.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G.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H. 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2) 学习结果分类 【5 类】A. 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B. 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

12、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C. 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D. 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E. 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3)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2、 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1) 学习的实质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

13、的本质区别:a. 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b.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 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c.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 的过程所以,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B. 学生的学习内容a.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b.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c.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的培养(2) 联结学习理论A. 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说规律:a. 效果律b. 练习律c.准备律B.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规律:a. 获得与消退b.刺激泛化与分化C.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规律:a. 强化b.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 消退d. 惩罚【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 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a.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b.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3) 认知学习理论A. 苛勒的完形 顿悟说a.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b.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B. 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论 【认知论、发现论 】C.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D.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3、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